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老师追求的目标。理想的数学教学应该是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潜能,使个性得以发展,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应在目标导引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现代教学观认为:数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数学教学中应创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尝试下谈谈自己的粗略见解。
一、处理好教材与学生数学学习的关系
教育理念倡导教材的处理要从学科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将教材内容变成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构建。如在教学10的凑成时,我设计了用数学积木找朋友凑数的环节,每两个人一组,两个人互相用积木凑10,运用学生熟悉的积木游戏,快乐游戏中渐渐建构10的凑成方法。为了进一步巩固10的凑成,我又设计了学生自由活动环节,根据学生自身兴趣,分为拍球组、绘画组、踢毯组进行活动。当甲拍了6个球,乙应拍几个可以组成10;当甲画出5只蝴蝶,乙应画出几只才能凑成10……这样做,教材内容得到了延伸,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巩固了知识,还由文本课程变成了生活体验。
二、运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如果学生对教学情景有浓厚的兴趣,就会激发起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会从各方面去了解、解决它,以形成比较鲜明的深刻的印象,并且喜欢寻根问底。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点燃学生创造性潜能。例如教学“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我首先拿出一个土豆和尺子,還有杯子、水和量杯,让孩子们看看利用前面学习的求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方法能否求出这个土豆的体积。孩子们一看,求规则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条件无法获得,因而就积极讨论、动脑与动手,多次探究与实验,探寻其它解决方法……这样就巧设了悬念。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交流了各自的观点,寻求到了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规律,拓展了学生积极的智力活动。可见创设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着非常明显的学习效果。
三、实践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过程
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让学生先利用学具拼成一个三角形模型和一个四边形模型,然后轻轻拉动这两个模型,通过学生拉动这一感知体验,学生便认识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样学生可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等手段对实物进行了充分的感知体验,直接获取到了概念的表象认识,为进一步地探究规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又如教学“圆柱和球”的认识时,开始只让学生跟教师一起各拿起一个实物,让学生认识这是圆柱和球,然后就放手让学生分小组操作、交流:摸一摸、看一看、画一画、滚一滚、议一议,说说有什么感觉?然后再全班归纳总结出:圆柱是直直的、圆圆的,上下两面都是平平的、都是大小一样的圆,且可以来回滚动;球也是圆圆的,但没有平平的面,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最后学生还通过主动用胶泥制作圆柱和球,使两种几何体的特点得到及时深化。整堂课学生不但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而且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培养了审美价值,促进了自主动手能力。
四、妙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用数学
小学生的学习应从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巧妙创设条件让学生把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结合教材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现象,以及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如学完“米、厘米”,让学生走一走,估计一下自己走一步的长度,量量自己有多高;认识完“克、千克”后掂一掂自己小书包有多重,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学习了“可能性的大小”可以让学生分析社会上的一些活动的中奖概率问题。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既可以使数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又可以促进学生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要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素材教学,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有趣、主动,从而使学生数学素质得以自主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忠智,张晓霞主编.数学教学实施指南.
[2]刘坤.也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7).
[3]刘星辰.昆明市“还课堂给学生”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调查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2014,04.
[4]邵晓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2014,05,01.
[5]蔡金香.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3,05,01.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应在目标导引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现代教学观认为:数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数学教学中应创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尝试下谈谈自己的粗略见解。
一、处理好教材与学生数学学习的关系
教育理念倡导教材的处理要从学科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将教材内容变成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构建。如在教学10的凑成时,我设计了用数学积木找朋友凑数的环节,每两个人一组,两个人互相用积木凑10,运用学生熟悉的积木游戏,快乐游戏中渐渐建构10的凑成方法。为了进一步巩固10的凑成,我又设计了学生自由活动环节,根据学生自身兴趣,分为拍球组、绘画组、踢毯组进行活动。当甲拍了6个球,乙应拍几个可以组成10;当甲画出5只蝴蝶,乙应画出几只才能凑成10……这样做,教材内容得到了延伸,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巩固了知识,还由文本课程变成了生活体验。
二、运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如果学生对教学情景有浓厚的兴趣,就会激发起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会从各方面去了解、解决它,以形成比较鲜明的深刻的印象,并且喜欢寻根问底。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点燃学生创造性潜能。例如教学“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我首先拿出一个土豆和尺子,還有杯子、水和量杯,让孩子们看看利用前面学习的求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方法能否求出这个土豆的体积。孩子们一看,求规则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条件无法获得,因而就积极讨论、动脑与动手,多次探究与实验,探寻其它解决方法……这样就巧设了悬念。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交流了各自的观点,寻求到了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规律,拓展了学生积极的智力活动。可见创设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着非常明显的学习效果。
三、实践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过程
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让学生先利用学具拼成一个三角形模型和一个四边形模型,然后轻轻拉动这两个模型,通过学生拉动这一感知体验,学生便认识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样学生可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等手段对实物进行了充分的感知体验,直接获取到了概念的表象认识,为进一步地探究规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又如教学“圆柱和球”的认识时,开始只让学生跟教师一起各拿起一个实物,让学生认识这是圆柱和球,然后就放手让学生分小组操作、交流:摸一摸、看一看、画一画、滚一滚、议一议,说说有什么感觉?然后再全班归纳总结出:圆柱是直直的、圆圆的,上下两面都是平平的、都是大小一样的圆,且可以来回滚动;球也是圆圆的,但没有平平的面,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最后学生还通过主动用胶泥制作圆柱和球,使两种几何体的特点得到及时深化。整堂课学生不但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而且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培养了审美价值,促进了自主动手能力。
四、妙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用数学
小学生的学习应从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巧妙创设条件让学生把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结合教材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现象,以及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如学完“米、厘米”,让学生走一走,估计一下自己走一步的长度,量量自己有多高;认识完“克、千克”后掂一掂自己小书包有多重,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学习了“可能性的大小”可以让学生分析社会上的一些活动的中奖概率问题。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既可以使数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又可以促进学生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要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素材教学,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有趣、主动,从而使学生数学素质得以自主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忠智,张晓霞主编.数学教学实施指南.
[2]刘坤.也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7).
[3]刘星辰.昆明市“还课堂给学生”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调查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2014,04.
[4]邵晓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2014,05,01.
[5]蔡金香.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