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以来,国酒茅台频频“曝光”,其中有两件事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一是涨价。继2007年1月1日出厂价上涨后,2007年3月1日,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茅台酒股份公司董事长袁仁国在今年“两会”期间宣布再次上调除陈年酒以外的普通酒出厂价格,平均涨幅达12%。
二是茅台季克良董事长发表文章《茅台酒不但能治感冒,还能治许多其他疾病》,该文被业内人士认作“假广告”而引起争议。
仔细分析,这两件事情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是茅台的品牌战略和营销策略问题:
茅台的营销史没有放大
众所周知,历史造就了茅台“国酒”的至尊地位,也赋予了茅台丰厚的文化内涵。
早在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直接由高级评审委员会授予荣誉勋章金奖,并享有了“世界名酒”的美誉。
1972年,时任国家总理的周恩来拿出了贮藏30多年的茅台酒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举杯共饮时,世界记住了茅台。
和茅台息息相关的这两件事情,凸显了茅台的价值与内涵。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知道茅台是一个知名品牌,但知道茅台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人却越来越少。
笔者随机调查10个白领阶层显示:100%的人都认可茅台是名酒;80%的人不知道它曾经在历史上获过国际金奖;70%的人不清楚1972年中美两国领导人会谈时喝过茅台。
从营销的角度分析,一个产品,当它的历史、文化内涵被更多的人记住时,这才是营销的真正成功。换句话说,即使不喝酒或没有喝过茅台酒的人,当谈到茅台酒时都能想到其历史上最有名的事件,这就做到了成功。
茅台酒不应该仅仅固守前人留下的“国酒”桂冠,而更应该以创新的手段寻求新的突破,不断演绎茅台“国酒”的品牌内涵。
茅台的品牌价值没有放大
如果从茅台的销量和利润来判断,茅台酒仍是一个得到市场高度认同的知名品牌。
比如,茅台酒2006年年初就曾提价15%,茅台酒的年销售反而有明显增长势头。茅台酒2006年底在部分地区还曾出现过“断货”现象。笔者认为这些其实是茅台集团的一种营销策略,即用高价营销策略维护了茅台“国酒”尊贵的品牌核心价值。
但另一方面,茅台近些年来醉心于打健康牌、走平民化路线。且不论茅台酒“能治许多疾病”是否涉嫌虚假宣传,笔者以为,单从品牌建设层面看,茅台酒打健康牌偏离了“国酒”的品牌核心价值主线,背离了茅台“国酒”尊贵的文化内涵。
另外,茅台集团还推出了茅台啤酒、茅台葡萄酒等,这和消费者对茅台的传统认识有很大差别,自然难有购买的热情,所以茅台啤酒、茅台葡萄酒的销售业绩一直不甚理想。长此以往,必将使消费者雾里看花,搞不清茅台到底代表什么,这将大大稀释茅台的品牌价值。
所以,茅台应该以滴水穿石的定力坚持维护“国酒”的品牌核心价值,每一个营销活动都要围绕此展开,必须像可口可乐演绎“乐观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百年未变、吉利演绎其“男人的选择”达100年……
茅台内部管理亟待提高
茅台品牌知名度高,但自身制度的管理水平却不高。
据报道,泉州市区一家茅台酒专卖店被工商执法人员检查发现,卖假茅台酒。更有甚者,在茅台大本营,茅台专卖店也在大卖假茅台。虽然自己的专卖店出现假酒丑闻是出乎茅台集团意料之外的事情。然而这也说明茅台集团没有做好充分的预警机制,在制度建设方面显然滞后一步。一个品牌需要强大的后台体系支撑,不仅仅包括产品质量,还包括服务、制度、理念、文化等,这些是打造一个知名品牌的必备要素。
一个好的产品,需要企业在打造出知名品牌后不断维护。在维护品牌的过程中,消费者才能感受到品牌和服务的价值,才能让消费者体验到品牌的内涵。
品牌、管理、营销三个层面是茅台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否则,今天的茅台只能散发出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怒掷酒瓶”的余香。
(责任编辑:朱真友)
一是涨价。继2007年1月1日出厂价上涨后,2007年3月1日,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茅台酒股份公司董事长袁仁国在今年“两会”期间宣布再次上调除陈年酒以外的普通酒出厂价格,平均涨幅达12%。
二是茅台季克良董事长发表文章《茅台酒不但能治感冒,还能治许多其他疾病》,该文被业内人士认作“假广告”而引起争议。
仔细分析,这两件事情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是茅台的品牌战略和营销策略问题:
茅台的营销史没有放大
众所周知,历史造就了茅台“国酒”的至尊地位,也赋予了茅台丰厚的文化内涵。
早在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直接由高级评审委员会授予荣誉勋章金奖,并享有了“世界名酒”的美誉。
1972年,时任国家总理的周恩来拿出了贮藏30多年的茅台酒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举杯共饮时,世界记住了茅台。
和茅台息息相关的这两件事情,凸显了茅台的价值与内涵。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知道茅台是一个知名品牌,但知道茅台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人却越来越少。
笔者随机调查10个白领阶层显示:100%的人都认可茅台是名酒;80%的人不知道它曾经在历史上获过国际金奖;70%的人不清楚1972年中美两国领导人会谈时喝过茅台。
从营销的角度分析,一个产品,当它的历史、文化内涵被更多的人记住时,这才是营销的真正成功。换句话说,即使不喝酒或没有喝过茅台酒的人,当谈到茅台酒时都能想到其历史上最有名的事件,这就做到了成功。
茅台酒不应该仅仅固守前人留下的“国酒”桂冠,而更应该以创新的手段寻求新的突破,不断演绎茅台“国酒”的品牌内涵。
茅台的品牌价值没有放大
如果从茅台的销量和利润来判断,茅台酒仍是一个得到市场高度认同的知名品牌。
比如,茅台酒2006年年初就曾提价15%,茅台酒的年销售反而有明显增长势头。茅台酒2006年底在部分地区还曾出现过“断货”现象。笔者认为这些其实是茅台集团的一种营销策略,即用高价营销策略维护了茅台“国酒”尊贵的品牌核心价值。
但另一方面,茅台近些年来醉心于打健康牌、走平民化路线。且不论茅台酒“能治许多疾病”是否涉嫌虚假宣传,笔者以为,单从品牌建设层面看,茅台酒打健康牌偏离了“国酒”的品牌核心价值主线,背离了茅台“国酒”尊贵的文化内涵。
另外,茅台集团还推出了茅台啤酒、茅台葡萄酒等,这和消费者对茅台的传统认识有很大差别,自然难有购买的热情,所以茅台啤酒、茅台葡萄酒的销售业绩一直不甚理想。长此以往,必将使消费者雾里看花,搞不清茅台到底代表什么,这将大大稀释茅台的品牌价值。
所以,茅台应该以滴水穿石的定力坚持维护“国酒”的品牌核心价值,每一个营销活动都要围绕此展开,必须像可口可乐演绎“乐观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百年未变、吉利演绎其“男人的选择”达100年……
茅台内部管理亟待提高
茅台品牌知名度高,但自身制度的管理水平却不高。
据报道,泉州市区一家茅台酒专卖店被工商执法人员检查发现,卖假茅台酒。更有甚者,在茅台大本营,茅台专卖店也在大卖假茅台。虽然自己的专卖店出现假酒丑闻是出乎茅台集团意料之外的事情。然而这也说明茅台集团没有做好充分的预警机制,在制度建设方面显然滞后一步。一个品牌需要强大的后台体系支撑,不仅仅包括产品质量,还包括服务、制度、理念、文化等,这些是打造一个知名品牌的必备要素。
一个好的产品,需要企业在打造出知名品牌后不断维护。在维护品牌的过程中,消费者才能感受到品牌和服务的价值,才能让消费者体验到品牌的内涵。
品牌、管理、营销三个层面是茅台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否则,今天的茅台只能散发出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怒掷酒瓶”的余香。
(责任编辑:朱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