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运用课

来源 :科学大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yan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一课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小学科学; 多媒体运用;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100-001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心脏的形状、大小、位置;
  2.认识心跳的原因和作用;
  3.知道心跳与脉搏的关系;
  4.了解血液循环路线及意义;
  5.知道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
  会测量脉搏,知道心跳与脉搏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的搜集与分析。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心脏及心跳;了解血液循环路线及意义。
  四、教学媒体及教学具准备
  电子白板、PPT课件、输液器、听诊器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听诊器,问:见过吗?这是干什么用的?
  学生回答,简单交流(课件出示:听诊器的发明,1816年,法国医师林奈克……)
  2.板书:心脏,提问:心脏在哪里?
  3.课件出示图片(人体半身模型)。
  学生根据图示找出心脏的准确位置,并描述心脏的外观:颜色、形状、大小。
  4.播放心跳声,提问:心脏为什么会有节奏地发出声音呢?
  学生猜想
  5.用听诊器听心跳的声音。
  活动一:学生使用听诊器来听心跳声,并描述听到的声音。
  二、认识心跳
  1.提问:心脏是如何跳动的?
  活动二:用拳头握紧并松开模拟心脏跳动的活动。
  2.小结:心脏收缩与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一次心跳(电子白板播放视频: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3.提问:心脏为什么不停地收缩与舒张?
  ①指导开展模拟实验。
  活动三:塑料瓶泵水实验。
  ②电子白板视频播放心脏泵血的过程。
  心脏就像一个泵一样,借助不停的收缩与舒张来压出血液,同时又抽进血液。
  ③思考:血液到哪里去了?
  ④提问:能找到血液在血管流淌的证据吗?
  血管有节奏的博动叫做脉搏。
  4.认识脉搏与心跳的关系。
  ①猜测脉搏与心跳的关系。
  活动四:寻找脉搏。
  方法指导: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朝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侧,大拇指自然地放在手背附近。这时,中指指肚就可以感觉到手腕等处脉搏的跳动了。学生自我尝试。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在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活动五:测脉搏与心跳,汇报数据、交流结果,并质疑。
  为什么一分钟的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是相同的?
  心脏不断地来压出血液,同时又抽进血液,血管也跟着收缩和舒张。
  活动六:找不到脉搏(手握拳抵住腋窝)(演示实验)。
  自行作出解释,相互交流。
  三、了解血液循环
  1.PPT介绍科学史上对血液循环的认识。
  哈维没有迷信前人的研究成果,他做出了哪些努力?
  科学研究从来没有过一帆风顺的。
  2.课件出示血管分布图,介绍两类血管(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
  3.电子白板播放血液循环的视频。
  请同学描述血液是怎样流动的,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是什么?
  心脏是人体的“泵”,血管相当于“运输兵”。
  4.血液为什么要不停地流动呢?
  课件介绍血液循环的功能,讲述血液传输的作用,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代谢活动。
  补充完整课题:心脏和血液循环。
  5.提问:现在能否解释一下,我们运动后呼吸和心跳都变快了?
  因为心跳加快,血液流动速度加快,细胞需要的氧气多,呼吸能给血液里补充氧气。
  四、心脏的保护
  1.在查找资料时,老师还发现了一组有趣的数据,来看看。(出示课件—经常锻炼身体的成年人和不锻炼的成年人的心跳数)发现了什么?
  经常锻炼,不仅会使我们身体的肌肉变得发达,也会使我们心脏的肌肉变得发达,这样心脏就会跳得有力缓慢一些,不会过度疲劳。有什么办法也能促进心脏更健康?
  2.电子白板播放视频,介绍心脏的保护知识。
  附:
  板书设计:
  3.心脏和血液循环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以诙谐幽默、亲切的口吻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兴趣、信心,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活力、自信的课堂,一方面可以提高政治学科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关键字:愉快教学; 和谐; 兴趣; 信心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50-001一、问题的由来政治课在所有学科里是出了名的枯燥、难学,新一年的中考即将到来
摘 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苏科《物理》第四章的内容,既是学生学习光学的重要探究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该探究实验的成功有助于学生理解与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材中一直沿用光具座、蜡烛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师生均感到此套器材在实验过程中缺乏稳定性、对比性及多角度观察的便利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探索与尝试,利用生活用品对教材沿用的实验器材做了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关键词:凸透镜成像; 器材
摘 要:课程标准、高考制度、社会发展等等,这些无不迫使我们化学老师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对此我对课堂教学做了“回归生活”的实验,同时对教师自身提出了要求,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呼唤。关键词:化学教学; 回归生活; 激发兴趣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57-001一、化学教学“回归生活”的必然性近年来,由于
摘 要:我们要还语文以真实,让学生带着心、带着情走进课堂,脱去琐碎的外衣,扔掉名利的包袱,打造本色课堂。关键词:语文教学; 本色课堂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58-001前日,有幸听一天赛课,集中了江苏省的精英们,他们各显神通,载歌载舞,声情并茂,也运用了各种现代化技术以及非现代化技术,发送礼品等激励措施,学生不亦乐乎,老师亦兴奋不已
摘 要:人不仅需要物质条件,更需要精神关怀;人不仅依赖于理性,同时更多地依赖于情绪、情感的感受和体验、安抚和驱动。师生互动,是一种师生间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活动。作业留言栏、心语箱、悄悄话等工具是增进师生情感交流零距离的有效形式。关键词:师生互动; 情感交流; 作业留言栏; 心语箱; 悄悄话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65-002“人
摘 要:“有水分、肥料、空气、阳光而无害虫,幼苗才能长成大树。园丁的责任在灌溉、施肥、除害虫,而不没收它的自由的空气与阳光,则幼苗自能欣欣向荣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谆谆教诲一直感染着我们。实践中,我懂得:教育成功的最大秘诀是拥有对学生一片赤诚的爱!关键词:爱心; 情感; 飞翔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68-001爱是双向的。当你对学生由衷
摘 要:从这几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孩子们每当面对行程类习题时,都是一筹莫展,当我讲解时又能一下子会意,马上知道该如何解决,但过后又是糊里糊涂不知所措。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原因在于孩子们对于行程这一动态过程没有一点印象,以至于拿到题目后不能模拟这一过程,导致找不到这里面的一些数量关系,进而画不出线段分析图,更不知道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看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上一节数学实
摘 要: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本文就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需具备的原则,要求等方面进行阐述,浅谈我的教学初体验。关键词:爱; 良好师生关系; 有效课堂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79-001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在教学时,首先教师要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其次要建立起一个学生
摘 要:萨特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课标也指出:阅读实践活动应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所以,青年教师观摩课中,许多课的教学设计特别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词:阅读; 个性化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91-001课标指出:阅读实践活动应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下面就《印度洋上生死夜》一课谈谈我的感
摘 要:在科学探究的引领中,常有教师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通过师生间一问一答的来去,将学生“请”入早已设好的圈套之中,然后按照老师既定的研究目标、方法等等展开“研究”,得出结论。这种“生从师问”的现象实际仍然是灌输式的,本文在分析这种“生从师问”现象的基础上,讨论几种摆脱这种固定化模式方法:营造和谐氛围、改变教师角色、创设问题情境,对创设问题情境的具体方法根据实际教学展开论述,以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