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百年前。
“孩子,你6岁了。现在爷爷在这里种下一颗种子,过一段时间,它就会发芽,你要好好照顾它,让它伴你一起长大。”老人慈祥地说着,摸了摸身旁小孩的头。
小孩眨巴了几下那天真无邪的大眼睛,脆生生地问道:“噢,它会长成外边那种大树那样大吗?”说着,两只肥嘟嘟的手环成了一个圈,两手向两边使劲地伸,似乎觉得还不止这么大。
“嗯,是呀,它会长大,很大很大,比外面那几棵还大呢!每年春天,它就会生出绿叶,春天是这树最美的时候,很远的地方都可以闻到香味呢。夏天,是叶子最多的时候,可以在下面乘凉。可前提是,你一定要好好照顾它!”
小孩子似乎很惊讶地吸了一口凉气:“比外面的那些大树还大吗?!”至于爷爷说的那些,孩子没仔细听,但心底有了一个信念:一定要把小树苗养大,一定要让它长得比外面的大树还要大!
二
百年后。
“爷爷,这是什么东西呀”一个小孩眨巴着天真无邪的大眼睛,问他的爷爷。手还摸了摸这个不知名的东西,似乎扎到手了,急忙缩了回来。
“哦,它叫树,孩子。”爷爷摸了摸孩子的头,眼中有浓浓的哀伤,“这是我的爷爷,也就是你爷爷的爷爷在我6岁的时候亲手种下的……”爷爷似乎还想说些什么,但他却没有再说下去。
“唔。这么丑的东西,它叫树呀!嗯,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呢!”孩子惊奇地说道。也不怪他说丑,这棵树的确狰狞得有些丑陋了——张牙舞爪的枝条,不足茶碗口粗的树干,漆黑的皮,低矮到没有两米高,躯干突兀得有些扭曲,挣扎着向上长,零星地挂着几片枯黄而微黑的叶子,每一片叶子好像都在痛苦地呻吟。整个身体似乎在诉说自己的孤独恐惧。
爷爷“啊”了一声,说道:“现在的确很难见到了,我们周围的树就剩下它了!记得小时候,我还答应过爷爷,要把这棵树培养到这么大呢!”说着,张开了那双布满皱纹的手,似乎想再张开得更大一点,却又像是想到了什么,轻叹了一声,无力地垂下了手,看了看在风中瑟瑟发抖的树,眼中蓄着一抹浓得化不开的悲伤。
小孙子有些惊讶地捂了捂嘴巴,“它可以长这么大么?”小家伙张开两手,但似乎觉得比画得大了些,双手又向中间靠了靠。
爷爷没说什么,只是苦笑着摸了摸小孙子的有些奇怪的头。
小孙子呢,还用略带惊讶的目光看着那个“小东西”,似乎还是不相信它会像爷爷说的会长那么大。
三
一年后。
“又是一个冬天了,”爷爷叹息着,“孩子,陪我出去走走。”
今年的冬天是没有雪的,有的只是那黏稠得化不开的寒风。那在风中瑟瑟发抖的已历百年的树,在这苦寒的冬天里,完全失去了生机,仅有的几片叶子再也斗不过这铁一样的寒风,从枝头恋恋不舍地飘下,打了好几个转,落在坚硬如铁的地上。只剩下那没几口气的狰狞的墨黑的树干,和那不多的钢铁一样的树枝,和寒风对抗着,也不知能不能安然度过这个肃杀的冬天!
爷爷的身子晃了几晃,终于还是稳住了。眼中有的,只是一种解脱。他拉了拉孙子的手:“走吧,我们回去。”小孙子向后看了一眼那风中失去生机的树,转身,走了。
三天后,老爷爷去世了。
四
两千年以后。
“快看,这是什么?”一个人兴奋地对周围的人叫着。
他们是一群来自M星的探险队,几天前,来到这个已经废弃的星球。据古籍记载:千年以前,这里叫地球。他们想在这个地方寻找生命的活动迹象,搜寻了几天,没有发现生命现象。本来他们已经认定这个星球是从来没有生命的,因为根本没有生命可以存在的条件,现在却意外地发现了这个东西,怎么能不惊喜呢!
一个人拿着一个仪器对着这个东西比画了半天,猛然惊叫起来:“天呐!树化石!树化石!”一群人高兴极了,因为他们证实了,两千多年前,这个叫地球的星星上的确有生命活动过。他们现在要论证的是:这个星球上的生命是怎么消失的,又到哪里去了?
点评
这篇文章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角度,以“一棵树的变迁”贯穿全篇,通过人物对话,道出了文章主题——保护环境,珍爱地球。此文让读者的思想可以自由地驰骋,久久沉思,这是作者最大的成功之处。全文四个小节,每小节开头以时间短语独立成段,层次井然,结构严谨。文章语言也值得细细品读,如“眼中蓄着一抹浓得化不开的悲伤”“黏稠得化不开的寒风”“狰狞的墨黑的树干”等,可谓词雅文练,行文洒脱。
(指导教师 张邦坤)
百年前。
“孩子,你6岁了。现在爷爷在这里种下一颗种子,过一段时间,它就会发芽,你要好好照顾它,让它伴你一起长大。”老人慈祥地说着,摸了摸身旁小孩的头。
小孩眨巴了几下那天真无邪的大眼睛,脆生生地问道:“噢,它会长成外边那种大树那样大吗?”说着,两只肥嘟嘟的手环成了一个圈,两手向两边使劲地伸,似乎觉得还不止这么大。
“嗯,是呀,它会长大,很大很大,比外面那几棵还大呢!每年春天,它就会生出绿叶,春天是这树最美的时候,很远的地方都可以闻到香味呢。夏天,是叶子最多的时候,可以在下面乘凉。可前提是,你一定要好好照顾它!”
小孩子似乎很惊讶地吸了一口凉气:“比外面的那些大树还大吗?!”至于爷爷说的那些,孩子没仔细听,但心底有了一个信念:一定要把小树苗养大,一定要让它长得比外面的大树还要大!
二
百年后。
“爷爷,这是什么东西呀”一个小孩眨巴着天真无邪的大眼睛,问他的爷爷。手还摸了摸这个不知名的东西,似乎扎到手了,急忙缩了回来。
“哦,它叫树,孩子。”爷爷摸了摸孩子的头,眼中有浓浓的哀伤,“这是我的爷爷,也就是你爷爷的爷爷在我6岁的时候亲手种下的……”爷爷似乎还想说些什么,但他却没有再说下去。
“唔。这么丑的东西,它叫树呀!嗯,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呢!”孩子惊奇地说道。也不怪他说丑,这棵树的确狰狞得有些丑陋了——张牙舞爪的枝条,不足茶碗口粗的树干,漆黑的皮,低矮到没有两米高,躯干突兀得有些扭曲,挣扎着向上长,零星地挂着几片枯黄而微黑的叶子,每一片叶子好像都在痛苦地呻吟。整个身体似乎在诉说自己的孤独恐惧。
爷爷“啊”了一声,说道:“现在的确很难见到了,我们周围的树就剩下它了!记得小时候,我还答应过爷爷,要把这棵树培养到这么大呢!”说着,张开了那双布满皱纹的手,似乎想再张开得更大一点,却又像是想到了什么,轻叹了一声,无力地垂下了手,看了看在风中瑟瑟发抖的树,眼中蓄着一抹浓得化不开的悲伤。
小孙子有些惊讶地捂了捂嘴巴,“它可以长这么大么?”小家伙张开两手,但似乎觉得比画得大了些,双手又向中间靠了靠。
爷爷没说什么,只是苦笑着摸了摸小孙子的有些奇怪的头。
小孙子呢,还用略带惊讶的目光看着那个“小东西”,似乎还是不相信它会像爷爷说的会长那么大。
三
一年后。
“又是一个冬天了,”爷爷叹息着,“孩子,陪我出去走走。”
今年的冬天是没有雪的,有的只是那黏稠得化不开的寒风。那在风中瑟瑟发抖的已历百年的树,在这苦寒的冬天里,完全失去了生机,仅有的几片叶子再也斗不过这铁一样的寒风,从枝头恋恋不舍地飘下,打了好几个转,落在坚硬如铁的地上。只剩下那没几口气的狰狞的墨黑的树干,和那不多的钢铁一样的树枝,和寒风对抗着,也不知能不能安然度过这个肃杀的冬天!
爷爷的身子晃了几晃,终于还是稳住了。眼中有的,只是一种解脱。他拉了拉孙子的手:“走吧,我们回去。”小孙子向后看了一眼那风中失去生机的树,转身,走了。
三天后,老爷爷去世了。
四
两千年以后。
“快看,这是什么?”一个人兴奋地对周围的人叫着。
他们是一群来自M星的探险队,几天前,来到这个已经废弃的星球。据古籍记载:千年以前,这里叫地球。他们想在这个地方寻找生命的活动迹象,搜寻了几天,没有发现生命现象。本来他们已经认定这个星球是从来没有生命的,因为根本没有生命可以存在的条件,现在却意外地发现了这个东西,怎么能不惊喜呢!
一个人拿着一个仪器对着这个东西比画了半天,猛然惊叫起来:“天呐!树化石!树化石!”一群人高兴极了,因为他们证实了,两千多年前,这个叫地球的星星上的确有生命活动过。他们现在要论证的是:这个星球上的生命是怎么消失的,又到哪里去了?
点评
这篇文章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角度,以“一棵树的变迁”贯穿全篇,通过人物对话,道出了文章主题——保护环境,珍爱地球。此文让读者的思想可以自由地驰骋,久久沉思,这是作者最大的成功之处。全文四个小节,每小节开头以时间短语独立成段,层次井然,结构严谨。文章语言也值得细细品读,如“眼中蓄着一抹浓得化不开的悲伤”“黏稠得化不开的寒风”“狰狞的墨黑的树干”等,可谓词雅文练,行文洒脱。
(指导教师 张邦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