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09年,国家把打造“西江经济带”与发展北部湾经济区相提并论,确立了江海互动的发展思路。财税金融政策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文章分析“西江经济带”五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对比北部湾经济区优惠政策,分析研究“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财税金融政策现状及存在问题,为研究探讨“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财税金融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关键词】 “西江经济带”; 发展总体规划; 财税金融政策; 现状
一、“西江经济带”起源及其发展总体规划概述
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流,上接云贵、纵贯两广,把西南地区和珠三角串联起来,被称为连接西南和华南的“黄金水道”。根据广西发改委2009年的测算,如果进行合理开发,整条西江水系相当于20条铁路的运力。从成本核算的角度看,铁路运输每公里每吨的成本为0.15元,公路为0.5元,水运仅为0.04元。这意味着将西江中上游贵州的煤、云南的磷、广西的铝,输往能源消耗缺口颇大的西江下游粤港澳地区,提供了一条巨大的低成本运输通道。而一旦这条能源运输通道开放开发,必将带动整条西江带沿江两岸的经济快速发展。
正因为西江流域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2009年12月7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西江经济带”概念,把打造“西江经济带”与发展北部湾经济区相提并论,确立了江海互动的发展思路,规划将西江沿岸的南宁建设成“国际区域性交通运输枢纽”,柳州、梧州建设成“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为此,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酝酿编制《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其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即从“十二五”规划开始,把“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南方重要的开发轴带,成为大“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段,成为大珠三角功能辐射的承接地,成为大西南开发的先导地区,成为大中华向南开放合作的前沿基地。同时,提出了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珠三角(港澳和广深等地)的龙头作用,把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北部湾开放开发带来的机遇,把“西江经济带”争取为国家发展战略,作为我国“十二五”规划时期的建设重点,争取更多更好的财税金融政策,带动整个西江流域的开放开发。
二、“西江经济带”五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经济指标
梧州、贵港、柳州、玉林和南宁是“西江经济带”内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五个城市。广西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西江经济带”五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呈现出良好的快速发展态势。
1.“西江经济带”五市2010年生产总值均比上年增长12%以上,其中:梧州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贵港5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柳州1 1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玉林7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南宁1 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
2.“西江经济带”五市2010年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其中:梧州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贵港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柳州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玉林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南宁273亿元,比上年增长18%。
3.“西江经济带”五市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除了柳州增长18%外其他四市增长率超过30%,其中:梧州430亿元,比上年增长30%;贵港377亿元,比上年增长30%;柳州800亿元,比上年增长18%;玉林600亿元,比上年增长35%;南宁1 357亿元,比上年增长30%。
4.“西江经济带”五市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其中:梧州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贵港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柳州480亿元,比上年增长18%;玉林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南宁8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
5.“西江经济带”五市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其中:梧州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贵港1.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柳州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玉林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南宁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
6.“西江经济带”五市2010年居民收入(包括城镇居民和农民)除了梧州市和玉林市增长7%~8%外,其他城市增长率超过10%。而在资源环境方面,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等指标比上年有所减少,节能减排成绩显现。
通过上述案卷分析研究可见,“西江经济带”五市的经济发展正步入快速轨道,这一发展势头,将为“西江经济带”的“十二五”时期以及今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三、“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财税金融政策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北部湾经济区优惠政策比较研究
2008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把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综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桂政发[2008]61号),国家对北部湾经济区的优惠政策支持是以产业政策为主,财税、金融、土地、外经贸以及人力资源和科技开发政策和优化投资环境等政策为辅的一揽子优惠政策支持。为了研究设计“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财税金融政策体系,笔者对比北部湾经济区优惠政策,研究分析“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财税金融政策现状,发现存在问题较多。虽然“西江经济带”由于地理位置处于西部大开发经济区内(广东省除外),享受一定的西部大开发财税优惠政策,但力度偏小。主要表现在:
1.“西江经济带”享受西部大开发中北部湾经济区财税收优惠政策有:2008年起5年内,一是北部湾经济区内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15%税率以及“两免三减半”中减半征收期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除国家限制和禁止的企业外,免征属于地方部分的企业所得税;二是经济区内经批准实行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国家减半征收税收优惠政策的软件及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其减半征收部分,均免征属于地方分享部分的企业所得税。
2.自治区给予北部湾的财税金融优惠政策,“西江经济带”尚未享受的政策有:
(1)税收优惠政策方面:一是2008年起5年内,经济区新办的石油化工、林浆纸、冶金、电子信息工业企业,除国家限制和禁止的项目外,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起,第一年免征属于地方分享部分的企业所得税,随后年度减半征收;二是2008年起5年内,经济区内石油化工、林浆纸、冶金、轻工食品、高新技术、海洋等工业企业,以及物流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会展业、旅游业、文化业、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卫生等服务企业,免征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自用房产的房产税或城市房地产税;三是经济区内经批准开山填海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废弃土地,从使用的月份起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5年,第6年至第10年减半征收。
(2)财政支持政策方面: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2009年起4年内,以2008年经济区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专项上解为基数,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经济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与维修,并逐年有所增长。自治区财政预算安排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资金,各部门在分配时要重点投向经济区并优先考虑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社会公益设施项目。二是产业园区建设资金支持:2008年起5年内,自治区本级每年安排10亿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列入年度预算,重点用于支持经济区重点产业园区及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到位资金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旅游开发建设项目,所在地政府可给予贷款贴息或以奖代补扶持,这是特定项目的融资支持。
【关键词】 “西江经济带”; 发展总体规划; 财税金融政策; 现状
一、“西江经济带”起源及其发展总体规划概述
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流,上接云贵、纵贯两广,把西南地区和珠三角串联起来,被称为连接西南和华南的“黄金水道”。根据广西发改委2009年的测算,如果进行合理开发,整条西江水系相当于20条铁路的运力。从成本核算的角度看,铁路运输每公里每吨的成本为0.15元,公路为0.5元,水运仅为0.04元。这意味着将西江中上游贵州的煤、云南的磷、广西的铝,输往能源消耗缺口颇大的西江下游粤港澳地区,提供了一条巨大的低成本运输通道。而一旦这条能源运输通道开放开发,必将带动整条西江带沿江两岸的经济快速发展。
正因为西江流域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2009年12月7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西江经济带”概念,把打造“西江经济带”与发展北部湾经济区相提并论,确立了江海互动的发展思路,规划将西江沿岸的南宁建设成“国际区域性交通运输枢纽”,柳州、梧州建设成“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为此,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酝酿编制《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其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即从“十二五”规划开始,把“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南方重要的开发轴带,成为大“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段,成为大珠三角功能辐射的承接地,成为大西南开发的先导地区,成为大中华向南开放合作的前沿基地。同时,提出了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珠三角(港澳和广深等地)的龙头作用,把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北部湾开放开发带来的机遇,把“西江经济带”争取为国家发展战略,作为我国“十二五”规划时期的建设重点,争取更多更好的财税金融政策,带动整个西江流域的开放开发。
二、“西江经济带”五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经济指标
梧州、贵港、柳州、玉林和南宁是“西江经济带”内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五个城市。广西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西江经济带”五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呈现出良好的快速发展态势。
1.“西江经济带”五市2010年生产总值均比上年增长12%以上,其中:梧州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贵港5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柳州1 1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玉林7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南宁1 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
2.“西江经济带”五市2010年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其中:梧州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贵港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柳州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玉林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南宁273亿元,比上年增长18%。
3.“西江经济带”五市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除了柳州增长18%外其他四市增长率超过30%,其中:梧州430亿元,比上年增长30%;贵港377亿元,比上年增长30%;柳州800亿元,比上年增长18%;玉林600亿元,比上年增长35%;南宁1 357亿元,比上年增长30%。
4.“西江经济带”五市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其中:梧州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贵港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柳州480亿元,比上年增长18%;玉林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南宁8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
5.“西江经济带”五市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其中:梧州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贵港1.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柳州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玉林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南宁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
6.“西江经济带”五市2010年居民收入(包括城镇居民和农民)除了梧州市和玉林市增长7%~8%外,其他城市增长率超过10%。而在资源环境方面,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等指标比上年有所减少,节能减排成绩显现。
通过上述案卷分析研究可见,“西江经济带”五市的经济发展正步入快速轨道,这一发展势头,将为“西江经济带”的“十二五”时期以及今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三、“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财税金融政策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北部湾经济区优惠政策比较研究
2008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把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综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桂政发[2008]61号),国家对北部湾经济区的优惠政策支持是以产业政策为主,财税、金融、土地、外经贸以及人力资源和科技开发政策和优化投资环境等政策为辅的一揽子优惠政策支持。为了研究设计“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财税金融政策体系,笔者对比北部湾经济区优惠政策,研究分析“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财税金融政策现状,发现存在问题较多。虽然“西江经济带”由于地理位置处于西部大开发经济区内(广东省除外),享受一定的西部大开发财税优惠政策,但力度偏小。主要表现在:
1.“西江经济带”享受西部大开发中北部湾经济区财税收优惠政策有:2008年起5年内,一是北部湾经济区内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15%税率以及“两免三减半”中减半征收期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除国家限制和禁止的企业外,免征属于地方部分的企业所得税;二是经济区内经批准实行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国家减半征收税收优惠政策的软件及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其减半征收部分,均免征属于地方分享部分的企业所得税。
2.自治区给予北部湾的财税金融优惠政策,“西江经济带”尚未享受的政策有:
(1)税收优惠政策方面:一是2008年起5年内,经济区新办的石油化工、林浆纸、冶金、电子信息工业企业,除国家限制和禁止的项目外,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起,第一年免征属于地方分享部分的企业所得税,随后年度减半征收;二是2008年起5年内,经济区内石油化工、林浆纸、冶金、轻工食品、高新技术、海洋等工业企业,以及物流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会展业、旅游业、文化业、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卫生等服务企业,免征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自用房产的房产税或城市房地产税;三是经济区内经批准开山填海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废弃土地,从使用的月份起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5年,第6年至第10年减半征收。
(2)财政支持政策方面: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2009年起4年内,以2008年经济区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专项上解为基数,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经济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与维修,并逐年有所增长。自治区财政预算安排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资金,各部门在分配时要重点投向经济区并优先考虑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社会公益设施项目。二是产业园区建设资金支持:2008年起5年内,自治区本级每年安排10亿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列入年度预算,重点用于支持经济区重点产业园区及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到位资金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旅游开发建设项目,所在地政府可给予贷款贴息或以奖代补扶持,这是特定项目的融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