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黄土高原小流域埂坎苜蓿发展潜力分析

来源 :草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甘肃省华亭县青林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小流域自然条件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态习性的综合研究分析,确定了紫花苜蓿为当地发展埂坎牧草的首选草种,利用非生产用地的梯田埂坎种植紫花苜蓿72.8 hm2,不仅使土地利用率提高5.5个百分点,且年增加草产量5 154.24 t,载畜量增加2 824个羊单位,缓解了粮草争地矛盾,保护了地埂,减少了维修用工,也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流域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系统介绍了四翅滨藜Atriplexcanescens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更新过程、牧草价值 ,及其对土壤、植被的影响 ,回顾了四翅滨藜作为饲料对牲畜、鸟类和小哺乳类动物的作用以及在
由心动过速及长程起搏引发的心功能异常甚至死亡事件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是它们各自在细胞水平的改变和如何导致这些心功能紊乱的机制仍然知之甚少。本研究通过对人诱导多能
使用删除余震后的地震目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Mc值的定量计算和对比分析,对河套地震带的台网监测能力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判定。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河套地震带的台网监测
研究了Na2CO3胁迫下5种禾本科牧草苗期的叶片相对含水量、电解质外渗率、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对供试牧草耐盐性强弱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种牧草的耐盐性强弱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研究饲用玉米(Zea mays)新品种陇单7号种植密度,施氮、施磷量及其方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陇单7号高产适宜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产量达14 460.05 k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