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烯莫德对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4和10、γ干扰素、T细胞转化因子β水平的影响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fhv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培养上清液分泌的白细胞介素4 (IL-4)、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 (IL-10)和T细胞转化因子β(TGF-β)水平,及苯烯莫德对这些因子的调节作用。

方法

分离培养20例AD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再将20例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等分为4组,分别给以磷酸缓冲盐液(PBS),400 nmol/L苯烯莫德溶液,250 nmol/L地塞米松溶液,10 nmol/L他克莫司溶液共培养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分泌IL-4、IFN-γ、IL-10、TGF-β的水平。

结果

AD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IL-4浓度分别为(83.4 ± 12.2)pg/ml和(44.3 ± 5.7)pg/ml,两组比较,P <0.05 ;TGF-β浓度分别为(178.9 ± 17.40)pg/ml和(158.7 ± 18.30)pg/ml,两组比较,P>0.05。AD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IFN-γ浓度分别为(12.5 ± 2.3)pg/ml和(25.4 ± 3.4)pg/ml,两组比较,P<0.05; IL-10浓度分别为(144.4 ± 4.1)pg/ml和(189.9 ± 6.5)pg/ml,两组比较,P <0.05。400 nmol/l苯烯莫德可降低AD患者外周血IL-4、IL-10、IFN-γ的含量,PBS对照组和苯烯莫德组IL-4浓度分别为(83.3 ± 12.2)pg/ml和(50.2 ± 10.1)pg/ml,两组比较,P<0.05; IL-10的浓度分别为(144.4 ± 4.1)pg/ml和(124.7 ± 17.5)pg/ml,两组比较,P>0.05; IFN-γ的浓度分别为(12.5 ± 2.3)pg/ml和(9.56 ± 5.1)pg/ml,两组比较,P>0.05。苯烯莫德组与地塞米松组,他克莫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苯烯莫德组可升高PBS对照组AD患者外周血TGF-β含量,PBS对照组和BVM组TGF-β的浓度分别为(178.9 ± 17.4)pg/ml和(203.6 ± 15.3)pg/ml,两组比较,P>0.05。苯烯莫德组与地塞米松组,他克莫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苯烯莫德可调节AD患者外周血PBMC IL-4、IFN-γ、IL-10和TGF-β的表达水平。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氯雷他定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儿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7例儿童自发性慢性荨麻疹患儿分为3组。根据年龄,试验组每日晨服地氯雷他定,同时每晚睡前口服氯雷他定,连用28 d。对照1组每日晨服安慰剂(淀粉压片)半片,每晚睡前口服氯雷他定,连用28 d。对照2组每日晨服安慰剂半片,同时每晚睡前口服地氯雷他定,连用28 d。于用药后随访观察药物的可能不良反应及疗程结束时药物的疗效。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体外对黑素瘤细胞A375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信号通路研究。方法0.5、1、2、4 mg/L丹参酮ⅡA作用黑素瘤A375细胞24、48、72 h后,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A375细胞的增殖活性。1、2、4 mg/L丹参酮ⅡA作用黑素瘤A375细胞48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自噬小体的数量,Western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Ⅱ
目的探讨北京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与每日荨麻疹门诊量的关系。方法主要采用时间序列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来研究PM2.5与荨麻疹门诊量的关系,以每升高一个四分位间距(82.8 μg/m3)引起的荨麻疹就诊量增加的RR值表示PM2.5对荨麻疹的效应。结果研究期间,PM2.5、温度、湿度及荨麻疹日门诊量分别为89.3 μg/m3、12.7 ℃、51.9%、27.3人次。PM2.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