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区域和城市发展路径的一个共识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someboy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以重庆为代表的被外界称为“土地换户籍”的改革议论颇多。但笔者认为,“土地换户籍”是突破当前城市化困境的可行药方,对于在具体操作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要研究如何应对,而整场改革应进一步寻求突破。
  
  无需担忧城市化的大力推进
  
  一旦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有所突破,城市化的进程必然大步推进。人们对此有颇多顾虑,其实这些顾虑大多是种习惯性的思维误区。反过来说,如果制度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必然限制住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进程,当前在城乡发展中的很多问题皆与此有关。
  限制劳动力充分流动和城市化进程不充分的后果是多方面的,这集中反映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上。由于劳动力不能充分流动,劳动力以短期和非举家迁移为主,因此在农村形成了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问题,以及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问题。
  在生育方面,农村居民生育意愿高,政策又限制其生二胎或多胎,于是基层政府非常头疼的“超生游击队”禁而不止。还有土地利用效率问题,劳动力外出打工,使得土地抛荒问题严重。最后是环境问题,在劳动力流动不充分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还要发展经济,增加税收,就要招商引资,结果是,那些地理和自然条件欠佳的地方招来了污染企业。关于上述现象,有大量的实证研究和经验观察,限于篇幅,就不展开了。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这些问题不是如很多人所说的那样是劳动力流动和城市化的结果,恰恰相反,这些问题主要是制度约束下劳动力流动和城市化不充分的后果。如果土地和户籍制度约束放松,劳动力流动可以更多地举家长期迁移,土地使用权可以更充分地流转,那么,上述问题大多都可迎刃而解。
  人们常认为,农民进城会失业,甚至挤压城市居民就业。事实上,农民工在城市里从事的大量职业是城市不可或缺、而城市居民已经干不了或不愿干的。统计数据说明,农民工的失业率要远远低于城市居民。
  一直有人说农民进城加剧了犯罪,这一观点并不严肃。有学者的研究发现,城市化进程本身并不加剧犯罪,而是外来人口比重的增加带来了犯罪率上升,这说明,由户籍制度造成的社会分割才是犯罪率上升的真正原因。
  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越加快城市化进程越是有利于保护农业用地。加快城市化进程,只要能够同步增加工作岗位,一旦农民有更好的就业而进到城市并且住下来,就可以把农村宅基地腾出来复耕。城市里的容积率越高,人口的人均占地越少。所以,要保护耕地,就要通过城市化和工业化创造就业岗位,把人从农村迁出来,这才是未来中国保护耕地的根本出路。总而言之,农民工进城给城市经济带来的贡献大于问题。
  
  平衡发展的关键不在补贴
  
  人们总是凭直觉认为,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是由经济资源向东部地区的集聚引起的。于是,在政策上,人们总是简单地希望通过财政转移来缩小地区间差距。甚至目前的土地制度也带上补贴的性质。中国对于非农业建设用地的开发是有指标控制的,而建设用地的指标在全国是倾向于平均分配的,沿海用地指标的紧张程度要远远超过内地。这—做法的意图之一,是希望通过用地指标的分配来引导投资转向内地。当前,这种以扭曲资源配置来追求表面上的平衡的做法,还在继续。
  如此做法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首先是非农业人口增长速度和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速度的对比。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建成区土地面积的扩张速度要快于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中国的城市在土地意义上不断在摊大饼,但是城市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却没有那么快。然后我们再把全国分成东、中、西三个部分,结果发现,东部的非农业人口增长速度和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速度这两个指标都比中、西部快,而且两者的差距是最小的。在中部这两者的差距就扩大了,到西部两者居然能差到每年五个百分点。这说明,越往内地走,城市化进程越是在土地意义上的,而真正实现土地和人口同步城市化的实际上就是东部。
  中国是一个土地稀缺的国家,所以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有利于保护耕地的角度来讲,越是在东部加快城市化,越是可以做到土地和人口双重意义上的城市化。而在内地中小城镇搞城市化,如果没有足够的工业和服务业就业岗位来与城市化进程同步推进,土地利用效率就降低了。事实上,在沿海地区,不是没地了,而是没足够的建设用地指标,结果地价疯涨,也带动房价上涨。而在内地,普遍的现象是,大量工业用地圈好了却没厂子,要招商引资就只能压低地价,甚至白送。
  再来看补贴的效果。世界银行做了一个研究,看看有哪些国家成功地缩小了城乡和地区间收入差距,怎么做到的,总结下来的结果是,所有成功的国家都实现了劳动力跨地区自由流动。反过来问:有没有哪个国家劳动力没有自由流动,只靠财政转移就实现了地区间平衡?没有。笔者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陈钊教授在给世界银行写的报告中曾经发现,总体上说,一个省在中央财政转移中拿的份额越大,经济增长越慢。
  所以,要区域间平衡发展,光靠补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最重要的还是要让人动起来。大量研究都证实,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有利于促进地区和城乡间平衡的。关键的思维误区是,人们往往在追求地区间在经济规模意义上的平衡的同时,牺牲了人均收入意义上的真正的平衡。
  到底是通过让大家自主地去追求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工作机会,还是通过政府的政策把很多劳动力限制在内地,再给大量的补贴,这是今天在公共政策上的重大抉择。从目前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导向来讲,是在走后面一条路,如果往下走的话,中国可能会走到效率与平衡兼失的方向上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允许跨地区流动的劳动力进行跨地区的“土地换户籍”,可能是—个趋势性的扭转!
  
  未来区域和城市的发展路径
  
  前不久,在东南大学一次“中国青年经济学家联谊会”的学术会议上,笔者和陈钊教授提交了一个“未来区域和城市发展路径的共识”。
  我们认为,经济活动的集聚带来规模经济,而城市是规模经济最为集中的体现。城市化和不同规模的城市在地区间布局的调整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但是,由于受到土地和户籍等制度的制约,中国城乡和区域间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流动不充分,造成的结果是,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城乡间和地区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与此同时,城市内部“新二元结构”明显,城市居民和外来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存在差别待遇,成为城市内部社会分割与不和谐的制度背景。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要素市场的培育,加强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城乡间和地区间再配置,充分发挥大城市的经济集聚效应,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以大城市和都市圈的发展来带动中小城镇的发展,不同规模、不同地区的城市分工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为调整城乡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同时,应使民工真正成为城市人口,获得与城市户籍人口相同的市民待遇,消解城市日益严重的“新二元结构”,在要素自由流动的前提下,缩小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之间的差距,并进而实现城乡间和地区间人均收入和生活质量的平衡。
  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以户籍与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应使农村宅基地所对应的建设用地指标成为可以^、市交易的资产,让跨省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口将其拥有的建设用地指标带到其就业所在地,并借助集体议价或专业的金融平台,以合理的价格换取当地城镇户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
  笔者建议将未来的户籍改革和城市内部社会融合的工作重点转向大城市,特别是非户籍人口比重特别高的东部大城市。同时,必须改变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当地经济总量增长的激励,使其更为关注人均GDP和人均收入的增长,减少对于劳动力和建设用地指标跨地区再配置的障碍。相应地,中央政府应将财政转移投向劳动力流出地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以及基础设施建设。
其他文献
日前,中国人口问题专家何亚福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透露,从明年起,我国将以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和浙江为试点,允许夫妻双方只要有一人是独生子女,就可以生第二胎。而且,这项政策将在五年之内扩展到全国范围。一时间,此消息流布甚广。  恰巧,9月25日是《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发表30周年之日。在这封被视作计划生育政策发端的公开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最近被反复提及:到
证明俄罗斯方面的救助不力对受害当事人获得赔偿来说显得至关重要  “新星号”事件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争议,与海事冲突事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有密切关联。  与陆上冲突不同,广袤无垠的大海中,船舰冲突不容易找寻到见证人或第三方,正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因此在海事纠纷中出现当事人对事实陈述的不一,也就成了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  国际法上有一个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制度——国际调查委员会制度,最先就是因
潍坊市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因位于北京的后海南沿,且面积有4000多平方米,其价值更是引人注目。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井胡同的潍坊之家宾馆的大门上,贴着“内部装修”的字条。门前的地上厚厚灰尘显示,这里很早已经没有人入住了。  “2008年10月就贴封条正式歇业了。”负责宾馆烧锅炉的郝老振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几年很少有人来住了,2007年冬天,甚至连锅炉都没有烧。撤了也好,我觉得(宾馆)也没有什么用
今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年会不同寻常的一点是,一个关键词笼罩了整个会议的全程:货币战。最先提出“货币战”的人是巴西的财长。巴西人就在抱怨:他们才是货币战的受害者。  此言何出?巴西的情况,是目前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状况中很典型的:大量的资本流入,引发汇率升值,国内的通胀压力增加和资产价格上涨,这些事情的结果是升值,并使得巴西在国际贸易上开始丧失竞争力,而可能的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给货币政策
在近代,中国作为一个有四亿人口、占世界GDP19.6%的大国很快衰落,虽然有各种原因,但最基本的是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失去了人民最基本的信任    十六大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对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和深远影响的新的发展模型已隐然成型。  这一发展模型不但使5年多以来我国实现了社会的有效稳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改革的稳步推进,也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在寻求自身的发展道路上正在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在南美洲。当地的企业没有中国企业那样的忧患意识,他们对低利润的项目没有什么兴趣,而中国企业,即使一个项目能有1%的利润也会去做  作为央视大型纪录片《跨国风云》的制片人,熊波一向习惯了隐在幕后。  “当初定下拍摄《跨国风云》时,我非常紧张,我当然知道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但也感到不安。”相信此言并非谦虚,因为这是熊波制作的第一部纪录片。  2006年在电视人熊波的人生履历中是一个不大不小
博客,这个互联网上的新生事物正在迅速发展,已经延伸到政治生活领域。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代表程贻举在网上开博,一时广受舆论关注。“两会”之后,代表博客纷纷息博。与此同时,一些厅局级官员博客纷纷亮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开博客的官员大多集中在与广大人民群众关系最密切的卫生、教育、物价等敏感领域。  客观来看,这些领域争论最大,官员表态往往动辄得咎,陷入
中国产业界需要集体反思的是:这种恶性、低俗的相互拼杀到底有没有赢家?你搞我也会搞,最后肯定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乳业巨头的同城相煎,家电巨头的生死肉搏……企业间恶俗商战形成的互掐并没给作为“看客”的消费者带来快感,反而是深深失落和焦虑:中国制造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家具业同其他产业相比也好不到哪儿:大卖场模式引发的抗争与反抗争的新闻不时见诸网络与报端,产业的低层次模仿比比皆是。但在这种浮躁与喧嚣中,
广州火车站外的广场上矗立着两个大广告牌,一个是卡西欧计算器,另一个是某牌子的照相机,很有趣;自那次之后,我只在北京见过一两个广告牌    1979年8月30日,星期四    人在香港,准备乘火车去北京。  一整天都在忙乱中。11点要把行李打包好,然后乘巴士去九龙火车站,在那里跟中国旅行社碰头。心里非常担心行李,搞不好那个跟着从九龙去广东的行李车走的箱子就会弄丢。幸好,另一只箱子我随身带着。  九龙
因为兰成长的死去,一个系列事件中的片断得以在公众面前曝光。兰成长不是第一个发现无证黑矿的“媒体聘用人员”,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踏进这条利益链的人。与偶然发生的刑事案件本身相比,此案所涉的前因后果更值得人们关注。    兰成长为何而去    那天早上,在开往水沟村“黑口子”(当地人对非法采矿点的称呼)的公路上,兰成长并不孤独。兰成长那天雇的司机曹新斌向《瞭望东方周刊》追述,他们10点多上路,开出大同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