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海岸侵蚀脆弱性评价

来源 :遥感技术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myu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海南岛海岸侵蚀脆弱性评价对于沿海地区生态资源保护和灾害预防有着重要意义。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中的沿海脆弱性模型合成暴露度指数EI(Exposure Index)对海南岛海岸侵蚀脆弱性开展评价。针对典型研究区建立海岸特征—海岸动力—经济社会指标评价体系,优选海岸带特色评价因子包括海岸侵蚀速率、海岸类型、海岸生境等,进一步利用综合指数法量化脆弱性指数,最终获得海南岛沿海不同情境下的脆弱性,以及重点区域海岸侵蚀速率和侵蚀脆弱性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岛侵蚀脆弱性空间分布呈现东低西高,其中西南部市县脆弱性最高,东南部市县脆弱性最低,其余地区脆弱性适中。无生境情境下的沿海脆弱性远高于处于生境保护情境。(2)典型研究区海口东西海岸2016年至2020年砂质海岸受较多侵蚀,最多处超20 m/a。海口市龙华、美兰等主要城区海岸侵蚀脆弱性高,西海岸、东海岸分别次之,东寨港地区脆弱性最低。(3)研究发现在红树林等生境保护下的海岸可以有效得到保护,脆弱性极低,而退化的砂质岸线表现较高的脆弱性。因此保护沿海生境和防止沿海泥沙流失具有必要性。
其他文献
浅沟侵蚀是黄土高原重要的侵蚀类型之一,研究浅沟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异规律是对浅沟有针对性地治理的关键。本研究基于无人机影像、亚米级Google Earth遥感影像对浅沟进行目视解译,通过GNSS RTK野外高精度实测评价了浅沟解译的精度,并分析了可能影响浅沟解译精度的因素。以黄土高原小流域、中等流域、区域三个不同尺度的研究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NSS RTK实测浅沟数据、无人机影像浅沟解译数据、Goo
<正>近年来,为优化“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南皮县通过采取“行政+推广”“技术+服务”等方式,积极打造“华北优质苜蓿示范基地”。2021年全县优质苜蓿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同时新培育沧州青宸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牧草龙头企业,寨子镇建成万亩饲草产业示范区。在推进产业建设中,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无公害苜蓿栽培技术规范,现予分享如下:
期刊
基于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名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带来了改变,不断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认知及行为。在此特殊时期下,社区电商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优势,保障社区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需要。随着新冠疫情状况的不断变化,人们的防控意识不断加强,由此对其生产生活的消费认知有所变化,各社区居民的需求在原有关注其品质高、价格实惠的商品和快捷便利的服务的基础之上更加关注
在国内建筑行业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铝合金门窗得到广泛推广使用。铝合金门窗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实用性、安全性,但是其不具备较高的抗风压性以及气密性,因此对于建筑工程来说,铝合金门窗防渗漏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在进行铝合金门窗施工时,应该重点关注铝合金门窗的防渗漏问题,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基于此,本文探究了铝合金门窗出现渗水现象的原因与解决方案,供建筑行业工作者参考。
从古代时期的青砖绿瓦与榫卯梁柱,到现如今钢筋水泥对城市形象的不断创新与塑造,曾视为国外先锋设计的非线性建筑,也不断被运用到中国各个城市的地标式的建筑中,或结合传统样式,或结合风土人情,或结合地域特色。非线性建筑的出现打破了很多建筑传统,该类型建筑方式特征比较明显,在建筑外形上强调动态不确定性,在空间内部结构中则强调流动性,旨在丰富受众的知觉体验感受。本文前两章节,综合阐述非线性理论的相关研究与发展
本文对1979-2019年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以下简称LPSR)地表风速(以下简称SWS)开展研究。根据站点海拔高度,将研究区域分为三个子区域:区域1—40oN以北内蒙古高原地区(IMP)、区域2—黄土高原地区(LP)、区域3—青藏高原东部地区(EQTP)。首先采用MASH方法对LPSR各站点日平均、日最大SWS进行非均一性检验及订正,其次对均一化后的LPSR区域SWS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最后考
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是一种肠源性尿毒症毒素,近些年的研究表明IS在体内积聚不仅会导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进展,还参与CKD患者心血管疾病、肌肉减少症、认知功能障碍、骨病及贫血等多种并发症的进展,从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故本文将围绕近年来IS与CKD及其并发症的相关研究来展开综述,旨在为CKD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黄土高原是全球土壤侵蚀发生最为剧烈的地区之一,切沟是土壤侵蚀发育到最严重阶段的表征,是黄土高原重要的产沙来源。在区域尺度研究黄土高原切沟的空间分布及形态特征是切沟侵蚀治理规划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从切沟形态获取方法的精度分析入手,在典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采用GNSS-RTK(全球定位系统-实时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对切沟进行厘米级实测,同时基于分米级无人机影像和Google Earth亚米级影像解译切沟形态
近几十年来,中国大部分地区植被绿化显著,这对水循环和水资源具有深远影响。植被如何适应区域气候变化已引起广泛争论。蒸散发(ET)不仅是水文循环和能量传输的中间环节,同时也是联结土壤、植被、大气过程的纽带。植被蒸腾/蒸散发(T/ET)量化了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分利用效率,解释了植被水分传输和水碳相互作用的机制。目前,不少学者研究了植被变化对陆地蒸散发的影响,但是尚未得到一个统一的结论。因此本文基于数值模拟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生态建设工程开展以来,黄土高原植被明显改善,分析区域植被变化及驱动因素,对科学的回答植被——气候——人类活动的响应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2000~2019年黄土高原的SPOT VEGETATION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探讨了植被和气候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相关分析研究了植被与气候之间的响应规律,通过残差分析法区分人类活动对区域植被恢复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