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线路方案的选择要结合主要技术标准进行,在确定主要技术标准和选择线路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全面比选确定,线路方案与主要技术标准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关键词:选线 主要技术标准 限制坡度 最小曲线半径 到发线有效长
一、概述
主要技术标准是铁路建筑物和设备类型、能力和规模的基本标准,应根据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和确定的铁路等级,考虑资源分布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并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在设计中经过比选确定。而线路方案的选择要结合主要技术标准进行,在确定主要技术标准和选择线路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全面比选确定。可见线路方案与主要技术标准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新建扎兰屯至阿荣旗地方铁路位于呼伦贝尔市所辖的阿荣旗及扎兰屯境内,主要为阿荣旗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该项目自2004年开始进行预可行性研究工作,如今已进行到初步设计阶段。该项目在研究的过程中,针对线路的主要技术标准做了大量的工作。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在研究过程中限制坡度、最小曲线半径及到发线有效长的确定。
二、主要技术标准的确定
1.限制坡度 在限制坡度确定的过程中,主要研究了双机牵引12.5‰、双机牵引10‰、单机牵引6‰三个坡度方案。
扎阿线拟在扎兰屯与滨洲线接轨。滨洲线限制坡度上行6‰、下行8‰,越兴安岭地段(博克图至伊列克得)采用双机坡上行12.5‰、下行16‰,内燃牵引,预留电化条件。

12.5‰方案自滨洲线扎兰屯站哈尔滨端引出,并行滨洲线至新发村折向东北沿国道至二村,跨越音河、新111国道,沿新111国道至阿荣旗那吉镇南侧约4.5km处,跨越301国道后至本线终点阿荣旗站,线路全长62.7km。
10‰方案,线路位于滨洲线扎兰屯站哈尔滨端引出,并行滨洲线至徐地营子后远离滨洲线,经尖山子二队、尖山子三队、和平八队、暖泉大队,跨音河、马队、德兴屯后跨国道301到达终点站阿荣旗站,线路全长70.8km。
6‰方案,线路于滨洲线的扎兰屯站哈尔滨端引出,经徐地营子、高台子后跨越沙里沟并沿限坡10‰的方案走向至暖泉子大队,向东经新立屯转向东北至红开大队、安家堡后跨音河经四分场一队,德兴屯后沿限坡10‰方案走向至终点阿荣旗站,线路全长75.1km。
以上三个方案中,12.5‰方案工程投资较10‰方案少5423.90万元,较6‰方案少20894.75万元,且换算工程运营费较10‰方案少2272万元,较6‰方案少4127万元。
从投资上讲,12.5‰方案具有明显优势,但有关部门提出牵引质量要与滨洲线一致,调查研究知,滨洲线由于受海满单线区段能力限制,目前已组织开行5000吨重载列车,同时组织开行了少量10000吨直达列车。扎阿地方铁路线路沿线主要为丘陵地形,局部起伏较大,采用12.5‰坡度能够适应地形,但12.5‰坡度牵引质量为4200吨,而10‰坡度能够满足牵引质量5000吨,可与滨洲线牵引质量5000吨一致,但坡度却与滨洲线不相匹配,且线路展长较多。经分析滨洲线现部分组织牵引5000吨列车,是由于海满单线区段能力影响,采取的应急扩能措施,部分地段是利用机车的安全储备系数来实现,待滨洲线扩能改造及海满段双线建成后,具体运输组织尚需进一步落实。从滨洲线扩能设计及规划的技术标准看,滨洲线限制坡度上行为6‰,下行为8‰。越兴安岭地段采用双机上行12.5‰,下行16‰,单机内燃牵引3550吨(兴安岭地段补机)。扎兰屯至阿荣旗地方铁路,线路长62.7km,从货物流向上分析,本线主要接运来自海拉尔方向的煤炭,输送阿荣旗生产的水泥、粮食等。上、下行轻重车相当,从机车运用上及运输组织上分析,本线限制坡度应与相连接的滨洲线限坡系统一致为宜。所以限坡12.5‰与6‰为宜。而12.5‰较6‰方案节省工程投资,列车不换重、运输成本低、效率高,缩短了货物在途时间,依据“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铁路建设政策及该线在自治区的突出作用,为今后的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综合分析,推荐限制坡度采用12.5‰。
2.最小曲线半径 影响最小曲线半径标准的主要因素有设计线路的运输性质、运行安全、地形条件等。列车的最高行车速度是确定线路平面最小曲半径的主要技术参数。本线为地方铁路,设计近期仅开行货物列车,远期开行旅客列车1对/日,《地方铁路设计准则》规定I级铁路不低于80km/h,根据铁路主要技术政策,客货共线铁路主要干线行车速度不大于200km/h,一般干线不大于160km/h。因此,本线作为以货为主、主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地方铁路,速度以不超过120km/h为宜。
从地形地貌来看,扎兰屯至阿荣旗间为中低山-丘陵漫岗地貌,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式下降。由西北中低山地逐渐过度到东南丘陵漫岗地区。线路主要经过阿荣旗南丘陵漫岗地区(海拔198m-400m),扎兰屯东部丘陵漫岗地区(海拔210m-500m)。
结合本线的定位、沿线地形、地貌、地质等具体情况等进行综合论证,选择经济合理的最小曲线半径。故本次研究了400m、600m、800m三个最小曲线半径方案。经过比选,最小曲线半径为400m时较800m投资省500万,较600m时省200万。
该线为地方铁路,在满足运输要求的前提下,投资越省越好,所以单从投资上讲,采用400m半径较600m、800m半径具有一定优势。但从铁路运输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讲,曲线半径越大,平面条件越好,养护维修越方便,而且根据铁建设【2005】73号文件《关于发布继续使用和作废标准设计图纸目录的通知》中,部分桥梁的形式作废,而400m曲线半径已不再适合新的梁的结构形式,且400m曲线半径较600m投资仅省200万元,所以综合考虑分析,推荐最小曲线半径采用600m。
3.到发线有效长 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应根据运输需求、牵引质量及货物列车长度确定,且宜与邻接线路的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相协调。
本线根据牵引质量及货物列车长度要求,近期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即可满足要求,但是与本线相邻的滨洲线设计年度内将实施电气化改造工程,如本线也同步实施电气化工程,本线的牵引质量宜与干线一致,即采用5000t的牵引质量,这样到发线有效长需1050m,且目前相邻既有滨洲线到发线有效长均为1050m,本线到发线有效长采用1050m,与相邻线到发线有效长和牵引质量相匹配,便于组织直达运输,减少技术站增减轴作业,实现机车长交路,提高机车车辆运用效率,而且可以降低因提高牵引质量的改造工程对运输组织的干扰。从造价上讲,到发线采用1050m时较采用850m时,主要工程投资仅增加350万元,综合考虑本线推荐到发线有效长采用1050m。
三、结语
经济合理的主要技术标准为铁路选线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同样,在确定主要技术标准的同时,线路的主要方
案也随之确定。扎兰屯至阿荣旗地方铁路在确定主要技术标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线路主要选线过程也基本确定,为整个项目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保证了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选线 主要技术标准 限制坡度 最小曲线半径 到发线有效长
一、概述
主要技术标准是铁路建筑物和设备类型、能力和规模的基本标准,应根据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和确定的铁路等级,考虑资源分布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并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在设计中经过比选确定。而线路方案的选择要结合主要技术标准进行,在确定主要技术标准和选择线路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全面比选确定。可见线路方案与主要技术标准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新建扎兰屯至阿荣旗地方铁路位于呼伦贝尔市所辖的阿荣旗及扎兰屯境内,主要为阿荣旗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该项目自2004年开始进行预可行性研究工作,如今已进行到初步设计阶段。该项目在研究的过程中,针对线路的主要技术标准做了大量的工作。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在研究过程中限制坡度、最小曲线半径及到发线有效长的确定。
二、主要技术标准的确定
1.限制坡度 在限制坡度确定的过程中,主要研究了双机牵引12.5‰、双机牵引10‰、单机牵引6‰三个坡度方案。
扎阿线拟在扎兰屯与滨洲线接轨。滨洲线限制坡度上行6‰、下行8‰,越兴安岭地段(博克图至伊列克得)采用双机坡上行12.5‰、下行16‰,内燃牵引,预留电化条件。

12.5‰方案自滨洲线扎兰屯站哈尔滨端引出,并行滨洲线至新发村折向东北沿国道至二村,跨越音河、新111国道,沿新111国道至阿荣旗那吉镇南侧约4.5km处,跨越301国道后至本线终点阿荣旗站,线路全长62.7km。
10‰方案,线路位于滨洲线扎兰屯站哈尔滨端引出,并行滨洲线至徐地营子后远离滨洲线,经尖山子二队、尖山子三队、和平八队、暖泉大队,跨音河、马队、德兴屯后跨国道301到达终点站阿荣旗站,线路全长70.8km。
6‰方案,线路于滨洲线的扎兰屯站哈尔滨端引出,经徐地营子、高台子后跨越沙里沟并沿限坡10‰的方案走向至暖泉子大队,向东经新立屯转向东北至红开大队、安家堡后跨音河经四分场一队,德兴屯后沿限坡10‰方案走向至终点阿荣旗站,线路全长75.1km。
以上三个方案中,12.5‰方案工程投资较10‰方案少5423.90万元,较6‰方案少20894.75万元,且换算工程运营费较10‰方案少2272万元,较6‰方案少4127万元。
从投资上讲,12.5‰方案具有明显优势,但有关部门提出牵引质量要与滨洲线一致,调查研究知,滨洲线由于受海满单线区段能力限制,目前已组织开行5000吨重载列车,同时组织开行了少量10000吨直达列车。扎阿地方铁路线路沿线主要为丘陵地形,局部起伏较大,采用12.5‰坡度能够适应地形,但12.5‰坡度牵引质量为4200吨,而10‰坡度能够满足牵引质量5000吨,可与滨洲线牵引质量5000吨一致,但坡度却与滨洲线不相匹配,且线路展长较多。经分析滨洲线现部分组织牵引5000吨列车,是由于海满单线区段能力影响,采取的应急扩能措施,部分地段是利用机车的安全储备系数来实现,待滨洲线扩能改造及海满段双线建成后,具体运输组织尚需进一步落实。从滨洲线扩能设计及规划的技术标准看,滨洲线限制坡度上行为6‰,下行为8‰。越兴安岭地段采用双机上行12.5‰,下行16‰,单机内燃牵引3550吨(兴安岭地段补机)。扎兰屯至阿荣旗地方铁路,线路长62.7km,从货物流向上分析,本线主要接运来自海拉尔方向的煤炭,输送阿荣旗生产的水泥、粮食等。上、下行轻重车相当,从机车运用上及运输组织上分析,本线限制坡度应与相连接的滨洲线限坡系统一致为宜。所以限坡12.5‰与6‰为宜。而12.5‰较6‰方案节省工程投资,列车不换重、运输成本低、效率高,缩短了货物在途时间,依据“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铁路建设政策及该线在自治区的突出作用,为今后的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综合分析,推荐限制坡度采用12.5‰。
2.最小曲线半径 影响最小曲线半径标准的主要因素有设计线路的运输性质、运行安全、地形条件等。列车的最高行车速度是确定线路平面最小曲半径的主要技术参数。本线为地方铁路,设计近期仅开行货物列车,远期开行旅客列车1对/日,《地方铁路设计准则》规定I级铁路不低于80km/h,根据铁路主要技术政策,客货共线铁路主要干线行车速度不大于200km/h,一般干线不大于160km/h。因此,本线作为以货为主、主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地方铁路,速度以不超过120km/h为宜。
从地形地貌来看,扎兰屯至阿荣旗间为中低山-丘陵漫岗地貌,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式下降。由西北中低山地逐渐过度到东南丘陵漫岗地区。线路主要经过阿荣旗南丘陵漫岗地区(海拔198m-400m),扎兰屯东部丘陵漫岗地区(海拔210m-500m)。
结合本线的定位、沿线地形、地貌、地质等具体情况等进行综合论证,选择经济合理的最小曲线半径。故本次研究了400m、600m、800m三个最小曲线半径方案。经过比选,最小曲线半径为400m时较800m投资省500万,较600m时省200万。
该线为地方铁路,在满足运输要求的前提下,投资越省越好,所以单从投资上讲,采用400m半径较600m、800m半径具有一定优势。但从铁路运输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讲,曲线半径越大,平面条件越好,养护维修越方便,而且根据铁建设【2005】73号文件《关于发布继续使用和作废标准设计图纸目录的通知》中,部分桥梁的形式作废,而400m曲线半径已不再适合新的梁的结构形式,且400m曲线半径较600m投资仅省200万元,所以综合考虑分析,推荐最小曲线半径采用600m。
3.到发线有效长 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应根据运输需求、牵引质量及货物列车长度确定,且宜与邻接线路的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相协调。
本线根据牵引质量及货物列车长度要求,近期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即可满足要求,但是与本线相邻的滨洲线设计年度内将实施电气化改造工程,如本线也同步实施电气化工程,本线的牵引质量宜与干线一致,即采用5000t的牵引质量,这样到发线有效长需1050m,且目前相邻既有滨洲线到发线有效长均为1050m,本线到发线有效长采用1050m,与相邻线到发线有效长和牵引质量相匹配,便于组织直达运输,减少技术站增减轴作业,实现机车长交路,提高机车车辆运用效率,而且可以降低因提高牵引质量的改造工程对运输组织的干扰。从造价上讲,到发线采用1050m时较采用850m时,主要工程投资仅增加350万元,综合考虑本线推荐到发线有效长采用1050m。
三、结语
经济合理的主要技术标准为铁路选线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同样,在确定主要技术标准的同时,线路的主要方
案也随之确定。扎兰屯至阿荣旗地方铁路在确定主要技术标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线路主要选线过程也基本确定,为整个项目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保证了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