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照亮前路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xi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4月10日,年仅二十九岁的布加勒斯特市公检署特别调查组刑事检察官克里斯蒂安·帕纳特坠楼自杀,围绕他的死亡持续调查了四个月,未能得出自杀动机。持阴谋论者坚信案件没有“坠楼”那么简单,强权以各种名义去除异己的手段总能给人更多思考空间。
  1989年12月22日,罗马尼亚政治剧烈动荡,由此步入急促的政治经济转轨历程,由于缺乏政治制度化,法治环境恶劣,导致罗马尼亚在一定时期内腐败严重化。2007年始,导演图多尔·久尔玖便考虑改编这个案子,“最开始想根据真实的案件资料,完全尊重事实重演事件的过程,花了大量的时间去了解这起争议性事件里的法律语境和复杂的关系网。”影片试图追问事件真相,却不得不囿于旧有的政治和腐败形成的秩序,这种平衡不是一个导演所能打破的。
  《为什么是我?》影片主人公克里斯蒂安·潘德鲁是一名大学法律讲师,同时也是有培养价值的刑事检察官。特别调查组长科德雷亚指派他查办博格丹·莱卡检察官受贿、盗窃机密文件一案。博格丹·莱卡之前调查官商勾结利益集团贪污、受贿、走私案,并对走私犯海德乌予以拘捕。随着调查的深入,克里斯蒂安·潘德鲁怀疑上司在利用自己将检察官博格丹·莱卡治罪。于是他违逆上司意图,撤销对博格丹·莱卡的指控。
  因为对法律的笃信和敬畏,他以为可以力挽狂澜,其实他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既得利益集团暗藏的足以摧毁生命的能力。他的抗争随即遭到反弹:工作被除名、行动被跟踪、私生活被用来威胁,以及被朋友出卖、被捏造刑事指控。猜疑、恐怖、无奈、绝望占据了内心,身陷窠臼,不能回首。于是在一个看上去阳光明媚的初春,他坠楼而亡,生命定格在二十九岁。“那一刻的恐惧,远远超过我们以为能够承受的范围。灰飞烟灭的无力感,他只能用最绝望的方式告别。”一个热血青年的生命里再也没有春暖花开了。
  “当你要养家糊口的时候,你根本没工夫瞎胡闹,或者在那里自作聪明……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太多了……当你决定了立场的时候,你还真以为你可以力挽狂澜?你什么也改变不了!”听着这样的台词,我们会感叹影片中的理想主义者的困境。理想主义者的脱困,需要百倍的艰辛努力,需要永不磨灭的信仰的支撑。也许更多时候他更像堂·吉诃德,在别人看来愚蠢而不知变通。
  這是一部罗马尼亚电影,不久前展播于国内我们熟知的电影频道,是央视电影频道中比较罕见的检察官题材电影。影片采用现实主义手法,画面基调灰暗、压抑。从另一个角度说,让理想主义熄灭,恰恰是为了唤起理想主义的光辉。
  明知没有证据指控检察官博格丹·莱卡涉嫌受贿、盗窃公文犯罪,为何特别调查组长科德雷亚指派克里斯蒂安·潘德鲁展开刑事调查?
  在上司眼里,克里斯蒂安·潘德鲁聪明、上进、来自乡下。一个案子和法官对着干,一个案子和国会议员对着干。上司的意图赤裸裸:“你的上司叫你做什么你就去做!不然你就别干了!到门口当保安去吧。”然而出乎意料,克里斯蒂安·潘德鲁违逆了上司的意图,于是遭遇了和博格丹·莱卡同样的境遇。高官和政客、商人勾结的网,看似有形却也无形,足以碾碎任何高尚和卑微。
  不按上司意图去做就被构陷。终于,克里斯蒂安·潘德鲁明白了“为什么是我”!政治的腐败,法治的缺失,逼迫每一个有良知的司法者放弃内心确信的坚持。这是罗马尼亚历史的真实写照,而今,这样的情势已经坠入尘埃。如果说历史是一面镜子,那么电影也是,它映照出来的不堪重重地捶打我们,启发着我们反思并由此推动时代的进步。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镜头:克里斯蒂安·潘德鲁离开科德雷亚家,镜头跟随着他的背影,踟躇而行,失魂落魄。那时,夜幕降临,霓虹闪烁,车灯如水。他偶尔回顾,眼神里充满绝望、迷茫和恐惧,偌大的世界竟没有可以安放心灵之处。
  他没有看到曙光,但是我们知道,那束光永远在。我喜欢这个镜头。
其他文献
有一年我去泰国,发现那里的华人说中文的时候很少用第一人称“我”,他们不说“我要”“我想”“我希望”……而是说“小李要去吃饭了”“小李想休息一会兒”“小李希望”……一开始以为他在说另一个人,结果才发现他是在说自己,刚开始的时候很不习惯,但渐渐地却发现了其中的妙处。   记得以前儿子学说话的时候,他不会说“我”,而是说:“安尼想去玩”“安尼饿了”,经常指着墙上自己的照片说“安尼你好”。直到上了幼儿园
期刊
我曾经营一家土特产店,小清是我当时的供货商之一。她为人机灵、能言善道,和客户打起交道来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接触一段时间后,她和我们片区内的几家店主建立起了不错的关系。  我原本对小清也颇为满意,寻思要把她当成长期合作伙伴来结交。可随着向她进货次数的增加,我慢慢发现,她所提供的货品质量其实并没有保证。  之后,小清来找过我几次,但我已经对她丧失了信任感,自然也不可能再有合作的意愿。后来,我从别处得知
期刊
日本的农村人要想搬到东京去落户,是很容易的,因为日本人的户口可以自由迁移,而且没有学区房的概念。一位在北海道山沟沟里长大的孩子想考东京大学,只要拎个小布包,买一张机票,到东京大学的边上去租一间房,然后第二天到东京都文京区政府市民窗口办理户籍迁移手续(自己填一张表格就行,无需各种证明),他就成了“东京都民”,可以享受东京都市民所有的待遇,而且中小学都是就近上学。  既然东京落户这么容易,那么全国的农
期刊
在陕北的一个小城里,老程的钉秤摊子是老字号。  一个破旧的工具箱是他的“金字招牌”,也是他的“镇摊之宝”。工具箱最醒目的位置刻着一个“道”字,抽屉里则镶着一个铜质的“正”字,只要一干活,拉开抽屉,一眼就能看见,两个字合起来,即为“正道”。这两个字,就像父亲的眼睛,寸步不离地盯着他,一盯就是几十年。  老程的祖籍在山西省临县。清朝同治年间,他十来岁的曾祖父跟着师傅学会了钉秤,师傅送给他一套钉秤的工具
期刊
同事小敏说:“一直觉得每个月挣五千块钱特别没幸福感,上次参加个小聚会,得知有人才挣四千块,还有人只挣两三千块,忽然就觉得幸福感膨胀。”小敏这种思维习惯很常见,喜欢在“比”中找幸福。“人家骑马我骑驴,回头看看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看到有不如自己的人,心理便平衡了。  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朱德庸的漫画:一個女人悲观绝望,于是从十一楼纵身跳下去。在坠楼的过程中,她看到十楼的恩爱夫妻在吵架,九楼的坚强男
期刊
与很多宗教国家男尊女卑的国情不同,以色列被戏称为“母系氏族”。以色列人“重女轻男”,如果夫妻二人中只有丈夫是犹太籍,孩子不能加入犹太籍,如果只有母亲是犹太籍,孩子则可顺理成章取得犹太籍。  以色列的女人地位高,绝不是男人出于绅士风范硬给吹捧上去的,因为以色列女人和男人一样能扛枪。以色列法律規定女人年满十八岁以后也得服兵役。大概都是当过兵的缘故,以色列女人的身上总洋溢着一股子干练健朗的气质,说话掷地
期刊
有人提出了一个观点,如果把《西游记》倒过来看,就能发现“真实的人生”。但我觉得可笑,历史不能重写,故事不能重来。倒看的结果,只能颓废自己的斗志,污害名著的丰功。  我是从微信朋友圈中,发现这种说法的。原题是:“莫言:把《西游记》倒过来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原文的大意是:若是将《西游记》倒着写,故事应该是这样的:  如来佛祖派唐僧等师徒四人,带着八部天书,到东土大唐传教。一路遇到了各种妖怪,而且都
期刊
如果命令没有学过游泳的人去游泳,不论谁都会认为是没有道理的吧。但是,我们从生下来的时候开始,就不啻是接受了這种愚蠢的命令。  我们在娘胎里时,大概就在学处世之道吧?也许是过早离开了娘胎,踏进了大竞技场般的人生。当然没有学游泳的人,要自由自在地游泳是完全不可能的。同样没有学过赛跑的人,大抵都落在别人后边。因此,我们是不可能不负创伤地走出人生的竞技场的。  诚然,世人也许会说:“以前人之足迹,为君之鉴
期刊
朋友Y君离异一段日子后,又觅到了新的爱情,再婚生活过得有滋有味……那日,他邀我喝茶,我们品茗聊天,相谈甚欢,聊过工作、生活后,话题自然转入了“再婚如何过得幸福”。  在叙述中,朋友向我展开了他再婚生活的部分场景:再婚前,我问她想要什么呢?钻戒、房子、车子都想要。可是我更知道,这些东西能许的都是空头支票。我提议,来点实在的,每天双方要给对方一个幸福的理由。而幸福的底线很低,只要每天做的事情中有一件事
期刊
最近,因为一个视频,心里难受了许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冒着冷雨,独自一人去交医保。而当她拿出现金交给工作人员时, 工作人员却不耐烦地说:“我们不收现金,你要么让你亲戚帮你,要么自己在手机上支付,这两个方式。”老人没说话,一个人呆坐在柜台前,驼着身子,茫然无助地弄着手套,仿佛自己做错了事。这个画面,让我有种说不出来的心疼。想起我家那位八十高龄的老奶奶,如果她在外受到如此欺负,我肯定要氣出泪来。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