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2月3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这一天对翁以煊来说却意义非凡,因为他在海上经历了一段段险象环生、刻骨铭心的艰难航程后,登上了非洲最西南端、闻名遐迩的好望角,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单身环海的华人。
在此之前,翁以煊已经绕道风光绮丽的美国海峡群岛,穿越烈日烧灼的太平洋赤道无风区,途径鲜为人知的法属岛屿波利尼西亚,游访当年达尔文起草《物种起源》的厄瓜多尔岛屿加拉帕戈斯,勇闯智利海域上风险浪恶的合恩角……
追逐大海的梦
1999年的最后一天早晨,翁以煊驾“信天翁”号帆船驶入了新西兰的奥克兰市。港口安静极了,人们仿佛还在梦乡。
待天黑下来后,港岸上渐渐挤满了人,水面上泊满了各色船只。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汇聚这里--这个地球上最早迎接新千年到来的城市,共同迎接2000年的来临。随着零点时刻的到来,整个港口沸腾了,城市沸腾了。这时的翁以煊流泪了———为这一天正是自己40岁的生日,也为此时终于能够追逐自己的梦想,开始了航海之旅。
翁以煊出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哈尔滨科技大学电子计算机系。1980年赴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继续电脑学业,毕业后去波士顿,再转加州从事电脑的软件开发,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正当在软件开发这条路上越走越顺,拥有了一席之地时,他却出人意料地突然宣布:我要去航海!
其实翁以煊自幼就喜欢大海。顽童时代,他就兴奋地在幼儿园的水盆里放逐纸船;长大后,特别是在美国的南加州,那里充足的阳光,漂亮的大海,神秘的海峡群岛,愈发把他的想像力牵到了蓝色的远方。
翁以煊迅速地学会了驾驶帆船,1992年买下了第一条10米长的帆船,后来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船上。除了工作,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船、玩船、修船上,成了地道的“玩船一族”。假期中他游遍美国西海岸的海峡群岛国家公园,还学会了潜水,驾驶帆船航海的技术也得到了迅速提高。
1996年,他用准备买房子的钱又买下了一条12米长的玻璃钢单桅双帆船。这条船有折叠式的底鳍,折叠时船可在近岸行驶和泊船,放开鳍后船能快速地远航。船内还有厨房、卫生间和两室一厅的起居室,翁以煊专门为这条船重新注册了新名“信天翁”,可见他回归自然,航海遨游的意愿之深。
翁以煊说:“我喜欢大海,喜欢它的博大,神秘,浪漫!它给我很多向往和梦,我想探寻大海深处有什么东西,想知道那里的许多岛屿和许多不为人知的地方,这只有通过航船才能够去实现。”翁以煊也想尝试和探求,一个人在纯粹自然的环境中,其自然生存的能力究竟有多么强。因为人在最困苦时,往往能够做出一些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想象的事情,这就是人的巨大的生命潜力!
另外,长期的脑力劳动,“赛鼠”式的竞争和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的生活也使人厌倦,翁以煊渴望着孤帆环球,周游世界,渴望去实现一个自然的新生。翁以煊驾驶着自己的“信天翁”,离开美国旧金山,踏上了全球航海之旅。而大海给予他的也不仅仅是蔚蓝和浪漫了……
航海人的“非常体验”
翁以煊孤身环球航海,历时长达3年半。海上的飘泊和各地的游历,使他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想像的困苦与生存考验,也品尝了许多常人难以体验到的“世界真奇妙”的乐趣。
承受孤独和寂寞,是他航行海上要闯的第一关。他准备了许多书,其中包括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为了不使语言功能丧失,他自己和自己说话。最难熬的一段航程是南美海域的赤道无风区。那里烈日当头,炎热难熬,几乎没有什么风,帆船有时候连动都不动,不巧的是,船上的马达被水浸泡后,时好时坏,100多海里的路程要走10多天。
还有一种孤独,让他更加难过。当与大海搏击的时候,他全身心地忙碌着,要加大船速,要调整风帆,还有应对许多突如其来的情况……而经过了许多努力拼搏,来到了一片美丽平静的海域时,心忽然沉静下来,迷人的风景,神奇的自然景观就在眼前,这时却没有人一起分享,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非常无奈的孤独。
当翁以煊在向距离冰雪南极洲只有600海里的合恩角航行中,他又经受了异常寒冷的一夜。当时,海面上寒风刺骨,船舱里冷如冰窖。他被冻得无法入睡,只能瑟瑟蜷缩着,忍受寒冷和困乏,还有巨浪拍击船身发出的那让人灵魂出窍的震憾。无奈之下,翁以煊只好每隔半小时就得点燃一次酒精炉,烤烤冻僵的脚。漫漫长夜,他想起了安徒生童话里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但翁以煊告诉自己不能睡去,不能睡去……靠着这种信念,他熬了过来。
在南美洲的乌拉圭海域,翁以煊遭遇了当地特有的一种飓风,他在船上苦战了一夜后正庆幸时,却被乌拉圭海军舰艇“剿捕”了。原来,当地海军发现有一条帆船在飓风中独自周旋,为帆船的安全担心,大规模出动了军舰和直升机,采取海上救援行动,一位负责指挥的海军军官彻夜未眠。得知原委后的翁以煊很是为之感动。
有苦亦有乐,翁以煊航海的途中也经历了不少有趣的事。在法属波利尼西亚,这个太平洋上远离其他文明的岛国,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人口极为稀少,水里有鱼,树上有果,人们不愁吃穿,也少有竞争。岛上的人都长得胖胖的,能歌善舞,非常愉快,大家友好相处,少有私心,对待外来的客人如同家人一般,翁以煊感觉像是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在太平洋上的汤加王国,喜欢潜水的翁以煊如鱼得水,领略了世间罕见的水底风光。那里的水特别清澈,水下的能见度非常高,水底珊瑚都是活灵灵的,像花朵一样,摸上去软软的,很有生命的质感。他还在潜海中看到了鲨鱼,与鲨鱼一起游泳共舞。虽说有一定危险性,但当看见巨大的鲨鱼就在你面前游弋时,的确非常刺激!就像去中国东北看东北虎似的。只要你不去触怒它,一般会和你相安无事。
独闯合恩角
在新世纪降临的时刻,翁以煊开始穿越在航海家眼中最具挑战意义的海角———合恩角。
合恩角位于南美洲最南端的智利,是世界著名的五大海角(合恩角、好望角、鲁汶角、东南角、西南角)之一,被西方航海家称为海上“坟地”,那里风暴异常,海水极冷,在巴拿马运河通航之前的17世纪到19世纪中叶,这里曾有500多艘船只遇难沉没,两万余人葬身海底。
翁以煊自航海之初就有闯合恩角的梦想。当时正值南半球的夏季。翁以煊从惠灵顿起航,最初运气不错,顺风顺水,一路扬帆飞驰。不料航行到第五天,船上的不锈钢桅杆让大风折断了。无奈他只好放弃,逆着狂风,用了7天又把“信天翁”开回了惠灵顿。
第一次征服合恩角的失利,让翁以煊心情懊丧。但一想如果错过了最适合渡过合恩角的时间———夏天,就要再等上一年时间,于是翁以煊重整旗鼓,一个多月后再次踏上了穿越合恩角的海路。
这时,天气开始明显地恶化,乌云漫卷,强劲的旋风一阵接一阵袭来,船舱里潮湿阴冷,冻得人难以成眠。最可怕的还是那些如一头头野牛般冲撞船体的“疯浪”,好几次险些把“信天翁”掀翻,船几乎呈90度倾斜,舱内的物品被抛得到处都是。最严重的一次,“信天翁”密封舱的挡风棚被巨浪击垮……经过一场场艰苦鏖战,翁以煊渐渐习惯了与风浪搏斗,他感到无所畏惧了。
当“信天翁”号帆船逐渐接近合恩角时,不知疲倦的大风居然停了下来,风和日丽。大海也变得平静,海峡口似平湖一般,拥来一群翩翩飞翔的海鸟,像一层层洁白的雪浪。在这片静谧的世界里,那海鸟的鸣声无比亲切,让翁以煊闻声落泪。这时,一群海豚从远处游过来。翁以煊感到自己不再是征服者,而更像是一只海鸟或海豚,回到了大自然母亲的怀抱。刹那间他觉得,人生没有什么比这再兴奋,再让人满足的了!
“信天翁”凯旋
位于非洲最南端岬角上的好望角,世界闻名。1488年,由葡萄牙著名航海家、探险家迪亚斯在航海探险中发现,后由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命名为“好望角”,意为绕过这个海角,即有好运。
翁以煊第一次尝试过好望角时,“信天翁”驶出南非的开普敦不远,船上的自动驾驶仪发生了故障,当时海上狂风突起,逆风返港十分艰难,最后只好由港内的救援拖轮把“信天翁”拖回了港口,避了三天风。后来翁以煊才知道自己很幸运,因为那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台风难以抗拒,沿岸数户人家的屋顶都被台风掀翻了,如果他仍滞留海上,说不定会遭遇灭顶之灾。
第二次出征时翁以煊格外谨慎,选择了一个日丽风和的好天气,一鼓作气连连闯过了好望角和阿瓜拉角,待风向逆转时,他已躲进了马叟湾,那正是葡萄牙航海家迪亚斯首次绕过好望角后发现的避风港,迪亚斯也是在这里补给了淡水和鲜食才得以生存下来的。
过大洋洲的鲁汶角和东南角,漫长的航程近2个月,“信天翁”的船底都长出了大半尺长的“海产”,但通过时却平安而顺畅,大海以它宽和平静之容,展现在这位华人航海家面前。翁以煊到了一个海岛上,在当地渔民淳朴热情的款待下,好好休整了一个多月。之后便向他环球航行中的最后一个大角———新西兰斯图特尔岛的西南角进发了。
翁以煊心里明白,排除万难之后,怕的就是功亏一篑。因此他格外沉着以待。刚起航时风顺船轻,新清理过船底的“信天翁”像羽毛一样轻快,很有点扬帆凯旋的味道。可是到了斯图尔特岛外的三四十海里处,翁以煊遭遇了“完美风暴”的袭击,时速高达每小时三海里的飓风猛烈袭来,更可怕的是风暴发生在午夜,狂风吹起的“弹雨”如流弹般密集地砸在甲板上,漆黑的海上除了噼啪作响的弹雨什么都看不见,翁以煊用尽全身力气与狂风搏斗,一个多小时才把船上所有的帆降下来,然后冒着刺骨的寒风和被卷入惊涛骇浪的危险,到舱外掌舵。浪越来越大,他的靴子里灌满了冰凉海水,又被自己的体温一点点地焐热。他靠着求生的本能应付恶浪的无情抨击,靠着求生的欲望和意志,从黑夜一直熬到天明。
直到下午,风渐渐小了,自动驾驶仪可以安全运转后,翁以煊才回到舱里,躺倒昏睡了过去。黄昏时醒来,他爬出船舱观察,海上的奇景竟使他惊呆了:斯图尔特岛的西南角在夕阳里庄严地显现,一对彩虹把空旷的天空撑了起来,一只信天翁在空中自由地飞来飞去,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成功了!
航海归来的翁以煊感慨万千:“扬帆远航能给人难以比拟的快乐。当你置身变幻无常的大海波涛中,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功伟力,当你战胜一次次风险时,能体会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当你被渺无边际的蓝天和海洋拥抱时,才会体验到什么叫真正的天人合一;当你身边盘旋着成群的信天翁时,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宠辱皆忘。”
翁以煊终于驾驶着自己的“信天翁”回到了惠灵顿。至此他完成了历时3年半的环球航行壮举,途经四大洲,三大洋,成功穿越了“五大角”,访问了26个国家,行程31200多海里,成为创造华人环球航海新记录的“第一人”。
(作者单位: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
在此之前,翁以煊已经绕道风光绮丽的美国海峡群岛,穿越烈日烧灼的太平洋赤道无风区,途径鲜为人知的法属岛屿波利尼西亚,游访当年达尔文起草《物种起源》的厄瓜多尔岛屿加拉帕戈斯,勇闯智利海域上风险浪恶的合恩角……
追逐大海的梦
1999年的最后一天早晨,翁以煊驾“信天翁”号帆船驶入了新西兰的奥克兰市。港口安静极了,人们仿佛还在梦乡。
待天黑下来后,港岸上渐渐挤满了人,水面上泊满了各色船只。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汇聚这里--这个地球上最早迎接新千年到来的城市,共同迎接2000年的来临。随着零点时刻的到来,整个港口沸腾了,城市沸腾了。这时的翁以煊流泪了———为这一天正是自己40岁的生日,也为此时终于能够追逐自己的梦想,开始了航海之旅。
翁以煊出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哈尔滨科技大学电子计算机系。1980年赴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继续电脑学业,毕业后去波士顿,再转加州从事电脑的软件开发,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正当在软件开发这条路上越走越顺,拥有了一席之地时,他却出人意料地突然宣布:我要去航海!
其实翁以煊自幼就喜欢大海。顽童时代,他就兴奋地在幼儿园的水盆里放逐纸船;长大后,特别是在美国的南加州,那里充足的阳光,漂亮的大海,神秘的海峡群岛,愈发把他的想像力牵到了蓝色的远方。
翁以煊迅速地学会了驾驶帆船,1992年买下了第一条10米长的帆船,后来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船上。除了工作,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船、玩船、修船上,成了地道的“玩船一族”。假期中他游遍美国西海岸的海峡群岛国家公园,还学会了潜水,驾驶帆船航海的技术也得到了迅速提高。
1996年,他用准备买房子的钱又买下了一条12米长的玻璃钢单桅双帆船。这条船有折叠式的底鳍,折叠时船可在近岸行驶和泊船,放开鳍后船能快速地远航。船内还有厨房、卫生间和两室一厅的起居室,翁以煊专门为这条船重新注册了新名“信天翁”,可见他回归自然,航海遨游的意愿之深。
翁以煊说:“我喜欢大海,喜欢它的博大,神秘,浪漫!它给我很多向往和梦,我想探寻大海深处有什么东西,想知道那里的许多岛屿和许多不为人知的地方,这只有通过航船才能够去实现。”翁以煊也想尝试和探求,一个人在纯粹自然的环境中,其自然生存的能力究竟有多么强。因为人在最困苦时,往往能够做出一些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想象的事情,这就是人的巨大的生命潜力!
另外,长期的脑力劳动,“赛鼠”式的竞争和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的生活也使人厌倦,翁以煊渴望着孤帆环球,周游世界,渴望去实现一个自然的新生。翁以煊驾驶着自己的“信天翁”,离开美国旧金山,踏上了全球航海之旅。而大海给予他的也不仅仅是蔚蓝和浪漫了……
航海人的“非常体验”
翁以煊孤身环球航海,历时长达3年半。海上的飘泊和各地的游历,使他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想像的困苦与生存考验,也品尝了许多常人难以体验到的“世界真奇妙”的乐趣。
承受孤独和寂寞,是他航行海上要闯的第一关。他准备了许多书,其中包括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为了不使语言功能丧失,他自己和自己说话。最难熬的一段航程是南美海域的赤道无风区。那里烈日当头,炎热难熬,几乎没有什么风,帆船有时候连动都不动,不巧的是,船上的马达被水浸泡后,时好时坏,100多海里的路程要走10多天。
还有一种孤独,让他更加难过。当与大海搏击的时候,他全身心地忙碌着,要加大船速,要调整风帆,还有应对许多突如其来的情况……而经过了许多努力拼搏,来到了一片美丽平静的海域时,心忽然沉静下来,迷人的风景,神奇的自然景观就在眼前,这时却没有人一起分享,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非常无奈的孤独。
当翁以煊在向距离冰雪南极洲只有600海里的合恩角航行中,他又经受了异常寒冷的一夜。当时,海面上寒风刺骨,船舱里冷如冰窖。他被冻得无法入睡,只能瑟瑟蜷缩着,忍受寒冷和困乏,还有巨浪拍击船身发出的那让人灵魂出窍的震憾。无奈之下,翁以煊只好每隔半小时就得点燃一次酒精炉,烤烤冻僵的脚。漫漫长夜,他想起了安徒生童话里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但翁以煊告诉自己不能睡去,不能睡去……靠着这种信念,他熬了过来。
在南美洲的乌拉圭海域,翁以煊遭遇了当地特有的一种飓风,他在船上苦战了一夜后正庆幸时,却被乌拉圭海军舰艇“剿捕”了。原来,当地海军发现有一条帆船在飓风中独自周旋,为帆船的安全担心,大规模出动了军舰和直升机,采取海上救援行动,一位负责指挥的海军军官彻夜未眠。得知原委后的翁以煊很是为之感动。
有苦亦有乐,翁以煊航海的途中也经历了不少有趣的事。在法属波利尼西亚,这个太平洋上远离其他文明的岛国,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人口极为稀少,水里有鱼,树上有果,人们不愁吃穿,也少有竞争。岛上的人都长得胖胖的,能歌善舞,非常愉快,大家友好相处,少有私心,对待外来的客人如同家人一般,翁以煊感觉像是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在太平洋上的汤加王国,喜欢潜水的翁以煊如鱼得水,领略了世间罕见的水底风光。那里的水特别清澈,水下的能见度非常高,水底珊瑚都是活灵灵的,像花朵一样,摸上去软软的,很有生命的质感。他还在潜海中看到了鲨鱼,与鲨鱼一起游泳共舞。虽说有一定危险性,但当看见巨大的鲨鱼就在你面前游弋时,的确非常刺激!就像去中国东北看东北虎似的。只要你不去触怒它,一般会和你相安无事。
独闯合恩角
在新世纪降临的时刻,翁以煊开始穿越在航海家眼中最具挑战意义的海角———合恩角。
合恩角位于南美洲最南端的智利,是世界著名的五大海角(合恩角、好望角、鲁汶角、东南角、西南角)之一,被西方航海家称为海上“坟地”,那里风暴异常,海水极冷,在巴拿马运河通航之前的17世纪到19世纪中叶,这里曾有500多艘船只遇难沉没,两万余人葬身海底。
翁以煊自航海之初就有闯合恩角的梦想。当时正值南半球的夏季。翁以煊从惠灵顿起航,最初运气不错,顺风顺水,一路扬帆飞驰。不料航行到第五天,船上的不锈钢桅杆让大风折断了。无奈他只好放弃,逆着狂风,用了7天又把“信天翁”开回了惠灵顿。
第一次征服合恩角的失利,让翁以煊心情懊丧。但一想如果错过了最适合渡过合恩角的时间———夏天,就要再等上一年时间,于是翁以煊重整旗鼓,一个多月后再次踏上了穿越合恩角的海路。
这时,天气开始明显地恶化,乌云漫卷,强劲的旋风一阵接一阵袭来,船舱里潮湿阴冷,冻得人难以成眠。最可怕的还是那些如一头头野牛般冲撞船体的“疯浪”,好几次险些把“信天翁”掀翻,船几乎呈90度倾斜,舱内的物品被抛得到处都是。最严重的一次,“信天翁”密封舱的挡风棚被巨浪击垮……经过一场场艰苦鏖战,翁以煊渐渐习惯了与风浪搏斗,他感到无所畏惧了。
当“信天翁”号帆船逐渐接近合恩角时,不知疲倦的大风居然停了下来,风和日丽。大海也变得平静,海峡口似平湖一般,拥来一群翩翩飞翔的海鸟,像一层层洁白的雪浪。在这片静谧的世界里,那海鸟的鸣声无比亲切,让翁以煊闻声落泪。这时,一群海豚从远处游过来。翁以煊感到自己不再是征服者,而更像是一只海鸟或海豚,回到了大自然母亲的怀抱。刹那间他觉得,人生没有什么比这再兴奋,再让人满足的了!
“信天翁”凯旋
位于非洲最南端岬角上的好望角,世界闻名。1488年,由葡萄牙著名航海家、探险家迪亚斯在航海探险中发现,后由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命名为“好望角”,意为绕过这个海角,即有好运。
翁以煊第一次尝试过好望角时,“信天翁”驶出南非的开普敦不远,船上的自动驾驶仪发生了故障,当时海上狂风突起,逆风返港十分艰难,最后只好由港内的救援拖轮把“信天翁”拖回了港口,避了三天风。后来翁以煊才知道自己很幸运,因为那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台风难以抗拒,沿岸数户人家的屋顶都被台风掀翻了,如果他仍滞留海上,说不定会遭遇灭顶之灾。
第二次出征时翁以煊格外谨慎,选择了一个日丽风和的好天气,一鼓作气连连闯过了好望角和阿瓜拉角,待风向逆转时,他已躲进了马叟湾,那正是葡萄牙航海家迪亚斯首次绕过好望角后发现的避风港,迪亚斯也是在这里补给了淡水和鲜食才得以生存下来的。
过大洋洲的鲁汶角和东南角,漫长的航程近2个月,“信天翁”的船底都长出了大半尺长的“海产”,但通过时却平安而顺畅,大海以它宽和平静之容,展现在这位华人航海家面前。翁以煊到了一个海岛上,在当地渔民淳朴热情的款待下,好好休整了一个多月。之后便向他环球航行中的最后一个大角———新西兰斯图特尔岛的西南角进发了。
翁以煊心里明白,排除万难之后,怕的就是功亏一篑。因此他格外沉着以待。刚起航时风顺船轻,新清理过船底的“信天翁”像羽毛一样轻快,很有点扬帆凯旋的味道。可是到了斯图尔特岛外的三四十海里处,翁以煊遭遇了“完美风暴”的袭击,时速高达每小时三海里的飓风猛烈袭来,更可怕的是风暴发生在午夜,狂风吹起的“弹雨”如流弹般密集地砸在甲板上,漆黑的海上除了噼啪作响的弹雨什么都看不见,翁以煊用尽全身力气与狂风搏斗,一个多小时才把船上所有的帆降下来,然后冒着刺骨的寒风和被卷入惊涛骇浪的危险,到舱外掌舵。浪越来越大,他的靴子里灌满了冰凉海水,又被自己的体温一点点地焐热。他靠着求生的本能应付恶浪的无情抨击,靠着求生的欲望和意志,从黑夜一直熬到天明。
直到下午,风渐渐小了,自动驾驶仪可以安全运转后,翁以煊才回到舱里,躺倒昏睡了过去。黄昏时醒来,他爬出船舱观察,海上的奇景竟使他惊呆了:斯图尔特岛的西南角在夕阳里庄严地显现,一对彩虹把空旷的天空撑了起来,一只信天翁在空中自由地飞来飞去,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成功了!
航海归来的翁以煊感慨万千:“扬帆远航能给人难以比拟的快乐。当你置身变幻无常的大海波涛中,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功伟力,当你战胜一次次风险时,能体会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当你被渺无边际的蓝天和海洋拥抱时,才会体验到什么叫真正的天人合一;当你身边盘旋着成群的信天翁时,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宠辱皆忘。”
翁以煊终于驾驶着自己的“信天翁”回到了惠灵顿。至此他完成了历时3年半的环球航行壮举,途经四大洲,三大洋,成功穿越了“五大角”,访问了26个国家,行程31200多海里,成为创造华人环球航海新记录的“第一人”。
(作者单位: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