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冲洗液在模拟感染根管中抗菌性和残余抗菌性的比较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9676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5种终末冲洗液在模拟的粪肠球菌感染根管中抗菌性及残余抗菌性,以期寻找最佳的根管治疗终末冲洗液。

方法

在100颗无龋单根前牙根管内建立标准的粪肠球菌感染模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其中30颗检测细菌模型建立的质量。用机动ProTaper以Crown-Down法对剩余70颗实验牙进行根管预备,将70颗实验牙分为7组,每组10颗,分别用A (Qmix,成分为双胍类抗菌剂、钙离子螯合剂和表面活性剂)、B (MTAD,成分为多西环素、柠檬酸和Tween 80)、C (0.2%西曲溴铵,cetrimide ,CTR)、D (2%氯己定,chlorhexidine,CHX)及E (17%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EDTA) 5种冲洗液对5组预备后的实验牙行终末冲洗;其余2组1组用蒸馏水冲洗(蒸馏水组),另1组不进行终末冲洗(未冲洗组)。将终末冲洗后的5个实验组及2个对照组分别于冲洗后的第0至14天每天进行取样、细菌培养、观察、记录,检测根管的根冠1/3、根中1/3及根尖1/3冲洗液的抗菌性及残余抗菌性,将脑心浸液出现浑浊计为有菌生长。采用皮尔逊卡方检验行抗菌性的统计学分析,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广义估计方程法行不同组间残余抗菌性分析。

结果

抗菌性:终末冲洗后第0天,A、B、C、D组的根冠1/3、根中1/3及根尖1/3均无细菌生长;B组和蒸馏水组根冠1/3、根中1/3及根尖1/3无细菌生长的样本均分别为7、6、9个,A、B、C、D组与E组、蒸馏水组和未冲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余抗菌性:终末冲洗后的第1、2、3天,E组、蒸馏水组、未冲洗组分别与A、B、C、D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冲洗后第4~ 11天,A组到第6天、B组到第9天、C组到第8天、D组到第5天仍有部分标本无细菌生长;但上述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冠1/3与根尖1/3、根中1/3与根尖1/3的抗菌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冠1/3与根中1/3的抗菌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冲洗液A、B、C、D均有一定的抗菌性,冲洗液E和蒸馏水无抗菌作用;根冠1/3冲洗液的抗菌性优于根尖1/3;冲洗液A、B、C、D均有一定的残余抗菌性,残余抗菌性的持续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B、C、A、D。

其他文献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媒体技术.现阶段,网络技术在社会各个行业都拥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说,如何更好地利
[编者按] 肺动脉高压是一组经肺循环阻力增高为主要特征的异源性疾病,近十余年来,国外在此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包括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机制、分类、诊断方法、严重程度
针对仪器长期稳定性表征方法的应用现状,进行科学的分析,并简要介绍了研究分析仪器长期稳定性表征方法的重要价值,如提高仪器的使用效果、降低仪器发生故障的概率等,提出分析
民用建筑水暖安装的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做好施工管理工作,明确工作中的具体内容,从而更好的保证施工质量.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