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研究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uojishu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传统的传承方式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面临即将消亡的困境。因此,开发新的传承方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动漫作为一种现代艺术表达方式,深受人们喜爱,将动漫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将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文章从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出发,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漫化传承的可行性,结合案例对比分析动漫化传承相较于其他传承方式的优势,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漫化表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的创新提供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动漫化传承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中国政府开始认识到现代化社会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重要性,并于2011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尽管我国近年来采取了各种措施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但实际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仍存在着社会关注度低、传承人老龄化等问题。怎样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其传承方式是一个现代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动漫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艺术表达方式,其本身具有的亲和力和娱乐性,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利用动漫形式传承非遗,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当前非遗的传承发展。
  1 非遗与动漫化传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①。非遗虽然强调自身的“非物质性”,却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其传承仍需要物质载体来实现。动漫化传承中“动漫”一词从字面意思上看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动画”泛指动画片、动画电影等动态的画作,“漫画”主要是指存在于各种媒介上的静态绘画作品。普遍意义上的动漫是指“以动画和漫画为主体内容的图形、图像、声像作品以及与此相关的衍生品的统称”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是指利用各类动漫表达形式将非遺项目展示出来,从而达到传承的目的。
  我国非遗的动漫化早已开始,但至今未形成体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各种基于非遗故事或借鉴非遗元素创作的动画纷纷涌现:《八仙过海》《神笔马良》《阿凡提的故事》等属于非遗中民间文学的动漫化表达;《大闹天宫》中的配乐更是吸取了京剧、昆曲和粤剧三种戏曲元素;《猪八戒吃西瓜》《老鼠嫁女》是我国特有的剪纸动画。但是这些动漫作品的创作是为了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观众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故事情节上。同时受制于传播媒介的单一性,人们无法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动漫背后蕴含的各种非遗故事或非遗元素。因此,这时期的动漫化表达并未起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进入21世纪,国家更加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与传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2005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应充分认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制定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③;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其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也相应公布。各类政策法规的颁布促使动漫创作者开始深入挖掘各类非遗因素加入故事创作中,同时根据现代观众的口味进行二次创造。例如,《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及《新神榜:哪吒重生》等,这些动漫以非遗故事为创作背景,但是在动漫角色塑造以及故事情节中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颠覆了传统故事中的人物外在形象与性格特征,在传承传统文化精髓过程中注入了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价值观。①动漫播出后,主创团队和有关文化部门可借助各类新媒体手段宣传影片中的非遗元素,从而吸引观众去深入了解背后的非遗项目。由此可见,利用动漫手段推动非遗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2 非遗动漫化传承的可行性分析
  2.1 动漫自身的优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动漫是一种具有亲和力、吸引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借助或夸张或写实的表现手法来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动漫以其诙谐幽默、追求轻松快节奏的特点而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影响力巨大。动漫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在保证文化性的前提下,又增强其趣味性,可以吸引青少年群体甚至其他年龄段观众收看这类节目,对其中的非遗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促使这些观众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动漫制作技术不断更新进步,二维动画技术、三维动画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CG插画渲染技术等为动漫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这些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可以最大程度还原那些已经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面貌,对于那些即将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起到一个记录保存的作用。
  2.2 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动漫提供素材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表现形式各异。截至2019年12月31日,根据相关信息统计,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3145项,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类。②这些类别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并不断为我国的动漫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八仙过海》《阿凡提的故事》《大禹治水》《白蛇:缘起》等经典动画片均取材于中国的民间故事;《大闹天宫》《大圣归来》中的配乐借鉴了京剧、昆曲和广东粤剧等传统音乐元素;《渔童》《葫芦兄弟》《猴子捞月》等都是借鉴传统美术创作的剪纸动画;《少林传奇》和《围棋少年》借鉴了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项目;《草本家族》《本草药灵》则以传统医药为题材。近年来,涌现出许多非遗类的动漫短片,如国内首部非遗动漫《非遗特搜队》、非遗传习动画《木拱廊桥》以及以湖南“侗锦”传承为主线的动漫《道喜》,都说明非遗项目具有广阔的开发空间,可以为动漫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   3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漫化传承的不足
  3.1 动漫中非遗元素的边缘化
  近年来,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迅速,催生出许多动漫作品,其中不乏含有非遗元素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创作的目的不是宣传非遗,而是作为一种宣传噱头。以《大鱼海棠》为例,该影片在宣传期间就着重强调影片中的非遗元素,但是由于这些元素并不是作品重点,观众无法深入了解背后的非遗项目。
  3.2 动漫创制中少非遗类人才
  为了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漫化表达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需要各方人才的合作参与,尤其需要非遗人才的参与。目前参与动漫创作的都是动漫专业人才,几乎没有非遗类人才参与创作,极易造成动漫化表达中非遗的不准确甚至错误,误导观众。
  3.3 对动漫作品中相关非遗元素科普度不够
  以《大闹天宫》为例,影片中的人物造型、形象绘制、配乐等都取材于非遗元素。可以说,这些非遗元素造就了这部国产动漫的镇山之宝。但令人遗憾的是,虽然这部动漫被奉为经典,但是鲜少有人了解其中的非遗元素,相关的科普文章也非常少,这也使人们难以深入了解非遗,进而导致非遗的传承受阻。
  4 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漫化传承的建议
  4.1 创作以非遗为主题的动漫作品
  为了解决动漫作品中非遗元素的边缘化的问题,我国现阶段应该大力支持以非遗为主题的动漫作品的创作。我国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曾于2004年推出了一档以非遗为主题的动漫栏目—《快乐驿站》,以动漫的形式演绎中国经典幽默的相声、评书和小品等非遗项目。节目播出后,不仅受到了喜爱传统曲艺的中老年观众的一致好评,而且在青少年群体中也产生了热烈的反响,对传统曲艺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影响。非遗在当代少年群体中的关注度不高,传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在这种形势下,应充分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在把握不同类型非遗项目的特点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动漫表达方式展现非遗。民间文学这类本身以叙事为主的非遗可以通过直接创作动画片的形式来展现故事情节;其他类别的非遗,可以利用现有的知名动漫形象宣传非遗或者利用三维动画技术与VR技术,创造一个虚拟的动漫场景,观众可以近距离观看非遗项目甚至參与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创作时不能过度追求艺术形式而忽略了非遗的真实性,应处理好娱乐性与严肃性的关系,激发青少年对非遗的兴趣,促使他们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
  4.2 打造一支专业的非遗类动漫创作团队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作品的最终效果不仅体现在视觉观感上,更取决于作品内容,这就需要各方人才的共同参与。优秀的动漫设计师可以保证作品的艺术性,而非遗人才的参与则确保了作品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任何一方人才的缺失都会导致作品的失败。因此,我国应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制作能力的动漫创作人才,同时也要吸纳更多的非遗人才参与到动漫创作中,打造一支专业的非遗类动漫创作团队。
  4.3 加大作品中非遗元素科普力度
  国产动漫中涉及非遗元素的作品很多,但是对其中非遗元素的相关介绍很少,这就导致即使某些观众被作品中的非遗元素所吸引并且希望进一步了解这些非遗,也会由于缺少相关的科普而无处下手。动漫制作团队可以在结束字幕处标明作品中借鉴的非遗元素,这样观众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可以自行去查阅相关资料。同时,制作团队也可以利用微博等社交媒体发布作品所涉及的非遗项目的科普文章或者相关介绍视频,从而增加大众对非遗的了解、熟悉,促进非遗的传承。
  5 结语
  非遗与动漫的具体结合过程是复杂多变的,在实际结合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种问题,如来自资金、技术、甚至政策等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非遗的传承提供了新思路,新时代应充分利用非遗项目,深入挖掘非遗背后的历史、文化、艺术因素,结合时代创新性,将这些因素融入动漫创作中。非遗的动漫化表达就是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应对非遗传承困境的一种手段。不论使用何种技术,采用何种动漫形式,都应该有助于非遗的传承,为非遗的传承服务。■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Z].2003.
  [2]乔东亮.动漫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2005-08-15)[2021-03-01].http://www.gov.cn/zwgk/2005-08/15/content_21681.htm.
  [4]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08-03/28/content_5926.htm.
  [5]孙颢齐,朱岩岩.《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神话改编和形象重塑[J].戏剧之家,2021(7):133-136.
  [6]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EB/OL].http://www.ihchina.cn/#page42021-3-14.
  [7]严琰.动漫艺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运用[J].美与时代:上旬,2014(6):104-106.
  [8]陈少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9]宗传玉.数字动画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美术大观,2018(12):116-117.
  【作者简介】顾瑞瑞,女,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物与博物馆。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Z].2003.
  ②乔东亮.动漫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3.
  ③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2005-08-15)[2021-03-01].http://www.gov.cn/zwgk/2005-08/15/content_21681.htm.
  ①孙颢齐,朱岩岩.《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神话改编和形象重塑[J].戏剧之家,2021(7):133-136.
  ②数据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http://www.ihchina.cn/#page42021-3-14.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功能是博物馆的三大核心功能之一,随着我国博物馆的飞速发展,教育理念和手段不断更新,博物馆教育逐渐成为社会教育体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关于博物馆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文章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博物馆教育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科学计量工具CiteSpace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梳理博物馆教育研究的作者、机构、关键词、发展脉络等方面情况,指出我国博物馆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博物馆教育方面的相关
摘 要:寿县古城墙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寿县,北依八公山,四面环水,2001年被评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17日,在国家文物局公布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里,出现了寿县古城墙的身影,此后寿县与南京、西安、荆州、兴城等几处古城墙开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路。申遗之路道阻且长,作者对如何做好古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寿县;古城墙;申报;
藏品征集工作是博物馆的一项基础业务工作.博物馆作为展示区域文化特色的前沿窗口,其藏品征集的工作便显得格外重要.大部分的基层博物馆在征集工作中往往会忽略一些关键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博物馆正逐渐将历史文化带入人们的生活中,成为关注观众、与观众更为互动的社会机构.大同市博物馆作为这种文化互动平台,在传播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逐
摘 要:城墙作为古代军事重镇的必要城市建设之一,有着保护城市、抵御外敌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而今,抵御外敌的作用已经不再,城墙成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呈现出新的价值和研究意义。大同城墙是我国众多城墙遗迹中的一部分,文章从大同城墙的缘起谈及,梳理大同城墙的历史沿革与修缮过程,并且就目前大同城墙发展提出保护意见。  关键词:大同城墙;沿革;保护  1 大同城墙缘起  大规模战争中,某个面积有限的区域由于地
摘 要:对外文化交流具有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特征,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可以消除文化冲突、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近年来,对外文化交流自上而下颇受重视和关注。作为文化资源丰富的山东,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博物馆固有的对外交流模式,疫情发生一年以来山东省内博物馆就对外交流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探索,以期为今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博物馆对外交流与合作提
摘 要: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让博物馆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博物馆形态更加多元化,文化服务和教育功能愈发突出。而文化创意产品的应用与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转型,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物典藏机构,为实现创新发展,积极开展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文章通过对博物馆自身发展需求、文化创意产品产业要求和博物馆形象革新等发展缘起进行分析,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思维创新、实施博物馆授权合作开发模式两个方面为博物馆文化
在“互联网+”的技术背景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成为教育模式变革的重要途径。目前基于此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和学习过程及其问题三个方面。反思目前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状况,学界需注重学生对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认知调研、教师设计与组织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效果的分类分析、成绩评定方式以及MOOC状态下师生互动的研讨与创新,对这些方面的深刻认知,必将推动MOOC在线开放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摘 要: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岁月的长河中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文物。透过这些文物,我们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认识我们的文化。博物馆不仅是保存文物的地方,更是向人们展示历史和文化的窗口,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社会发展至今,高科技已经深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博物馆也需要与时俱进,把科技发展的丰硕成果和传统博物馆相融合,利用数字化技术全面提升博物馆的服务和管理水平,深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会话已成为网络交际不可或缺的手段,叹词“嗯”+“嗯”组成的“嗯嗯”在网络会话中具有“积极回应,延续话轮”“充分认可,确认信息”“由衷欣赏,大加赞扬”“保持语气,结束话轮”等语用功能,有着非常高的使用频率,因而逐渐成为网络会话中的万能应答词。而“嗯嗯”之所以被人们广泛用于网络会话中,与叠音词的构词特点、网络会话的语言经济性、无声会话中活跃情绪的需要以及社会人的从众心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嗯嗯”的语用功能及其成因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融入当今的网络社会,提高虚拟世界中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