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蒙诺索夫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现行的物理和化学教科书几乎找不到罗蒙诺索夫的名字,而他实际是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奠基人,是俄国近代科学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在罗蒙诺索夫逝世250周年之际,本文试对其成长经历、科学成就作一简要介绍,以引导学生学习他矢志科学、报效祖国、奋斗不息的崇高精神。
  关键词:罗蒙诺索夫;化学;物理化学;原子一分子学说;质量守恒定律
  中图分类号:N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021-001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俄国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和诗人,化学、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俄国最伟大的科学家(没有之一),被誉为俄国科学之父、现代语之父、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
  罗蒙诺索夫1711年11月19日生于俄国阿尔汉格尔斯克省霍尔莫果尔附近的杰尼索夫卡村(现名罗蒙诺索夫村),是家中独子(有一个领养的妹妹),父亲是目不识丁却颇为成功的渔民,母亲是神父之女。罗蒙诺索夫从小就有极强的求知欲,但命途多艰,8岁刚从母亲、教堂执事尼基蒂奇、邻居商人舒布诺伊那里学会认字,9岁就失去了母亲,继母异常刻薄,经常虐待他,不准他看书,父亲也只想让他做一个渔民,于是10岁起便随父亲出海捕鱼。一次海上遭遇狂风,帆蓬被吹落,他一下爬上桅杆,扎好帆蓬,度过了危险。父亲要奖赏他,他说:“我只要一本书,一本什么知识都有的书,其他的什么都不要。”父亲为稳住儿子,14岁即带他到邻村杜金家相亲,但他对姑娘没有丝毫留意,却迷上了她家的书,最后以干40天活换来的一头小海象外加在墓地过一夜的代价,从杜金兄弟手上换来了马格尼斯基的《算术》和斯莫特里茨的《文法》,他后来称这两本书是自己步入学问的“大门”。
  1730年的一个冬夜,罗蒙诺索夫为了求学,仅带着两本书和三个卢布离家出走,只身跟随一个商队于次年1月来到莫斯科。当时学校不招平民,在屡次被拒后,他只得冒称贵族子弟混进斯拉夫一希腊一拉丁学院。由于家里不负担生活费,且年近20岁又没学过拉丁文,学习生活异常艰苦,还屡遭同学嘲笑,但他以无比的勤奋和惊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障碍,在班上的座位很快从最后一排移到第一排(学校按成绩排位),仅用一年时间就掌握了拉丁文,并自修了希腊文。期间,他的真实身份遭告发,幸得全校教师保举得以继续学业。1736年初罗蒙诺索夫用五年时间修完八年的课程,顺利毕业后被选派到圣彼得堡科学院深造,半年后,又被选派到德国留学,先在马尔堡大学学习物理和化学,后到弗赖堡学习矿业和冶金,在沃尔夫教授的指导下,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各种知识,广泛阅读了伽利略、玻义耳、牛顿、贝歇尔、斯塔尔等人的科学著作,跟上了西方科学发展的步伐,还掌握了德语、法语。
  1741年,罗蒙诺索夫学成归国,任职圣彼得堡科学院,开始在科学的自由王国大展拳脚。其时科学院多由德籍院士把持,压制阻碍着俄国的进步,罗蒙诺索夫常常同他们斗争。早在1736年,在德国进修的罗蒙诺索夫不满于当时化学的研究状况,认为化学重要的不是去描述物质现象,而是从理论上解释它们(当时盛行的燃素说并不能胜任此任务),认识到要把物理学与化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首次提出“物理化学”概念并给以明确的定义。1741年他在《数理化学基础》一书中系统阐述物质结构的原子一分子学说(英国道尔顿提出原子论是1803年、意大利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是1811年)。1746年在“论热和冷的原因”一文中揭示热的本质,提出热量传递和守恒、绝对零度和绝对零度不存在,实际孕育了热力学三大定律的雏形。1748年与圣彼得堡科学院院士、瑞士伟大数学家欧拉的通信和1756年“论固体和液体”一文中明确提出作为化学科学基石的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法国拉瓦锡提出质量守恒定律是1774年、德国迈耶提出能量守恒定律是1842年、爱因斯坦提出质能方程将两者融为一体是1905年)。1748年发表气体动力学理论(其中很多结论被荷兰范德华1872年的著名学位论文所证实)、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化学实验室(第二个这样的实验室是德国李比希在77年后才建立的),1752-1754年开始讲授他自己编写的《物理化学教程》,1755年创办俄国第一所大学——莫斯科大学(现称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并史无前例地废除了“毫无用处”的神学课程,且允许平民入学。1745年成为俄国科学院第一个本土院士,1760年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1764年当选意大利波伦亚科学院院士。
  罗蒙诺索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达芬奇式的人物,其研究范围几乎囊括当时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并都有着瞩目的成就。他在俄国的地位,犹如伽利略在意大利、牛顿在英国、笛卡儿在法国、莱布尼兹在德国、富兰克林在美国。
  罗蒙诺索夫是坚定的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战士,这位战士战斗到1765年4月15日,就在圣彼得堡过早地停止了呼吸,只活了54岁,但他把每一天每一分都献给了祖国,他用他的一生实践着他诗歌中的理想:
  “放开胆量吧,就此鼓起精神,用你们的勤勉证明:俄罗斯的大地能够,诞生自己的柏拉图,和智力灵敏的牛顿。”
  为了纪念这位思想远超自己时代的巨人,俄国现在有一所大学、一个村庄、圣彼得堡附近的一座小城、北冰洋中的一脉山脊、大西洋中的一条水流,还有一种矿物、一座博物馆、一项学科竞赛、一项科学奖等以他为名。他的名字是不朽的,它属于全人类。
  ——今年是罗蒙诺索夫逝世250周年,谨此纪念。
其他文献
摘要: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所以,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总是将各种教育融汇到游戏中去。关键词:游戏;自主;快乐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9-105-001自主游戏是“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游戏”,兼有教育性与自主性。我园利用晨间8点05分到8点50分之间的45分钟,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中大班混龄自主锻炼的活动区。每天早上,幼儿一来幼儿园,塞好吸汗
摘要: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转变,学生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中学有所“知”、学有所“悟”、学有所“能”。在中职《电力拖动》课程教学中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思维、优化课堂教学。《电力拖动》课程教学中有效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有: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实验
摘要: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综合性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具备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和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该课程教学的重点。基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探讨情景式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运用到民事诉讼法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让实践性的课堂教学中发挥出积极的教学功效,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拓展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民事诉讼法学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
摘要:大学生理论社团是宣传党的理论政策,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艺术院校由于其专业知识的特殊性,大学生理论社团的独特作用更值得探究。本文试图从艺术院校大学生理论社团发展的现状、重要价值,探讨促进理论社团可持续发展的新愿景。关键词:艺术院校;大学生理论社团现状;重要价值;新愿景中图分类号:G45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9-143-002艺术院校大学生
摘要:在“卓越计划”背景下,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及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引入项目教学法,注重在实践技能训练中融入工程系统理念,并运用多媒体教学及模拟软件,优化教学手段,完善考核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卓越工程师;金工实习;项目教学法;工程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9-148-001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
摘要:我国药用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它们不仅可以作为提取化学成分的原料,用于医疗保健,很多药用植物还具较高的观赏价值。河北大学医学部校区遴选有代表性的药用植物作为景观设计材料,结合专业知识、自然景观和中医药文化于一体,既能实现药用植物的教学、科研、绿化等功能,又使中医药文化得以渗透生活。关键词:河北大学医学部;药用植物;校园景观中图分类号:TU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
摘要:教学细节具有推动、激活、联接、延续教学过程的功能。教师要从探寻细节、预设细节、捕捉细节、反思细节四个方面来把细节预设与细节生成融为一体,有效运用教学细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细节;有效运用;创新思维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003-001著名教育专家杨在隋说:“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
摘要: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结合起来,尽力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活动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接受。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有效活动;课例研究中图分类号:G63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达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关键词:小组合作;评价机制;思考中图分类号:G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010-002一、评价机制实验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能否用好评价机
摘要:课堂教学中,生成问题是教学的宝贵财富,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疑问点,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谨防简单化。关键词:历史课堂;生成问题;简单化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019-001一次调研,笔者在旁听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课堂上,一位学生指着教材上“1894年,日本利用朝鲜爆发起义之机,先是引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