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xz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任务之一.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基于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老师的科学引导,要让这种自主学习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就应选择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设计优质的问题和学案,有科学的组织方式.
  1 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促进自主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学案导学,这就需要教师精心选择.
  1.1 实用性强、知识面广的内容,适合自主学习
  例如《声音的利用》一节,属于应用性知识,学生对声音的利用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应用讲授法效果不会很理想.而这类内容很适合自主学习,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1)请上网搜索“声音的利用”的例子,并摘录六条;(2)在这些例子中可能有医疗、军事、生活方面的应用,其中哪些是靠声音传递信息?哪些是靠声音传递能量?(3)请用PPT或手抄报的形式呈现自己制作的《声音的利用》课题.教师课前布置任务给学生,再让小组汇总后在课堂上展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又如,八年级上册的温度计、第四章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这类教学内容实用性强,学生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章节的教学内容作为自主学习内容.
  1.2 探究性强、动手机会多的教学内容,适合自主学习
  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不少探究性实验,目的是让学生享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很适合初中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例如,滑动变阻器的教学,教师提供实验器材滑动变阻器、电池组、灯泡、导线若干,要学生将滑动变阻器与灯泡组成串联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灯泡亮度,并给出六幅相同的实物图,要求学生在实物图上把六种连接方法画出来,归纳出滑动变阻器的用法.
  学生在通过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动笔记录、动口交流,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分享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引起电路变化的探究喜悦,轻松自如地突破教学难点.
  1.3 归纳性强、主题明确的复习,适合自主学习
  单元教学结束后,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归纳和梳理可以达到温故知新进而质疑的目的,很合适自主学习.例如,《运动和力》的单元复习,笔者给出指导性的知识网络(如图1所示),让学生把知识点串成线、联成片,织成网:
  又如,浮力的教学内容多、难点多,同一个教学班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这部分内容适合以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学案给出方法提示,并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题方法,分组讨论,组内互助.
  2 精心设计学案,引导高效自主学习
  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是顺利展开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而学案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自主学习达成高效的关键.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学案应该能引起学生将自主学习进行下去的兴趣,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同于成人,除了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支撑,还必须有一定的指引,让学生有兴趣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案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2.1 设计情景——导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教学是通过设置教学事件,去激发、维持和强化学生学习的过程.创设情景,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为学生提供认知的依托,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对知识重新认知、建构网络、化解疑难.学案情景设置有三方面的策略.
  2.1.1 挖掘真实生活情景,激起学以致用的积极性
  在创设情境时,要尽量使情景从生活中来.学生在丰富、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面前,通过对情景相关问题的探究,完成对主题意义的建构.
  2.1.2 捕捉认知冲突情景,引发积极思考的源动力
  在创设情境时,要保证所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将之前积累下来的疑难、困惑、甚至误解,能通过复习找出原因并加以解决,这需要捕捉学生的认知与物理原理间的冲突,以尖锐的问题形式暴露于学生面前,使之获得新的认识.
  2.1.3 利用物理实验情景,再现已有知识
  在复习阶段,学生对以往的实验已经遗忘,而学生对实验都很感兴趣,我们可以借助物理实验,激发复习兴趣,再现相应知识,而且有些物理问题,只有自己做过实验或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后才能体会到的.如浮力单元复习学案,以图的形式再现本单元主要的实验,以实验为线索进行复习.如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要求学生依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写出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式.在读图的过程中,强化了溢水杯水位的处理方法,训练了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进一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2.2 设计问题——导思
  问题的设计是学案的核心.学案导学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引导学生一环扣一环地去思考,更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案导学的最大作用.
  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中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首先设计认知冲突:地球吸引苹果,苹果是否吸引地球呢?再是给出导思问题:让一个人坐在带轮的椅子上(脚离地),用力推墙,会看到什么情景呢?然后让学生动手试一下,再画图分析.放手让学生去分析去思考,得出人对墙有力,墙对人也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球吸引苹果,苹果吸引地球也是相互的.
  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学生的实际,要有层次而且要注意每个阶梯间的联系,既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要考虑到以问题导思的广度和深度,所设置的问题要具有挑战性,有“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思考适度地将旧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2.3 设计网络——导构
  学案应能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理顺和巩固、重建、充实知识网络,即导构功能.如运用浮力知识测得物体密度的学案:
  【知识点和方法提示】
  3 科学的组织和管理,促进自主学习
  开展自主学习,除了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引导外,有效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是必须的.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小组合作形式有利于促进自主学习,受人尊重的需要和与人交往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把学生置于小组使之融入到小组中更有利于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让学生组成6~7人一组的学习小组,组长担任志愿者角色,既有优先做题并获老师面批面改的机会,又有辅导组员给组员面批面改的义务.每个小组有活动记录卡,由组长记录组员每次活动的得分和表现,每次活动后将记录卡交老师,老师根据情况给予奖励,如小组金牌、个人机会金牌,这些金牌累积可以让学生兑换愿望.通过分组活动,自主学习的氛围更浓了.一年来实验班(初二1班),在区统考中全班的平均分比平行班的平均分高出8.2分,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普遍提高,学困生明显减少,合格率显著提高.合理科学的管理方式,及时的反馈和奖励,使自主学习更加深入人心.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基于学案引导的中学物理自主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编号12B04)的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美国上世纪50年代初的“波马克”导弹天线罩采用玻璃纤维缠绕成型  2017年3月,台媒曝光台海军战斗系统工厂苏澳维修站邱姓库长在作业时不慎发生碰撞,弹头的陶瓷护罩出现裂痕,而领班的林姓班长却隐匿未报,以胶带捆绑弹头,直到2017年1月执行吊弹作业从弹库搬上“左营”号“基德”级舰时才被发现。这一事件反映出台海军军纪涣散,装备维护形同儿戏,不过让外界颇为诧异的是被台海军视为防空“神器”的“标准”2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