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starsean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早期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每次40 min,1次/日,每周治疗6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A3)进行下肢强化训练,每次20 min,1次/日,每周训练6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记录和分析患者患侧的皮质电位P40波幅和P40潜伏期.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运动FMA评分[(13.24 ±5.47)和(13.75 ±5.31)分]和MBI评分[(31.61±6.45)和(32.25 ±6.23)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8周治疗后,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FMA评分[(18.37±5.49)和(23.93 ±5.63)分]和MBI评分[(47.36±7.19)和(65.67 ±8.39)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下肢P40波幅[(1.47±0.35)和(1.42 ±0.37) μV]和P40潜伏期[(39.12±2.31)和(39.25±2.23)m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的下肢P40波幅[(1.77±0.41)和(2.13 ±0.43) μV]和P40潜伏期[(34.57±2.74)和(29.87±2.16) ms]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恢复(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A3)可明显改善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SEP可以作为一项良好的康复疗效评价指标,能准确、客观、定量地反映患者神经功能变化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脊柱旋转下不同非均匀姿势和持重时躯干肌的表面肌电活动规律.方法 选取正常健康成年男性10名,每名受试者以足底顺时针方向(0°、45°、90°、135°、180°)依次旋转站立,右手在0°位置抓住手柄负重,除0°位置外,受试者均为单纯侧屈姿态.每个测试位置均由带脊柱旋转的3个非均匀姿势组成,即直立位、左侧及右侧伸屈位.测试时,采用VICON三维拍摄测试系统观察躯干角的三维角度运动轨迹,利用
目的 探讨手部屈肌腱修复术后在使用动力型支具后其屈、伸肌腱力学变化情况.方法 将8根废弃的从掌骨远端平面至近节指骨近端平面离断的新鲜完好手指分成8个组并建立实验模型,以模拟手指伸、屈肌腱在动力型支具时的伸、屈活动.每组分别施以深屈肌腱0.2 ~0.5 N不等的初始拉力F模拟肌肉伸缩活动,用拉力计连接伸肌腱施以拉力F2牵拉手指伸直至近端指间关节活动度达20 ~ 50°,测量此时每组深屈肌腱张力值(F
目的 观察龙氏治脊疗法结合颈肌训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CSR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治疗组采用龙氏治脊疗法及颈肌训练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单纯的颈肌训练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颈椎病评分(JOA)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评定患者的临床功能和疼痛程度,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
中枢性疼痛(central pain,CP)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顽固性疼痛,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1].针对CP的治疗手段很多,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及综合治疗等,但疗效均不确切,多为尝试性和经验性的方案.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最先由美国的圣地亚哥大学的Ramachandran等[1]用于治疗截肢后的幻肢痛,此后被广泛应用于慢性区域性疼痛综
期刊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脑瘫常并发感觉、知觉、认知、交流、行为异常、癫痫、继发性肌与骨骼问题.Wang等[2]研究报道,仅2003年我国新增的脑瘫患儿终身疾病负担为160 ~320亿人民币,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脑瘫的预防、治疗以及康复意识的提高、政府和社会各阶层对脑瘫的关注程度显得尤为重要,脑
期刊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黏膜色素脱失性疾病,其发病过程是一个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综合效应过程,许多递质或细胞因子也参与白癜风的发生发展过程[1],尤其是生长在面颈部的白癜风更是影响美观.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白癜风,同时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疗法可以调节下丘脑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促使功能失调性疾病得到缓解[2].本研究通
期刊
目的 观察微波消融联合树突状细胞(DC)瘤苗免疫治疗小鼠乳腺癌的疗效并探讨其免疫学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BALB/c小鼠分为模型组、微波消融组、DC瘤苗免疫组及联合治疗组.将上述小鼠制成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微波消融组于荷瘤14d时给予微波消融治疗,DC瘤苗免疫组于荷瘤7d时给予DC瘤苗免疫,联合治疗组分别于上述时间点给予DC瘤苗免疫及微波消融治疗.观察各组小鼠存活、肿瘤生长及肺转移情
超激光照射疗法,即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疗法,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病、各种疼痛、创伤、皮肤溃疡、带状疱疹等疾病[1-3].而将超激光疗法应用于治疗斑秃患者国内尚少见报道.近年来本院理疗科采用超激光局部照射治疗斑秃,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入选标准:①符合《杨国亮皮肤病学》[4]中的斑秃诊断标准;②年龄7 ~ 70岁;③能按时复诊,并积极配合治疗且完成4个疗程治疗;④签
期刊
目的 观察和比较常规构音障碍训练和强化构音障碍训练方法对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的构音器官运动功能及言语清晰度的影响,探讨改善构音障碍患者构音功能和言语清晰度以及提高康复训练疗效的方法.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住院患者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训练组和常规训练组,每组13例,2组患者均行相同的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训练组给予常规构音障碍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30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牵伸疗法治疗足底筋膜炎(PF)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PF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3例).2组患者均给予牵伸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ESWT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8周时,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站立行走时的足底疼痛程度进行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