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的一个名词。它历来是哲学中认识论研究的对象,故我们所说的知识定义是从哲学的角度提出的。而本文的知识概念是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提出的,即指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信息及其组织。并且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大多数同意按照表述形式把知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我们可把这两类知识合称为广义知识,它不仅包括我国目前流行的知识,也包含了我们平时所说的技能。因此,在谈生物知识的习得和保持之前,我们必须掌握生物知识的分类。
按照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的观点,我们也把生物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生物知识,是用来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如“青蛙是动物吗?”“心脏结构和血液流动之间有什么关系?”等;另一类是程序性生物知识,是用来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如:“基因型为XX和XY的夫妇,生一个色盲的儿子的概率是多少?”等问题。但从中学生物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主要是以陈述性生物知识为主。在生物教学中,老师应根据陈述性知识的特点,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找到新授知识的同化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
一
按照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的观点,我们也把生物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生物知识,是用来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如“青蛙是动物吗?”“心脏结构和血液流动之间有什么关系?”等;另一类是程序性生物知识,是用来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如:“基因型为XX和XY的夫妇,生一个色盲的儿子的概率是多少?”等问题。但从中学生物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主要是以陈述性生物知识为主。在生物教学中,老师应根据陈述性知识的特点,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找到新授知识的同化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