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反思”,就是思考一节课中最典型的事例、最先进的经验、最明显的失误、最深刻的体会。自2002年秋,我县开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就坚持写“教学反思”,尝到了一些甜头。
一、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教师难以一次成功。尽管主观上作了很大努力,可是一节课下来,总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的是导入方法选择不恰当,有的是教法设计不巧妙,有的是提问不切学生实际,有的是教与学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有的则是板书设计不精巧等。对此,有的教师本人能发觉,有的则是靠与学生促膝谈心或教师的评议而得知。根据这些反馈信息,教者课后及时反思,记下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包括如何改进的方法),供以后教学参考,这无疑可以改进课堂教学,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我班听了一节音乐课,我感觉到学生唱歌的时候,个个精神抖擞,喜形于色。这使我想起他们在语文课上练读的时候,一个个小声小气,满脸不悦。于是我便向部分学生了解其原因,他们都说:“老师,不是我们不愿练读,而是我们对练读没有兴趣。”不感兴趣的事成人也不愿意做,何况孩子?这让我认识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发挥创造精神,设计巧妙的教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他们高高兴兴地练读。
通过一边反思,一边改进教学,我班学生的朗读水平、口语表达、习作能力等在每学期期末学校教导处进行检测时都远远超过其他班学生。而且,我班语文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县前三名,这与我常写“教学反思”是分不开的。
二、有利于提高业务水平
写“教学反思”时,一般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从“教”的角度出发,即执教者反省自己,分析教学效果如何,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二是从“学”的方面入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比如听课的情绪、提出的問题、读书的质量、答题的情况等。这些都是可贵的第一手资料。
比如,几年前我在教研组活动中,组上安排我借班上课,当我正讲得津津有味时,突然一个学生向我提了一个问题,我没加思考,就回答了学生。然而,这节课自始至终学生死气沉沉,课堂气氛一点也不活跃,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课后在自评中,我向组员老师们反思道:这节课我最大的失败就是自己搞“一言堂”。今年秋季学期,我被双河小学邀请去给他们现场评课,执教的王老师上的是《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上课伊始:
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有没有什么问题?
生:我有一个问题,这首歌词的第三节里问:“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作者好像没有作出答复。我这样想对不对?
师:问得好。大家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
生:我认为没有。因为从诗里看不出有哪一句诗是回答这个问题的。
生:我不同意这么说。这首诗的第二节说“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里的“太阳”就是中国共产党,“阳光洒在海面上”就是指党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带来了幸福生活。
师:(笑)有一定道理,人们常常把中国共产党比作太阳,给全国人民带来温暖。
生:我觉得“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个问题在这首歌里是不用问答的。
师:为什么呢?
生:一回答这首歌倒没有意思了。谁还不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从哪里来的,不都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唱着唱着,就会觉得幸福,就会想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得好。
师:你的发言很精彩!
课后,我在评课中说到:“上课伊始,学生提出一个疑点,教师没有搞‘一言堂’,自己一答完事。而是提出‘大家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争议。这场争议,使学生探索出这首诗的实质。争议中,教师能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让学生保留了自己的看法,有利于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听了我的简评,场内掌声如雷。
作为年轻教师,多积累这方面的资料,对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是大有裨益的。近十年来,在我县小学语文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我每次都被聘为评委,有时担任评委组长。此外,我还随时被各乡(镇)学校请去给他们作示范课、评课、搞专题讲座。每次活动,都得到上级领导及同行们的高度评价。
三、有利于撰写教学论文
写“教学反思”正是平时练笔的一种好形式。撰写教学论文,也正需要“教学反思”中的不少素材。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后,写了一篇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应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作文指导课的重点,应该是指导学生“写什么”,而“怎么写”的问题应在阅读教学上渗透。通过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不难悟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具体地讲,我们要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通过读中学习,以写促读,互为依托,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教材既是阅读材料,又是写作范例。读写结合、片段练习是提高写作技能的最简便最有效的途径。它操作性强,见效快。例如《桂林山水》一课,语句优美,写“桂林山”与“漓江水”段式相似,句式整齐,在教学中,等待学生基本会背诵后问:“这样的文章美不美?想不想学?”于是,我安排了这样一组训练:
1.把句子特点写具体
(1)地上的草真绿啊!
(2)球场上真干净啊!
(3)公园里的空气真清新啊!
2.写一段话把三个特点写具体
公园里的花:香、艳、多
3.想象一个事物,从几个方面将特点写具体
以上片段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逐题加深,体现了习作训练的层次性。因课内练习时间有限,而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要求课内完成部分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自选,这又体现了习作训练的差异性。从而调动了学生片段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导读引写,不但能够以读促写,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后来,我写了一篇作文教学方面的论文──《注重“四个结合”提高写作技能》,其中第一个结合就是以上这篇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业精于勤,荒于嬉”。写“教学反思”是教师应具备的“教后功”,若我们能长期坚持,必将受益匪浅。
(责编夏天)
一、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教师难以一次成功。尽管主观上作了很大努力,可是一节课下来,总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的是导入方法选择不恰当,有的是教法设计不巧妙,有的是提问不切学生实际,有的是教与学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有的则是板书设计不精巧等。对此,有的教师本人能发觉,有的则是靠与学生促膝谈心或教师的评议而得知。根据这些反馈信息,教者课后及时反思,记下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包括如何改进的方法),供以后教学参考,这无疑可以改进课堂教学,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我班听了一节音乐课,我感觉到学生唱歌的时候,个个精神抖擞,喜形于色。这使我想起他们在语文课上练读的时候,一个个小声小气,满脸不悦。于是我便向部分学生了解其原因,他们都说:“老师,不是我们不愿练读,而是我们对练读没有兴趣。”不感兴趣的事成人也不愿意做,何况孩子?这让我认识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发挥创造精神,设计巧妙的教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他们高高兴兴地练读。
通过一边反思,一边改进教学,我班学生的朗读水平、口语表达、习作能力等在每学期期末学校教导处进行检测时都远远超过其他班学生。而且,我班语文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县前三名,这与我常写“教学反思”是分不开的。
二、有利于提高业务水平
写“教学反思”时,一般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从“教”的角度出发,即执教者反省自己,分析教学效果如何,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二是从“学”的方面入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比如听课的情绪、提出的問题、读书的质量、答题的情况等。这些都是可贵的第一手资料。
比如,几年前我在教研组活动中,组上安排我借班上课,当我正讲得津津有味时,突然一个学生向我提了一个问题,我没加思考,就回答了学生。然而,这节课自始至终学生死气沉沉,课堂气氛一点也不活跃,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课后在自评中,我向组员老师们反思道:这节课我最大的失败就是自己搞“一言堂”。今年秋季学期,我被双河小学邀请去给他们现场评课,执教的王老师上的是《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上课伊始:
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有没有什么问题?
生:我有一个问题,这首歌词的第三节里问:“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作者好像没有作出答复。我这样想对不对?
师:问得好。大家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
生:我认为没有。因为从诗里看不出有哪一句诗是回答这个问题的。
生:我不同意这么说。这首诗的第二节说“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里的“太阳”就是中国共产党,“阳光洒在海面上”就是指党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带来了幸福生活。
师:(笑)有一定道理,人们常常把中国共产党比作太阳,给全国人民带来温暖。
生:我觉得“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个问题在这首歌里是不用问答的。
师:为什么呢?
生:一回答这首歌倒没有意思了。谁还不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从哪里来的,不都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唱着唱着,就会觉得幸福,就会想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得好。
师:你的发言很精彩!
课后,我在评课中说到:“上课伊始,学生提出一个疑点,教师没有搞‘一言堂’,自己一答完事。而是提出‘大家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争议。这场争议,使学生探索出这首诗的实质。争议中,教师能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让学生保留了自己的看法,有利于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听了我的简评,场内掌声如雷。
作为年轻教师,多积累这方面的资料,对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是大有裨益的。近十年来,在我县小学语文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我每次都被聘为评委,有时担任评委组长。此外,我还随时被各乡(镇)学校请去给他们作示范课、评课、搞专题讲座。每次活动,都得到上级领导及同行们的高度评价。
三、有利于撰写教学论文
写“教学反思”正是平时练笔的一种好形式。撰写教学论文,也正需要“教学反思”中的不少素材。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后,写了一篇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应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作文指导课的重点,应该是指导学生“写什么”,而“怎么写”的问题应在阅读教学上渗透。通过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不难悟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具体地讲,我们要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通过读中学习,以写促读,互为依托,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教材既是阅读材料,又是写作范例。读写结合、片段练习是提高写作技能的最简便最有效的途径。它操作性强,见效快。例如《桂林山水》一课,语句优美,写“桂林山”与“漓江水”段式相似,句式整齐,在教学中,等待学生基本会背诵后问:“这样的文章美不美?想不想学?”于是,我安排了这样一组训练:
1.把句子特点写具体
(1)地上的草真绿啊!
(2)球场上真干净啊!
(3)公园里的空气真清新啊!
2.写一段话把三个特点写具体
公园里的花:香、艳、多
3.想象一个事物,从几个方面将特点写具体
以上片段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逐题加深,体现了习作训练的层次性。因课内练习时间有限,而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要求课内完成部分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自选,这又体现了习作训练的差异性。从而调动了学生片段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导读引写,不但能够以读促写,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后来,我写了一篇作文教学方面的论文──《注重“四个结合”提高写作技能》,其中第一个结合就是以上这篇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业精于勤,荒于嬉”。写“教学反思”是教师应具备的“教后功”,若我们能长期坚持,必将受益匪浅。
(责编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