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变化”素材运用指导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aix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备考金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爱因斯坦给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出了一张试卷。收卷时,他的助手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着急地对爱因斯坦说:“博士,你给学生出的题目与去年的一模一样?”
  爱因斯坦说:“答案变了。”
  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的文章。
  名师题解
  这是一则具有哲理思辨色彩的作文题目。材料为一则日常小事,爱因斯坦给学生的试卷与去年一样,但答案变了。从相对论的角度说,世间万物都表现出变与不变的哲理。从变化的角度看,世界的形态每时每刻都处于变化之中;从不变的角度看,世界的发展始终遵循恒定的规律性。试题就是不变的载体,答案就变化的表现。写作这一题目,需要运用哲理思辨的分析方式,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具体写作时,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发展特征,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从中挖掘出深刻的哲理,便能够充分表现写作中心。
  题目可从以下三个角度来构思立意。
  立意角度一:追求超越创新,拒绝刻舟求剑。世界是变化的,我们的思维也应该不断变化,要以一种超越创新的精神去面对新生活。如果总是以一种答案去解答一道试题,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最终被时代抛弃。
  选材小贴士: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反映出这一哲理。上至国家发展,下到个人成长,如果总以传统保守的态度面对,就不会得到真正发展。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就,多种综艺节目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演绎,史铁生在轮椅上实现人生的蜕变,都能够反映这一角度,展示出创新进取带来的收获。
  立意角度二:运用发展眼光,打破思维定势。试题还是以前的试题,但答案已经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产生变化了,如果囿于固定的思维,就可能裹足不前;只有运用发展的眼光,以充满期待的思维看到生活,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精彩,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选材小贴士:历史上,一些抱残守缺的统治者、名人,都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晚清政府不求进取,阻碍维新,不能预见将来的社会发展形势,最终被列强瓜分;仲永和他的家人未能以发展的眼光认识自我,最终让天才沦为常人
  立意角度三:变与不变,皆合规律。变与不变,都不是绝对的,都需要客观认识。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看,两者都具有合理性,但也都具有局限性。试题没有变,答案自然也不会完全变化,但从时代的角度看,肯定会有变化,因此,既要借鉴以前答案内容,又要有自己更新颖的认识。
  选材小贴士:时代变化,网络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网红、直播等现象打破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但是,无论形式怎样变化,无论风格如何出新,人性与道德的底线不能丢,法律意识不能淡泊。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整个社会真正的繁荣。
  高分素材
  素材推荐一:
  2021年2月12日,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的电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播出,这一节目融合“戏剧 影视 文化访谈”的手法,在一部典籍、一个人物、一条主线的严谨构架体系里,创新设计出历史空间和现实空间,用时空对话营造“故事讲述场”。节目中,“当代读书人”撒贝宁以典籍为舟,带领观众畅游华夏文明之长河:今人穿越到古代,看先贤如何燃万古之明灯;古人穿越到當下,看后世如何传千年之经义。节目以强烈的仪式感、厚重感和时尚感,重新定义了“历史穿越”,涵养着坚守初心、向新而行的精神力量。
  素材点拨:文化典籍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尚书》中朴素的思想,《天工开物》中先进的科学理念,《史记》里深厚的人文底蕴……2021年开播的《典籍里的中国》,以创新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时尚解读,让观众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体会到科技创新的力量。文化就是一棵大树,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枝繁叶茂。
  素材推荐二:
  森林里有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休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有一次,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石上,被猴子伶俐拾到。聪明的伶俐很快就搞清手表的用途,因此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伶俐请教确切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伶俐来规划。伶俐逐渐当上了猴王。
  之后,它每天在森林里巡查,终于又拥有了第二块、第三块表。但伶俐却有了新的麻烦:几块表指示的时间不尽相同,哪一个才是确切的时间呢?当有下属来问时间时,伶俐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因此变得混乱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猴子们起来造反,把伶俐推下了猴王的宝座。
  素材点拨:生活,本身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而变化的出现,让生活发生很多无奈。猴王伶俐靠拾到的手表过上美美的日子,最终又因为手表而失去了往昔的风光,就是因为它把简单的问题弄得复杂了。智者总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懂得规律的人往往做得相反。
  素材推荐三:
  一天,一只耳号鸟把一颗核桃带上了钟楼,三番五次地啄,核桃掉进墙缝里。
  “墙,好墙!”核桃可怜巴巴地说,“感谢上帝,你被建造得这么结实和高大,厚厚的,又有那么多漂亮的钟。你救救我吧!可怜可怜我吧!”耳号鸟在上面呱呱叫,墙却沉默不语。
  核桃接着说:“当我在野蛮的耳号鸟的嘴里时,我曾发誓:如果上帝保佑我逃出来,不管流落到多么艰苦的地方,也决心在那里度过我的余生。”钟轻声地忠告墙:“你可要当心点啊……注意,核桃可是个危险人物。”墙还是发了善心:它掉在那儿,就让它在那儿待着吧!
  过了些日子,核桃裂开了嘴,又长出来根子,长长的须根四处延伸,最终长得枝叶繁茂,不久就长到钟楼上。它的根须是那么粗壮有力,悄悄地毁坏了墙。墙慨叹说:“我真后悔,没有听钟的劝告啊!”
  素材点拨:缺少发展的眼光,很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核桃掉到墙缝里,墙没有意识到有什么危险,也没有听钟的劝告,便收留了它。可是,当核桃长成一棵大树,摧毁了墙时,墙才真正意识到了危险。但什么都晚了。留给墙的,只是一声声无奈的叹息。   坚守与变通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 才芳菲
  变与不变,历来有颇多争议:有人信奉“变通”之道折节逢迎;有人固守“不变”信条而被时代浪潮淹没。我认为,变与不变,本无优劣。对于内在规律,必须学会坚守;对于时代潮流,应该懂得变通:此乃变与不变之真境。
  历史上,既有“变者,天下之公也”的高呼强调变通的意义,又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古训告诉人们坚守志节的可贵。唯有二者兼顾,守以自持,变以自新,人生的路才会走得顺畅而坚定,国家的发展会蓬勃而昌盛。
  不变,是对规律的尊重。《中庸》言:“君子重本,本立则道生。”这里的本,指的便是内在规律,是发展基础。守本,不是死守,而应该守住根基,“取其精华,去其槽粕”。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守正。
  当然,守正的同时更需要创新,更需要以发展的眼光进行不断提升和完善。当今社会,科技发达,无数以时尚手法表现传统文化的创意脱颖而出。一部用孩子们喜爱的卡通界面和剧情演绎出来的《弟子规乐园》,一改传统的讲授风格,让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精华有了潜移默化的认识。在备受关注的流行歌坛,以传统文化为背景,打造流行歌曲的空灵意境,也成了创作的一个方向。从方文山与周杰伦合作的《天涯过客》,到王力宏融合京剧、昆曲等元素的作品《花田错》《在梅边》,再到霍尊的《卷珠帘》,每一首歌曲,都让人感受到唯美主义的诗意。当然,追求传统文化与时代特色的融合,也要有一定原则,如果随意为之,仅仅为了创意而创意,很可能在娱乐化的喧嚣中失去文化特有的魅力。
  变,是对规律的完善。按规律办事,也应该考虑到规律是否符合实际。缺少发展眼光,一味固守,是不可取的。二战时,德国军舰总是每周一三五日去布水雷,而英国扫雷艦则逢二四六日去扫雷。某一天,英国人打破这个规律,没有去扫雷,德国军舰撞上了自己布下的鱼雷。德国人能够按规律办事,这是好事。可是,如果规律被别人识破了,还不转变,就会吃亏。规律和经验,不能成为固定的标准。
  “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千年前管子一句话,点透了“变”的本质。从古至今,因善于变通而走向辉煌的例子数不胜数:改革开放让市场经济带来变革与发展的时代春风,唤醒贫穷中国;中西医的灵活结合让小小蒿草驱散疟疾阴霾,给病人带去希望;传统单车改变固有观念,携手共享经济创新出行方式……学会灵活变通,点亮未来无数可能。
  如果说“不变”是哪怕穷困亦不改节毁行,那“变”就是顺应时代潮流,于灵活变通中柳暗花明。在信息时代,一切瞬息万变,唯有学会灵活变通,方能跟上时代脚步,把握时代脉搏。
  学会坚守,保持灵台一份清澄明净;学会变通,感受时代万般发展变化。把握变与不变的人生哲学,走向人生的春暖花开,海阔天空。
  教师评点
  变与不变,需要以生活中的哲理去思考。文章开篇明确坚守的是规律,变通的是潮流;接下来分别从“不变”与“变”两个角度,对写作中心进行了深入解读。分析过程中,作者列举了充分的事例,全面分析了话题的内涵,表现出论证的力度。最后对观点进行综合,对两者关系进行了辩证理解,升华了主旨。整个写作过程思路严谨,文脉流畅,观点给人启迪,表达生动形象。
  (编辑:关晓星)
其他文献
最近去拜访一位摄影师。他的家住在狭窄胡同最深处,是一间小小的房子。他一直苦恼自己还没有最好的作品,但一打開门,我迎面看到的是塞满了影集的书架,挂在墙上的画,躲在藤椅底下的猫,还有从世界各地淘来的回忆纪念,每一样物品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他珍视的生活经历。他的墙上整齐地摆着一排不同颜色的空酒瓶。他告诉我,早上阳光好的时候,照进这个偏僻的小房间,映射在彩色玻璃瓶上,墙上就能看到漂亮的光影。我想,
读今天的文章需要一点体育背景知识,不过没有也不要紧,只要知道文中提及的两个人是超级巨星就行了,他们赢得了无数的胜利。  前几天体育界的大新闻是,詹姆斯以4年1.54亿美元的合同加盟洛杉矶湖人队。从现在算起打满4年,他就37岁了。  我猜了猜,脑子里大概闪出这樣几条理由:  1.争冠不是詹姆斯的最主要目标了,他已经在两支球队获得过3个NBA总冠军,足够证明自己。能得冠军固然不错,但是目前待在一支走得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杭州,将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诗意栖息之所  杭州这个城市有点与众不同:每年西湖边的第一朵荷花开了,秋天哪里闻到了第一缕桂花香,湖边的小松鼠都上树了……这些事情分分钟钟都能上头条,也由此构成这座城市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场景和日常生活中的公共事务。这不,2019年11月初,体育馆门口100多棵大树的去留,成为了杭州市民心里的“头等大事”——不少市民给报社打来电话询问:“好好的树,怎么都被
主题:参与意识;文化认同;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文化自信与传承;审美情趣;国际视野……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汉字记录了中国的历史、社会变迁、民俗等,是记录中华文明的“活化石”。同时,汉字也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认知和价值取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中华文明在此基础上开花结果,枝繁叶茂,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汉字更是成为人文交流的钥匙,开启外国友人认识、
所谓跨界,指的是突破原有行业惯例和常规,通过嫁接其他行业的理念和技术,从而实现创新和突破的行为。如今,“跨界”已悄无声息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以一种时尚的生活态度,新锐的眼光,引领时代的新潮。《周易》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对个人来说,顺应时势,主动改变,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对企业来说,在某个领域很难进一步提升时,不妨采用跨界思维。转换思维,也许会别有一番天地。  【人物素材】  梁凤仪:
“审美低下”是这两年讨论很多的一个话题。知乎上曾经有一个热门问题,“就2015年年初而言,国人的审美大体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其中一个答案贴出了从我国城乡居民的穿衣打扮到中学校服、从室内装修到单位食堂的几十张图片,得到了将近8万次点赞。从那以后,每年知乎上都有一个类似的问题,只不过把年份从2015年一直换到了2019年,答案也都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对那些低俗审美的不满和吐槽。  不过说实话,我倒
人类一直以来以高等动物自居,认为人类要高于自然界中的其它生物,是有智慧的。而我却认为,人类的智慧并非是自己为之,而是来源于与我们最亲密的大自然。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被贬永州,柳宗元郁郁寡欢。但此时,是大自然的智慧使他“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深谙天人合一的至理,从而使他旷达心神,尽享自然美景。西山的“岈然洼然”之貌与“苍然暮色”,不也正是大自然的智慧
人很早以前就仰望鸟儿飞翔的姿态,渴望着自己也能在空中翱翔。有的人试图得到鹰的翅膀,以为这样就可以飞翔,殊不知,人自身并不会飞翔。梦想亦是如此,不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挥洒足够的汗水,梦想就只是空中楼阁,是永远到不了的彼岸。  因此,要先过自己的努力蓄能,再适当借用工具的力量,才终能振翅高飞,去接近梦想。  用努力蓄能,充满追梦的能量条。鹰击长空,先得有怎样的努力?从万丈悬崖上被推落,坠向无尽深渊,饱经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析  从这幅漫画整体思考,写人就是做人,描红的过程中,就是将人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为了使新冠疫苗接种更深入人心,全国各地出现了各种宣传语。其中“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走红网络。  人们经常会为某种需求选择适合的表达。对于“需求与表达”,你有什么看法、体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就材料来看,“一起苗苗苗苗苗”改编自热门流行歌曲《学猫叫》歌词“一起喵喵喵喵……”。将动员打疫苗与流行歌曲巧妙结合,朗朗上口,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