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把握机遇,以“人本管理”为导向、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型人才观,以全球化为视野、创新有效机制,构建新型人才资源管理体系,为员工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已成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以人本管理为导向,树立新型的人力资源价值观
人是企业活力之源、竞争之本,企业应当将员工看作组织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当前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转变传统的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式的人事管理观念,建立新型人才观。(1)树立“知识自然流向最受尊重地方”的理念。构筑人才高地,要使企业的急需人才引得进、优秀人才留得住,所有员工都能够施展抱负、大有作为。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从观念上、机制上、行动上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尊重知识、珍惜人才。为此,必须破除“官本位”、“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一切不利于人才开发和成长的思想障碍,大胆突破旧框框,不拘一格用人才,要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通过组织培养和自身努力。都能成为有知识、有专长、有作为的人才,与企业共同成长,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员工的自身价值。(2)树立“竞争出人才”的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行业间、地区间、国家间的人才竞争十分激烈。与此同时,企业内部有组织、非对抗性的竞争,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传统的“伯乐相马”和“毛遂自荐”的方式己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企业应建立公平的舞台和赛场,让“千里马”和“毛遂”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适当的良性竞争可以激发活力、增加压力、强化动力,使人人都有危机感,人人都有进取心,从而培养造就富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各类人才。(3)树立“人才是资本”的理念。人才不仅是第一资源,而且也是最重要的资本。人才既然是资本,就存在投资和回报的问题,存在资本如何增值的问题。人们花费在教育、健康、职业训练等方面的投入本身就是一种投资行为,而寻找工作、完成任务、获得薪酬,从经济学的角度就是寻求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对于企业来说,要通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提供合理的薪酬待遇等渠道,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促进企业人力资本的增值。同时,还应优化人才资本结构,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相对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人才产出效益。
二、以全球化为视野,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扩张,企业一定要具备全球化的眼光和思维,创新和完善人才选聘、激励、流动机制,构建科学的工作业绩评价体系,促进企业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1)创新人才选聘机制。坚持“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企业内部动态选聘机制,与工作绩效评价、岗位竞争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能者上、平者下、不胜任者随时淘汰出局”原则,为优秀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要制定完整的选聘程序和科学的选聘标准,重视人才的发展潜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使人才始终处于最佳创新状态。(2)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分配制度,探索智力入股、技术入股等新型分配方式,引导和鼓励“知识致富”、“贡献致富”。在重视物质激励的同时,高度重视非物质激励——包括个体成长激励、工作自主激励和成就激励。为优秀人才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提供学习新知识和个人成长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富有本企业特色的荣誉激励制度,大张旗鼓地表彰、宣传先进典型,营造“崇尚先进,人人争当先进”的氛围。(3)创新人才流动机制。中国加入世贸以后,人力资源管理逐步与世界接轨,国内人才市场逐步与国际人才市场相融,人才竞争不可避免,人才流动已经成为趋势。要正视人才流动带来的严峻挑战,更要利用人才流动提供的大好机遇,积极主动地建立人才流动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在企业内部,实行人才柔性流动和智力交流,让人才向最需要的地方流动。在留住、用好内部人才的同时,积极引进人才,为我所用。
应对全球化挑战,企业还应努力构建科学的工作业绩评价体系,要根据现有的岗位规范和工作标准,对每个员工的工作进行界定,确定具体的便于操作的绩效评价标准,鼓励个人在计划和评价自己对组织目标做出贡献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
三、以人才闭环管理为基点,营造和谐的人才辈出氛围
经济全球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企业应以“人才闭环管理”为基点,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从人才的开发,使用、激励、评价、反馈到建立在评价基础上的优胜劣汰,所有环节应形成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人才队伍的活力,促进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营造和谐向上的人才辈出氛围,实现人才成长的良性循环。(1)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企业必须顺应形势需要。调整和完善人才政策,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当前,重点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保障员工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重视全员培训和鼓励自学成习,满足员工渴求知识、渴望发展的要求。第二,实行开明开放的人才政策,允许和鼓励人才流动,打破“房顶思维”,建立“土壤学说”。第三,坚持“效率优先,贡献为主”的分配原则,积极探索建立一种页献决定所得的弹性分配制度。(2)营造优越的创业环境。真正优秀的人才总是希望有所作为,干一番事业,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人生价值。企业应当因势利导,鼓励人才冒尖,支持他们开展科学研究、技术革新、管理创新和发明创造,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时间、场所、设施、经费、人力,以及外出考察学习、对外协作等方面的帮助,提供比较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3)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企业就像一个家庭,温馨、和谐的气氛和宽容、友善的人际关系,会使员工心情舒畅,潜能也可以充分发挥。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没,内聚人心。外塑形象,在全企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倡导和培育团队精神,在协作中互相学习,在竞争中共同提高。企业要激励开拓者、支持创新者,善待探索中的失误,宽容人才非主流的缺点,让员工觉得在这样的企业工作,舒心、安心、放心、尽心。以和谐的人文环境,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水准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构筑属于自己的人才高地。
(作者单位:大同铁路新通公司)
一、以人本管理为导向,树立新型的人力资源价值观
人是企业活力之源、竞争之本,企业应当将员工看作组织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当前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转变传统的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式的人事管理观念,建立新型人才观。(1)树立“知识自然流向最受尊重地方”的理念。构筑人才高地,要使企业的急需人才引得进、优秀人才留得住,所有员工都能够施展抱负、大有作为。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从观念上、机制上、行动上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尊重知识、珍惜人才。为此,必须破除“官本位”、“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一切不利于人才开发和成长的思想障碍,大胆突破旧框框,不拘一格用人才,要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通过组织培养和自身努力。都能成为有知识、有专长、有作为的人才,与企业共同成长,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员工的自身价值。(2)树立“竞争出人才”的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行业间、地区间、国家间的人才竞争十分激烈。与此同时,企业内部有组织、非对抗性的竞争,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传统的“伯乐相马”和“毛遂自荐”的方式己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企业应建立公平的舞台和赛场,让“千里马”和“毛遂”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适当的良性竞争可以激发活力、增加压力、强化动力,使人人都有危机感,人人都有进取心,从而培养造就富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各类人才。(3)树立“人才是资本”的理念。人才不仅是第一资源,而且也是最重要的资本。人才既然是资本,就存在投资和回报的问题,存在资本如何增值的问题。人们花费在教育、健康、职业训练等方面的投入本身就是一种投资行为,而寻找工作、完成任务、获得薪酬,从经济学的角度就是寻求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对于企业来说,要通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提供合理的薪酬待遇等渠道,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促进企业人力资本的增值。同时,还应优化人才资本结构,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相对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人才产出效益。
二、以全球化为视野,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扩张,企业一定要具备全球化的眼光和思维,创新和完善人才选聘、激励、流动机制,构建科学的工作业绩评价体系,促进企业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1)创新人才选聘机制。坚持“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企业内部动态选聘机制,与工作绩效评价、岗位竞争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能者上、平者下、不胜任者随时淘汰出局”原则,为优秀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要制定完整的选聘程序和科学的选聘标准,重视人才的发展潜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使人才始终处于最佳创新状态。(2)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分配制度,探索智力入股、技术入股等新型分配方式,引导和鼓励“知识致富”、“贡献致富”。在重视物质激励的同时,高度重视非物质激励——包括个体成长激励、工作自主激励和成就激励。为优秀人才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提供学习新知识和个人成长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富有本企业特色的荣誉激励制度,大张旗鼓地表彰、宣传先进典型,营造“崇尚先进,人人争当先进”的氛围。(3)创新人才流动机制。中国加入世贸以后,人力资源管理逐步与世界接轨,国内人才市场逐步与国际人才市场相融,人才竞争不可避免,人才流动已经成为趋势。要正视人才流动带来的严峻挑战,更要利用人才流动提供的大好机遇,积极主动地建立人才流动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在企业内部,实行人才柔性流动和智力交流,让人才向最需要的地方流动。在留住、用好内部人才的同时,积极引进人才,为我所用。
应对全球化挑战,企业还应努力构建科学的工作业绩评价体系,要根据现有的岗位规范和工作标准,对每个员工的工作进行界定,确定具体的便于操作的绩效评价标准,鼓励个人在计划和评价自己对组织目标做出贡献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
三、以人才闭环管理为基点,营造和谐的人才辈出氛围
经济全球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企业应以“人才闭环管理”为基点,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从人才的开发,使用、激励、评价、反馈到建立在评价基础上的优胜劣汰,所有环节应形成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人才队伍的活力,促进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营造和谐向上的人才辈出氛围,实现人才成长的良性循环。(1)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企业必须顺应形势需要。调整和完善人才政策,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当前,重点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保障员工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重视全员培训和鼓励自学成习,满足员工渴求知识、渴望发展的要求。第二,实行开明开放的人才政策,允许和鼓励人才流动,打破“房顶思维”,建立“土壤学说”。第三,坚持“效率优先,贡献为主”的分配原则,积极探索建立一种页献决定所得的弹性分配制度。(2)营造优越的创业环境。真正优秀的人才总是希望有所作为,干一番事业,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人生价值。企业应当因势利导,鼓励人才冒尖,支持他们开展科学研究、技术革新、管理创新和发明创造,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时间、场所、设施、经费、人力,以及外出考察学习、对外协作等方面的帮助,提供比较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3)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企业就像一个家庭,温馨、和谐的气氛和宽容、友善的人际关系,会使员工心情舒畅,潜能也可以充分发挥。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没,内聚人心。外塑形象,在全企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倡导和培育团队精神,在协作中互相学习,在竞争中共同提高。企业要激励开拓者、支持创新者,善待探索中的失误,宽容人才非主流的缺点,让员工觉得在这样的企业工作,舒心、安心、放心、尽心。以和谐的人文环境,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水准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构筑属于自己的人才高地。
(作者单位:大同铁路新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