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皙的脸上一双眼睛纯洁得像一潭清澈的清水,额前一缕梳理得整齐而别致的刘海,稍显瘦小的身材,给人“小家碧玉”的感觉——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班级上数学课,卞梦雨同学给我留下的印象。然而给我留下更“深刻”印象的是她的第一次作业:字写得大而草,多处涂抹,四道题错了三道。这不由得让我感到意外:这样清秀的女孩怎么能和这样的作业联系起来呢!后来的两个星期,我就渐渐发现她更多的问题:家庭作业潦草,还不能按时完成,上课经常走神,常做小动作,课堂上极少主动举手发言,偶尔回答问题也会答非所问,测试几乎每次都不及格,和同学经常闹矛盾……这样的她,在同学们和老师的眼里就是一只可怜的“丑小鸭”。于是我努力想“拯救”她。可是,在课堂上当你有意想去关注她时,她本来可能在看着你的目光却会本能地避开了和你目光的触碰;在课余时间我试着找她谈心,了解她的家庭情况、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可是每一次她都特别紧张,尽管想尽一切办法让她放松,可就是不奏效;希望能够从她身上找到一些“闪光点”,来表扬她、激励她,可是根本就无法找到。于是只好苦口婆心地做她的思想工作了。差不多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也并未见明显的效果。对于这样的“顽疾”,我感到无奈,预感她已经“无药可救”了!但是我并没有放弃,我在默默地守望,静待着她的“闪光点”的出现。
我任教的数学课,课堂作业一般情况都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开始,几乎每次卞梦雨同学都最后交,而且慌里慌张的样子。然而,在临近期中的一次课堂上,卞梦雨表现不错:听得很专心,提问她的几道问题都回答对了。做课堂作业时,当有一个同学率先交了作业本后,卞梦雨便第二个带着些胆怯地把作业本放到了我面前的讲桌上。回到座位后,她偷偷地看了看周围的同学,显得有些既兴奋又有些不安的样子,或许是担心自己的作业会出问题。我感到非常意外,感觉到机会来了,于是便不顾打扰其他同学,看着她,认真地说:“今天,卞梦雨同学表现得很好,做作业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本节课她特别努力,听得专心,知识掌握的也很好。”我用期待的眼神望着她,很多同学向她投去羡慕的目光,她害羞似的点点头。我随手翻看了她的作业本,其实那次作业她只是涂抹的少了一些,三道题还错了一道。尽管这样,在第二天发作业本时,我又一次提到了她:“卞梦雨同学进步很大!不仅做作业的速度提高了许多,而且更认真了,错误也明显减少了!相信她会有更大的进步。”我又一次看到她那害羞似的眼神。那堂课我似乎有了更多的灵感,课堂上滔滔不绝,似乎比平时跟学生的心贴得更近了。卞梦雨同学那堂课听得更专心,发言更积极了,而且几个问题回答得都很正确,这是以往极少见的。那次,她的作业又是早早地交了,而且没有错题!于是本来让我已经感到无望的她,却又一次让我看到了希望!我心中有一种莫名的兴奋!从那以后,她似乎换了一个人:每堂课都异常认真,听得专注,说得精彩;作业写得尽管还不够美观但是已经很整洁了,每个字都可以看出是尽了力写出来的。她似乎是个上足了劲的玩偶,不停地进步着!我看在眼里,甜在心里。她自信的欢笑、闪着灵气的眼睛常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她真的变了,简直变成了一只“白天鹅”!
将近半个学期的“守望”,我终于等到了一个好机会,也正是那次“偶然”使得卞梦雨同学由一个内向、自闭、自卑的“丑小鸭”变成一个充满自信的“白天鹅”,多么让人感到欣喜!
对于那些非智力因素造成厌学情绪的“学困生”,教师可能很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可能是过多的不足遮盖了他们身上的优点,教师应该学会耐心地“守望”——等待他们“闪光点”的出现,只要他们努力过,即使没有进步,甚至是错误,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教师应用鼓励、表扬甚至是赞美的话语给予肯定。这对于那些渴望得到认可的学生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学生的学习其实是枯燥无味的,学不好、学不会本应该是正常的现象,也应该是学生的“权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获得同学的羡慕、亲近,老师和父母的认可、表扬,这是满足学习交往的需要,这样更有利于维护学生自尊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孩子的成长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是对厌学或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来说,教育过程可能会更艰难而漫长。教师教育学生也不应急于求成,更不能对学生失去信心,应该做一个耐心的守望者。这个“守望”是一个过程,可能是一天、两天,也可能是一个月、两个月,或是一年、两年……让我们学会耐心地守望吧!
我任教的数学课,课堂作业一般情况都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开始,几乎每次卞梦雨同学都最后交,而且慌里慌张的样子。然而,在临近期中的一次课堂上,卞梦雨表现不错:听得很专心,提问她的几道问题都回答对了。做课堂作业时,当有一个同学率先交了作业本后,卞梦雨便第二个带着些胆怯地把作业本放到了我面前的讲桌上。回到座位后,她偷偷地看了看周围的同学,显得有些既兴奋又有些不安的样子,或许是担心自己的作业会出问题。我感到非常意外,感觉到机会来了,于是便不顾打扰其他同学,看着她,认真地说:“今天,卞梦雨同学表现得很好,做作业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本节课她特别努力,听得专心,知识掌握的也很好。”我用期待的眼神望着她,很多同学向她投去羡慕的目光,她害羞似的点点头。我随手翻看了她的作业本,其实那次作业她只是涂抹的少了一些,三道题还错了一道。尽管这样,在第二天发作业本时,我又一次提到了她:“卞梦雨同学进步很大!不仅做作业的速度提高了许多,而且更认真了,错误也明显减少了!相信她会有更大的进步。”我又一次看到她那害羞似的眼神。那堂课我似乎有了更多的灵感,课堂上滔滔不绝,似乎比平时跟学生的心贴得更近了。卞梦雨同学那堂课听得更专心,发言更积极了,而且几个问题回答得都很正确,这是以往极少见的。那次,她的作业又是早早地交了,而且没有错题!于是本来让我已经感到无望的她,却又一次让我看到了希望!我心中有一种莫名的兴奋!从那以后,她似乎换了一个人:每堂课都异常认真,听得专注,说得精彩;作业写得尽管还不够美观但是已经很整洁了,每个字都可以看出是尽了力写出来的。她似乎是个上足了劲的玩偶,不停地进步着!我看在眼里,甜在心里。她自信的欢笑、闪着灵气的眼睛常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她真的变了,简直变成了一只“白天鹅”!
将近半个学期的“守望”,我终于等到了一个好机会,也正是那次“偶然”使得卞梦雨同学由一个内向、自闭、自卑的“丑小鸭”变成一个充满自信的“白天鹅”,多么让人感到欣喜!
对于那些非智力因素造成厌学情绪的“学困生”,教师可能很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可能是过多的不足遮盖了他们身上的优点,教师应该学会耐心地“守望”——等待他们“闪光点”的出现,只要他们努力过,即使没有进步,甚至是错误,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教师应用鼓励、表扬甚至是赞美的话语给予肯定。这对于那些渴望得到认可的学生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学生的学习其实是枯燥无味的,学不好、学不会本应该是正常的现象,也应该是学生的“权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获得同学的羡慕、亲近,老师和父母的认可、表扬,这是满足学习交往的需要,这样更有利于维护学生自尊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孩子的成长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是对厌学或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来说,教育过程可能会更艰难而漫长。教师教育学生也不应急于求成,更不能对学生失去信心,应该做一个耐心的守望者。这个“守望”是一个过程,可能是一天、两天,也可能是一个月、两个月,或是一年、两年……让我们学会耐心地守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