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古籍记载了许多关于碧海绿水的内容,而同时期的西方文献中也有相关的记载。作者通过对东西方文献的查阅,对碧海绿水进行文献学勘考,得出一些结论:由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西方帝国寻求海外市场,在探索东方大陆时,沿袭中国人的碧海、绿水地理名称,绿水、碧海的地名由东方传到西方。西方舆图中标注的碧海、绿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东方文献的影响,东西方文献具有契合性。
关键词: 东方文献 西方舆图 碧海 绿水 文献勘考
碧海指蓝色的海洋和色蓝若海的天空,本文中的碧海指特定海域的专有名称。东方古籍中有许多关于绿水、碧海的记载,包括《元史》、《山东通志》、《行水金鑑》、《郑开阳杂著》、《钦定续文献通考》、《读史方舆纪要》、《江南经略》、《图书编》、《读书纪数略》、《钦定日下旧闻考》、《续资治通鉴》、《钦定续通典》,等等。同时期的西方文献及舆图中也标有绿水、碧海的地理名称。笔者根据东西方文献中的记载,对绿水、碧海进行文献学的勘考。
一、东方古籍中的相关记载
《海内十洲记》是较早的有关碧海的文献记载。“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廣狭浩汗……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扶桑在碧海之中……”详细地记录了碧海的情况。《雲笈七籤》卷二六有相同记载。《杜诗详注》卷三,《李诗选注》卷九和《新民从报》第五十七号皆引用《十洲记》中的记载。《骆丞集》卷一载:“经东海登岸万里,东有碧海,广狭浩汗。”《笺注骆临海集》卷四也有相似记载。《金楼子》卷五载:“秦王遣徐福求桑椹于碧海之中。海中止有扶桑树,长数千丈。树两根同生,更相依倚,是名扶桑。仙人食其椹而体作金光,飞腾元宫也。”《齐民要术》卷一〇中引《汉武内传》的记载:“王母曰:‘仙之上药,有碧海之琅菜。’”《编珠》卷四、《白氏六帖事类集》卷五与此记载相同。《读杜心解》卷二、《杜工部草堂诗笺》卷六有相似记载:“太上之药有黄庭芝草碧海琅玕。”由此可归纳碧海的特点,颜色碧色,味道甘美,位置距东海之东岸一万里,有琅菜、仙气和扶桑树。由其他古籍中的记载可见推测出绿水的位置。《海道经》中记载:“江北有瞭角嘴,瞭角嘴开洋,或正西、西南、西北风往,潮落往正东,或带北一字行使,戳水约半日,可过长滩,便是白水洋。望东北行使,见官绿水,一日便见黑绿水。循黑绿水望正北行使,好风两日一夜到黑水洋。好风一日一夜、或两日夜,便见北洋绿水。”此记载多次出现绿水。雍正《山东通志》卷二〇与此记载相同。《图书编》中除此记载还载有“……过洋山、大七山、小七山、大仓宝塔,望东北行,两日夜见黑水洋。南风一日,见绿水,瞭见海内懸山一座,便是延真岛”。
《读史方舆纪要》卷一二九中引用明嘉靖张寅的《海运考》:“江北有瞭角嘴开洋,或正西、西南、西北风,潮落,正东或带北一字。行半日,可过长滩,是白水洋。东北行,见官绿水。一日见黑绿水。循黑绿水正北行,好风两日一夜到黑水洋。又两日夜,见北洋绿水。”明嘉靖郑若曾的《郑开阳杂著》中也有相似记载:“望白水洋东北行,见官绿水,一日见黑绿水,正北行两日夜是黑水洋。又两日夜,见北洋绿水。”他的《江南经略》中也有相同记载。
《行水金鑑》载:“至元二十七年,朱万户躬请长兴李福四朝奉押运指引,白杨子江开洋,落潮往东北行使,出离长滩,至白水、绿水,径至黑水大洋,望北寻望延真岛。”《元史》卷九三、《读书纪数略》卷三七、《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一二、《续资治通鉴》卷一九七、《钦定续通典》卷一四都有相同记载:“至元二十九年朱清等言,其路险恶,复开生道,自刘家港开洋,至撑脚沙转沙嘴,至三沙、扬子江,过匾担沙、大洪,又过万里长滩,放大洋至青水洋,又经黑水洋,至成山过刘岛,之罘、沙门二岛,放莱州大洋。”可见绿水位于江北,白水洋的东北方向,与黑水洋相连。
二、西方舆图中的相关记载
西方舆图中有关绿水、碧海的较早记载是1758年英国制图师伊曼纽尔·博文和约翰·吉布森合作的China(中国)地图。图中在长江入海口处标有Blue R.(即Blue River的缩写,译为绿水)。吉布森是18世纪晚期英国重要的制图师和雕刻师,他曾制作数以千计的地图,其中最有名的作品是1758年的袖珍地图册。博文是18世纪中叶英国的地理学家、制图师、雕刻家和出版商,曾为英国乔治二世和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工作过。他的儿子是托马斯·博文。托马斯·博文的女儿弗朗西斯·博文1810年的China and Corea(中国和朝鲜)地图,图中也在长江入海口处标有Blue R.(绿水)。
18世纪末,美国出版商马修·凯里的1818年的China(中国)地图、Asia(亚洲)地图将长江标为Blue R.(绿水)。1820年凯里和拉瓦锡的China and Japan(中国和日本)地图,在长江入海口处标有Kinsakian or Blue R.(绿水)。凯里是爱尔兰出生的美国出版商,1760年他进入了图书销售和印刷事业。1784年他移居到新独立的美国。1825年凯里退休,他的儿子查尔斯·亨利·凯里接管他的公司。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制图师阿德里安·休伯特·布鲁1820年首次出版的Atlas Universel(通用地图集)中的Mappe monde en deux hemispheres(映射半球的世界地图)、Composite:hemisphere(综合半球)地图及L’Asie(亚洲地图)在台湾东北部与朝鲜半岛南端之间标有Mer bleue(碧海),后两幅图在长江口处标有Yan tesé Kian(扬子江),并在括弧内标注为Fl.Blue(绿水)。1821年他的Mappemonde physique(世界实物图)和Empire Chinois,Japan(中国帝国和日本)两幅图在华东海域标有Mer bleue(碧海),后者在长江入海口处标有Yang-tsé-Kiang-keou(扬子江口)和Bouche du Fl.Bleu(绿水口)。1828年和1842年的Mappemonde sur la projection polaire(在极地投影的世界地图)、1842年的Mappemonde aux la projection de Mercator(墨卡托投影的世界地图)和Mappemonde en deux hemispheres(映射半球的世界地图)在台湾东北部与朝鲜半岛南端之间标有Mer bleue(碧海)。1875年布鲁与法国地理学会名誉主席皮埃尔·埃米尔·莱维塞尔绘制的Planisphere la projection de Mercator(墨卡托投影的星座地图)、Mappemonde en deux hemispheres(映射半球的世界地图)、Empire Chinois,Japan(中国帝国和日本)标有Mer bleue(碧海)。莱维塞尔出生并受教育于法国巴黎。1872年他被任命为法兰西学院的地理、历史教授。莱维塞尔是商业地理学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和法国地理学会的名誉主席。 1830年,弗朗西斯·亨廷顿和希西家·亨廷顿的Asia(亚洲)地图在华东海域标有Blue Sea(碧海)。美国制图师和测量师大卫·伯尔1835年发表的New Universel Atlas(新通用地图集)中的Eastern Hemisphere(东半球)、Northern Hemisphere(北半球)、Asia(亚洲)及1836年的Chinese Empire and Japan(中国帝国和日本)地图,皆在东部海域标有Blue Sea(碧海)。大卫·伯尔1838年被任命为美国众议院(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of the United States)的官方地理学家。
19世纪初的美国制图师耶利米·格林里夫在1830年至1850年出版大量作品。他最重要的作品是New Universel Atlas(新通用地图集)。他的许多地图都是大卫·伯尔地图的重新版本。他的1840年和1848年的Eastern Hemisphere(东半球)、Northern Hemisphere(北半球)、Asia(亚洲)和Chinese Empire and Japan(中国帝国和日本)地图,在华东海域标有Blue Sea(碧海)。
法国地图出版商托马斯·加马·布拉德福德1835年的Map of Asia(亚洲地图)、Map of China and Japan(中国和日本地图)及1838年的Asia(亚洲地图)、China and Japan(中国和日本地图)和The world on Mercator’s projection(墨卡托投影的世界地图)都标有Blue Sea(碧海)。布拉德福德出生于波士顿,曾担任过美国百科全书的助理编辑。1835年,他出版了Comprehensive Atlas:Geographical,Historical
关键词: 东方文献 西方舆图 碧海 绿水 文献勘考
碧海指蓝色的海洋和色蓝若海的天空,本文中的碧海指特定海域的专有名称。东方古籍中有许多关于绿水、碧海的记载,包括《元史》、《山东通志》、《行水金鑑》、《郑开阳杂著》、《钦定续文献通考》、《读史方舆纪要》、《江南经略》、《图书编》、《读书纪数略》、《钦定日下旧闻考》、《续资治通鉴》、《钦定续通典》,等等。同时期的西方文献及舆图中也标有绿水、碧海的地理名称。笔者根据东西方文献中的记载,对绿水、碧海进行文献学的勘考。
一、东方古籍中的相关记载
《海内十洲记》是较早的有关碧海的文献记载。“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廣狭浩汗……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扶桑在碧海之中……”详细地记录了碧海的情况。《雲笈七籤》卷二六有相同记载。《杜诗详注》卷三,《李诗选注》卷九和《新民从报》第五十七号皆引用《十洲记》中的记载。《骆丞集》卷一载:“经东海登岸万里,东有碧海,广狭浩汗。”《笺注骆临海集》卷四也有相似记载。《金楼子》卷五载:“秦王遣徐福求桑椹于碧海之中。海中止有扶桑树,长数千丈。树两根同生,更相依倚,是名扶桑。仙人食其椹而体作金光,飞腾元宫也。”《齐民要术》卷一〇中引《汉武内传》的记载:“王母曰:‘仙之上药,有碧海之琅菜。’”《编珠》卷四、《白氏六帖事类集》卷五与此记载相同。《读杜心解》卷二、《杜工部草堂诗笺》卷六有相似记载:“太上之药有黄庭芝草碧海琅玕。”由此可归纳碧海的特点,颜色碧色,味道甘美,位置距东海之东岸一万里,有琅菜、仙气和扶桑树。由其他古籍中的记载可见推测出绿水的位置。《海道经》中记载:“江北有瞭角嘴,瞭角嘴开洋,或正西、西南、西北风往,潮落往正东,或带北一字行使,戳水约半日,可过长滩,便是白水洋。望东北行使,见官绿水,一日便见黑绿水。循黑绿水望正北行使,好风两日一夜到黑水洋。好风一日一夜、或两日夜,便见北洋绿水。”此记载多次出现绿水。雍正《山东通志》卷二〇与此记载相同。《图书编》中除此记载还载有“……过洋山、大七山、小七山、大仓宝塔,望东北行,两日夜见黑水洋。南风一日,见绿水,瞭见海内懸山一座,便是延真岛”。
《读史方舆纪要》卷一二九中引用明嘉靖张寅的《海运考》:“江北有瞭角嘴开洋,或正西、西南、西北风,潮落,正东或带北一字。行半日,可过长滩,是白水洋。东北行,见官绿水。一日见黑绿水。循黑绿水正北行,好风两日一夜到黑水洋。又两日夜,见北洋绿水。”明嘉靖郑若曾的《郑开阳杂著》中也有相似记载:“望白水洋东北行,见官绿水,一日见黑绿水,正北行两日夜是黑水洋。又两日夜,见北洋绿水。”他的《江南经略》中也有相同记载。
《行水金鑑》载:“至元二十七年,朱万户躬请长兴李福四朝奉押运指引,白杨子江开洋,落潮往东北行使,出离长滩,至白水、绿水,径至黑水大洋,望北寻望延真岛。”《元史》卷九三、《读书纪数略》卷三七、《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一二、《续资治通鉴》卷一九七、《钦定续通典》卷一四都有相同记载:“至元二十九年朱清等言,其路险恶,复开生道,自刘家港开洋,至撑脚沙转沙嘴,至三沙、扬子江,过匾担沙、大洪,又过万里长滩,放大洋至青水洋,又经黑水洋,至成山过刘岛,之罘、沙门二岛,放莱州大洋。”可见绿水位于江北,白水洋的东北方向,与黑水洋相连。
二、西方舆图中的相关记载
西方舆图中有关绿水、碧海的较早记载是1758年英国制图师伊曼纽尔·博文和约翰·吉布森合作的China(中国)地图。图中在长江入海口处标有Blue R.(即Blue River的缩写,译为绿水)。吉布森是18世纪晚期英国重要的制图师和雕刻师,他曾制作数以千计的地图,其中最有名的作品是1758年的袖珍地图册。博文是18世纪中叶英国的地理学家、制图师、雕刻家和出版商,曾为英国乔治二世和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工作过。他的儿子是托马斯·博文。托马斯·博文的女儿弗朗西斯·博文1810年的China and Corea(中国和朝鲜)地图,图中也在长江入海口处标有Blue R.(绿水)。
18世纪末,美国出版商马修·凯里的1818年的China(中国)地图、Asia(亚洲)地图将长江标为Blue R.(绿水)。1820年凯里和拉瓦锡的China and Japan(中国和日本)地图,在长江入海口处标有Kinsakian or Blue R.(绿水)。凯里是爱尔兰出生的美国出版商,1760年他进入了图书销售和印刷事业。1784年他移居到新独立的美国。1825年凯里退休,他的儿子查尔斯·亨利·凯里接管他的公司。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制图师阿德里安·休伯特·布鲁1820年首次出版的Atlas Universel(通用地图集)中的Mappe monde en deux hemispheres(映射半球的世界地图)、Composite:hemisphere(综合半球)地图及L’Asie(亚洲地图)在台湾东北部与朝鲜半岛南端之间标有Mer bleue(碧海),后两幅图在长江口处标有Yan tesé Kian(扬子江),并在括弧内标注为Fl.Blue(绿水)。1821年他的Mappemonde physique(世界实物图)和Empire Chinois,Japan(中国帝国和日本)两幅图在华东海域标有Mer bleue(碧海),后者在长江入海口处标有Yang-tsé-Kiang-keou(扬子江口)和Bouche du Fl.Bleu(绿水口)。1828年和1842年的Mappemonde sur la projection polaire(在极地投影的世界地图)、1842年的Mappemonde aux la projection de Mercator(墨卡托投影的世界地图)和Mappemonde en deux hemispheres(映射半球的世界地图)在台湾东北部与朝鲜半岛南端之间标有Mer bleue(碧海)。1875年布鲁与法国地理学会名誉主席皮埃尔·埃米尔·莱维塞尔绘制的Planisphere la projection de Mercator(墨卡托投影的星座地图)、Mappemonde en deux hemispheres(映射半球的世界地图)、Empire Chinois,Japan(中国帝国和日本)标有Mer bleue(碧海)。莱维塞尔出生并受教育于法国巴黎。1872年他被任命为法兰西学院的地理、历史教授。莱维塞尔是商业地理学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和法国地理学会的名誉主席。 1830年,弗朗西斯·亨廷顿和希西家·亨廷顿的Asia(亚洲)地图在华东海域标有Blue Sea(碧海)。美国制图师和测量师大卫·伯尔1835年发表的New Universel Atlas(新通用地图集)中的Eastern Hemisphere(东半球)、Northern Hemisphere(北半球)、Asia(亚洲)及1836年的Chinese Empire and Japan(中国帝国和日本)地图,皆在东部海域标有Blue Sea(碧海)。大卫·伯尔1838年被任命为美国众议院(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of the United States)的官方地理学家。
19世纪初的美国制图师耶利米·格林里夫在1830年至1850年出版大量作品。他最重要的作品是New Universel Atlas(新通用地图集)。他的许多地图都是大卫·伯尔地图的重新版本。他的1840年和1848年的Eastern Hemisphere(东半球)、Northern Hemisphere(北半球)、Asia(亚洲)和Chinese Empire and Japan(中国帝国和日本)地图,在华东海域标有Blue Sea(碧海)。
法国地图出版商托马斯·加马·布拉德福德1835年的Map of Asia(亚洲地图)、Map of China and Japan(中国和日本地图)及1838年的Asia(亚洲地图)、China and Japan(中国和日本地图)和The world on Mercator’s projection(墨卡托投影的世界地图)都标有Blue Sea(碧海)。布拉德福德出生于波士顿,曾担任过美国百科全书的助理编辑。1835年,他出版了Comprehensive Atlas:Geographical,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