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的生态批评主义分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cdb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老人与海》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意蕴深广、内涵丰富的作品,无数人对其做了个性化的解读,而作品中展现出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切入点。本文从生态批评主义的角度对《老人与海》进行剖析,以使人们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重获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老人与海 生态批评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引言
  生态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以地球为中心而非以人类为中心。这种区别于一般文学批评的批评理论,最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它在实质上消解了批评中心,而将生态整体利益突显出来。而在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中,生态批评所呼吁关注的主题基本上都得到了体现,比如河流、动物、特定的地域等。我国对《老人与海》的作品解读不在少数,其中大部分都将批评视角放在了“女性缺失”“硬汉视角”等方面,但是我们有理由认为,从生态批评主义的角度剖析此作品,能够获得更为深远的意蕴。下面笔者来做具体的分析。
  一、征服自然与尊重自然之间的矛盾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征服自然和尊重自然往往交替出现,这也体现出人类在对待自然方面的矛盾态度。而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这种矛盾性也得到了体现。海明威的生态观主要受到童年经历以及父亲的影响,野外生活经历让海明威得以亲眼见识到各种人与自然搏斗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形。正是在这些经历的影响下,海明威的文学创作《老人与海》展现出复杂、矛盾的生态观。在《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捕鱼是核心情节,集中展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场面,而在与大马林鱼作生死搏斗的过程中,老人内心的矛盾心理也渐渐体现出来。一方面,老人希望通过捕获大马林鱼来拯救自己贫苦的生活,维持生存,并以此证明自己的勇气、尊严与价值,所以才孤身与大马林鱼进行殊死搏斗。而战胜大马林鱼之后,老人在回途中又遇到了更强的对手——鲨鱼,而他无所畏惧,拼尽全力去勇敢搏斗,并最终击败了嗜血的鲨鱼。这些情节都是作者所持的人生信仰,相信人可以战胜凶恶的自然。然而在另一方面,作者又在作品中表现出对待自然的另一种态度,即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和热爱自然。
  二、生态整体主义生态观与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矛盾
  人类中心主义是指一切以人类为中心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其核心观点为:人类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人类可以无视自然规律而对自然进行改造和利用。《老人与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因为作者在作品中肯定了人对自然的征服精神,并将征服自然视作实现个人价值的一种方式与途径。圣地亚哥老人并没有被贫困、孤独的生活所打败,他站到了更高的角度,胸怀自尊、自信、自强,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精神追求,所以说老人与大马林鱼和鲨鱼搏斗的行为,并不只是出于谋生的考虑,他更多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但是,这种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神经胜利的价值观与生态整体主义的生态观相悖,以至于老人需要“你是为了面子,为了证明自己是个渔夫才杀死它的”这种精神安慰才能够继续捕鱼。而大马林鱼最终只剩一副骨架的结局,昭示着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整体主义的生态观之间矛盾冲突的结果,即人类并不能完全依靠战胜自然来获得物质上的富裕。这也是作者在文中所做的一种批判。
  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批评主义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人与自然,而它的目的则在于启迪人类正确对待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也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入的思考,而这种思考是建立在辨证对待征服自然和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上。正因为作者持辨证的观点,所以他能够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寄予厚望,并在作品中使用象征的手法将这一点表现出来。在《老人与海》中,作者不吝赞美之辞,反复赞美大海美丽、温柔且仁慈;而在描写到圣地亚哥老人时,更是借着老人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来抒发老人对大自然中的事物的亲近、敬仰之意。鱼儿、鸟儿、海豚、海龟等都被老人视作朋友,这种将动物拟人化的行为本身就代表着人类对自然的友好。而在老人与大马林鱼和鲨鱼较量的过程中,老人也没有将对方视作绝对的敌人,反而暗自赞赏大马林鱼的美丽与冷静,赞扬鲨鱼的勇气与力量。而在将大马林鱼杀死之后,老人心中充满歉疚之情,把自己的行为归为“罪过”;而作品中反复提及的“出海太远了”则是隐喻人类闯入了不属于自己的领地,最终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以上种种描写均表达了一个主题, 即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结语
  丰富的生态内涵是《老人与海》的一个特点,在作者眼中,人类与自然之间对立而统一,而悲剧式的结尾则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即人类不仅要宣扬永不言败的精神,也要有敬畏自然的自觉。只有将自己融入自然当中,人类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尊严、实现自己的价值。本文以生态批评主义的角度对《老人与海》做了分析与探讨,生态批评理论介入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中,而透过这种生态观的审视,《老人与海》的深层意蕴得以部分展现,这对现代文明的构建也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洪峰.从生态文学批评角度看《老人与海》[J].语文建设.2014(32).
  [2]梁军.试析《老人与海》的生态批评主义[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作者简介:张黎娜(1981-),女,甘肃兰州人,兰州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英国文学。
其他文献
来源/科普中国微平台当天气越来越冷时,街头总是少不了甘蔗的身影,甘蔗汁甜丝丝冰冰凉的味道让人痴迷,甚至连啃甘蔗、嚼甘蔗的过程也是种小小的幸福呢。北宋著名文学家晁补之
期刊
【摘要】阿尼玛作为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提出的重要原型,主要指男人潜意识中的女性原型意象。乔伊斯名作《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里几位重要女性作为斯蒂芬潜意识里的阿尼玛意象,对他从懵懂到成熟的不同成长阶段影响深远。  【关键词】阿尼玛 原型 史蒂芬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Abstract】Anima is the important archetype of Jung’s Collective U
To identify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and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text by skimming;To get to know some brief information about Yetis by scanning;T
【摘要】英语词汇教学中,中国课堂要有中国特色的引导方式;讲述每个英语单词背后的故事,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词汇起源 探索  学习英语,单词记忆即使不是最难的,也是最难的之一。那么,掌握英语单词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具体来说,就是要找到英语单词的灵魂,或者是内涵,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掌握每个单词。课堂上,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每个英语单词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by Ernest Hemingway, tells about a conversation around an “operation” between an American man and a girl at a Spanish train station under the scenery of hills like white el
期刊
近期,网络盛传一张胃部CT照片,由图可见,该患者胃里有很多像石子似的“小白点”。据了解,这些“小白点”竟然是“珍珠奶茶”里面的“珍珠”。有记者还亲身试验,喝了珍珠奶茶(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当代美国的文化霸权在世界上具有其代表性,美国的文化霸权在其对外扩张方面多种多样,手法不断翻新,这应该引起我国足够的重视。本文揭示了美国文化霸权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并着重分析了我国应从加强经济基础建设、提高重视程度、凝练核心价值、发展文化产业和增进高新技术应用五个方面加以应对。  【关键词】文化霸权 美国文化霸权 应对策略  “霸权”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希腊文中,指的是来自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