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19830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而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就必须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为学生创设、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完善的动机,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能力。针对目前很多家庭已经拥有电脑,而使用电脑和上网又成为青少年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趋势,我认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可以与时俱进,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这个平台,对青少年进行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据此提出一些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信息技术作为手段,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我们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健康心理中,如孤傲、怪僻、任性、自卑、懦弱、胆怯、嫉妒,甚至厌学和自弃等等。这些不健康心理不仅束缚了学生自身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心理接受力和承载力,而且也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全体学生之中,各层面的学生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受影响,传统教育所无法完全地妥善地解决,所以我们把视角转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上。
  (二)利用计算机辅助心理健康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师把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进行的教学。由于计算机具有存储、处理信息和自动工作等功能,因此,它不同于其它教学媒体,能呈现出教师需要的大量图片,能使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并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能把多层次、多方位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还能把学生的想像力和理解力在顷刻之间变为形象的画面。它不仅能刺激人的视觉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人的兴趣、情趣和思维。所以计算机辅助心理健康教学为学生了解知识、理解内容最终形成正确心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而使心理健康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二、运用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信息技术大众化带来的问题
  虽然信息技术为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种种便利,但网络上各种信息形形色色,泥沙俱下,对小学生的心理必然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针对我校普及计算机教学的特色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使计算机真正成为小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工具。我们提出运用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信息技术大众化,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的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的心理问题。
  据观察了解,网络环境下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在信息技术的掩盖下撒谎。遨游在网络中的人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网民的口头禅反映了网上交际的主要特点你不仅可以匿名,而且还可以隐性别、年龄、种族和社会地位。在这个虚拟空间中,人与人的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因此,人潜在的一些不良心理就会得以引发或强化,其中以撒谎最为严重,有不少中小学生就是从网络中学会了撒谎,并以撒谎为乐事。
  2 特立独行于现实世界之外。就信息的本身来看,互联网是开放的,它能使青少年接受到更全面、更生动、更形象的信息,但对信息的接收者来说,其接受的过程却是相对封闭的。尽管有不少的网站具有互动性,但毕竟需要依靠冷冰冰的网络、电脑等设备做中介物,青少年网民一旦下线离开电脑,就很难表达自己,无法与他人沟通。由此,不可避免地造成青少年网民情感上的孤独。
  3 习惯于做事冲动。一方面,虚拟空间是一个无底洞,你永远无法穷尽它,甚至你根本无法触摸到它,但你却无法抗拒自己深入它的欲望,你越是沉迷,就越发现它的庞大,而人们对于无法捉摸和过于庞大的事物总是会产生害怕和狂躁的心理;另一方面,由于在网络中缺乏正常的情感疏通,人们很难在网络上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再加上网络上浮躁的言词与画面的刺激,因此,青少年网民常常遇事不冷静,具有冲动的心理。
  (二)再塑儿童健康的心理
  如果我们有孩子已经有了这些情况,就应该想想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和家庭教育的责任人应努力让处于网络沉迷的学生对网络沉迷的危害有所认识,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网络沉迷的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学会寻求社会帮助;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学会与人交流自己的成功体验与感受。
  1 建构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网络在分解青少年的个性和阻碍主体性成长的同时,也在瓦解他们的价值观,削平他们的情商。我们转变传统的心理教育观念和模式,应当给学生网民提供影响选择服务和引导,而不仅仅是提供说服说教或灌输,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心理生活为中心,促进网络人的人格现代化。
  2 实施系统有序的网络心理教育。要切实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有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大影响力。促进网上与网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沟通与并举,建构起立体式、全方位的现代化心理教育模式。同时,还要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方法研究,全面推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 完善现代化网络社会人格。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落脚点应当立足于培养学生网民的心理自主性、行为自律性与主体发展性,塑造与完善学生网民现代化的、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网络社会人格。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上瘾,不能自控、自拔,究其原因,大多属于性格因素。因此,具备现代网络人格的学生要能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距,正确处理网上和网下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区别;学会自我心理调试,并塑造健康、健全的网络心理人格。
  (责任编校:白水)
其他文献
在西藏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本着创新和效率的思想,完善课堂结构,提高课堂质量,为西藏班的学生提供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供给侧改革,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期刊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形成独特的综合素养。而创新精神的培养正是这种综合素质的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作为最基础的小学语文课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寻有效的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一、在激励中,唤起自信  激励和肯定能唤回学生的自信。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
目前,初中学生对阅读政治教材的兴趣不高,阅读能力普遍较差,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帮助学生理清教材知识结构、激活学生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来培养学生
期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课程背景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探究、亲历亲为、切身体验为学习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为基本内容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让学生亲历体验,强调把学生放在活动的主体地位来开展活动,并关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使学生把从中获得的经历体验与课堂上、书本上的学习成果相结合,丰富知识,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素养全面发
进入高中,英语语法的学习会进一步深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听、说、读、写的进一步的联系,培养好学生在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的能力,但在非英语环境的广大高中生,
阅读在语文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包括课外好的和课内的,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把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自由的阅读空间.让学生
坚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十余年,每年都要进行公开课教学,刚开始时很抵触,当作一种负担,经过慢慢实践,摸索出了一些技巧。让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很困惑的是——辛辛苦苦学了四年,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媒体发展速度加快,许多媒体机构纷纷通过网络传递新闻.传递的新闻信息只有真实可靠,才能发挥新闻舆论的传播价值和积极作用,若新闻媒体出现失实报道
学习积极性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认真与勤奋、主动与顽强的能动的心理状态。在中职学校里面,很容易听到这样的叹息声:老师抱怨学生难教,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懒惰成群,不思进取,抱怨现在的学习没有目标,老师所教的与他们所想要学的相差甚远。在教学过程中,主导方与主体方都感受不到成就感,导致了老师上课越来越没有激情,学生听课也越来越没有兴趣。如何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中职教育教学首要攻破的重点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