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型课题研究主要是高职高专一线教师对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目的是让教师不断对课堂教学及时进行反思,从中获取有用的研究成果,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高专 微型课题 课堂教学
中途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3-246-02
高职高专微型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中某些疑难问题以专题的形式,探究教学规律的一种活动。课堂教学是教师日常进行教学活动的具体体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课堂教学组织的合理性、可行性、规范性对课堂教学效果好坏起决定作用。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探究就应该成为高职高专微型课题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高专微型课题研究的作用
1.有利于教师解决课堂教学的具体问题。在高职高专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会面对许多问题和难题,参与教育科研是实现教师专业尊严的需要,也是锻造研究性教育的需要。通过高职高专微型课题研究,能够改善教师日常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采用新颖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那些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知识和技能。微型科研课题的探究无疑为教师提供了自身发展的平台,有利于教师解决课堂教学的具体问题。
2.有利于教师改善教学行为。在高职高专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改善自身的教学行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面对各种个性差异非常大的学生,错综复杂的突发状况。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人才培养目标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就业为导向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学生能力的提高考问自己的教学思想,从而提高自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高职高专微型课题研究的内容
高职高专微型课题探究的着重点应该是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疑难问题,帮助教师改善自己教学行为,不断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一定要思考: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理论依据?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新的办法行得通,还是行不通?让新思想、新方法在教育科研中诞生。
1.微型课题的选题。微型课题的选题应该选择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疑难问题,特别是一些容易忽略的细节性问题。课前的准备、备课的切入点、新同学的介绍、学生点名技巧、新课导入方式、课堂提问、作业布置等等。
例如,学生迟到问题,一直困扰着课堂教学。传统的做法是,迟到学生喊“报告”——打断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老师询问迟到原因——浪费了宝贵的讲课时间,如果教师对询问过程把握不好,还会引起师生之间的矛盾。故,“让迟到的学生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笔者是这样处理的: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与学生沟通,并且一定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凡是迟到的同学,不要喊“报告”,自己首先看看时间,迟到几分钟就站几分钟,在站的过程中还要跟着大家一起学习,时间到,自己找座位坐下。这样一来,迟到的同学少了,迟到的时间短了,迟到的同学对课堂教学的影响降低了。
2.微型课题研究的过程。微型课题研究应该在教中研、研中教,教中学,学中做。例如,教师每次和新同学见面,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互相介绍。一般都是让同学起来自我介绍,介绍完就完了。如果一个学期只上这个班的课,老师可以慢慢熟悉同学,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现在一般情况是教师都上四、五个班的课,想要了解、记住学生的确不容易。笔者就让学生把“自己的身份亮出来”,在第一次上课时,让学生用一张空白纸,对折,然后两边再对折,稍加整理,得到一个立体的三角形,类似于开会的桌牌,请同学在两个面都写上自己的姓名,上课的时候拿出来放在自己的桌子上,下课的时候对折起来放在书里。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学生因为“亮出了自己的身份”,无形中有了自我约束,开小差的少了;第二,教师可以随时有针对性地关注学生,提问也非常有效率,有利于教学互动的开展。
3.微型课题研究成果。微型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不拘一格。可以采取是静态的文字表述,也可以是动态的现场展示,关键是要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自己课堂教学的体会。例如,笔者在课堂提问的时候,要求同学一定要做到“回答问题三部曲”。第一,回答问题之前,一定要说“大家好”;第二,“这个问题我是……”、“对不起,这个问题回答不了,抱歉”;第三,“谢谢大家”。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怎样与人进行有效沟通,也可以减少等待、询问的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微型课题研究程序
1.选题。选题是微型课题研究的前提。微型课题研究的问题应选择课堂教学中出现频率高、典型的疑难问题,特别是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问题。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选择微型课题,选择那些对学生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有提高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同时加强文明礼仪运用的研究,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2.调查研究,分析整理资料。选题正确只是微型课题研究成功的前提,调查研究才是微型课题研究的关键。社会学科的研究主要靠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教师在进行微型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深入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握就业形势;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充分了解学生诉求;对教学活动认真剖析,掌握科学的教学规律。通过教师每一次分析、研究资料的过程,必然对课堂教学有新的认识和感悟,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总结研究成果。通过对微型课题研究,把研究出来的相应理念进行固化,在学校进行推广,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同时,撰写相关的论文,在相关的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下转第248页)(上接第246页)
参考文献:
[1] 袁玥.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
[2] 蔡林森.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作者单位: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责编:若佳)
关键词:高职高专 微型课题 课堂教学
中途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3-246-02
高职高专微型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中某些疑难问题以专题的形式,探究教学规律的一种活动。课堂教学是教师日常进行教学活动的具体体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课堂教学组织的合理性、可行性、规范性对课堂教学效果好坏起决定作用。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探究就应该成为高职高专微型课题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高专微型课题研究的作用
1.有利于教师解决课堂教学的具体问题。在高职高专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会面对许多问题和难题,参与教育科研是实现教师专业尊严的需要,也是锻造研究性教育的需要。通过高职高专微型课题研究,能够改善教师日常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采用新颖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那些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知识和技能。微型科研课题的探究无疑为教师提供了自身发展的平台,有利于教师解决课堂教学的具体问题。
2.有利于教师改善教学行为。在高职高专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改善自身的教学行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面对各种个性差异非常大的学生,错综复杂的突发状况。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人才培养目标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就业为导向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学生能力的提高考问自己的教学思想,从而提高自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高职高专微型课题研究的内容
高职高专微型课题探究的着重点应该是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疑难问题,帮助教师改善自己教学行为,不断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一定要思考: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理论依据?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新的办法行得通,还是行不通?让新思想、新方法在教育科研中诞生。
1.微型课题的选题。微型课题的选题应该选择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疑难问题,特别是一些容易忽略的细节性问题。课前的准备、备课的切入点、新同学的介绍、学生点名技巧、新课导入方式、课堂提问、作业布置等等。
例如,学生迟到问题,一直困扰着课堂教学。传统的做法是,迟到学生喊“报告”——打断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老师询问迟到原因——浪费了宝贵的讲课时间,如果教师对询问过程把握不好,还会引起师生之间的矛盾。故,“让迟到的学生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笔者是这样处理的: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与学生沟通,并且一定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凡是迟到的同学,不要喊“报告”,自己首先看看时间,迟到几分钟就站几分钟,在站的过程中还要跟着大家一起学习,时间到,自己找座位坐下。这样一来,迟到的同学少了,迟到的时间短了,迟到的同学对课堂教学的影响降低了。
2.微型课题研究的过程。微型课题研究应该在教中研、研中教,教中学,学中做。例如,教师每次和新同学见面,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互相介绍。一般都是让同学起来自我介绍,介绍完就完了。如果一个学期只上这个班的课,老师可以慢慢熟悉同学,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现在一般情况是教师都上四、五个班的课,想要了解、记住学生的确不容易。笔者就让学生把“自己的身份亮出来”,在第一次上课时,让学生用一张空白纸,对折,然后两边再对折,稍加整理,得到一个立体的三角形,类似于开会的桌牌,请同学在两个面都写上自己的姓名,上课的时候拿出来放在自己的桌子上,下课的时候对折起来放在书里。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学生因为“亮出了自己的身份”,无形中有了自我约束,开小差的少了;第二,教师可以随时有针对性地关注学生,提问也非常有效率,有利于教学互动的开展。
3.微型课题研究成果。微型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不拘一格。可以采取是静态的文字表述,也可以是动态的现场展示,关键是要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自己课堂教学的体会。例如,笔者在课堂提问的时候,要求同学一定要做到“回答问题三部曲”。第一,回答问题之前,一定要说“大家好”;第二,“这个问题我是……”、“对不起,这个问题回答不了,抱歉”;第三,“谢谢大家”。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怎样与人进行有效沟通,也可以减少等待、询问的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微型课题研究程序
1.选题。选题是微型课题研究的前提。微型课题研究的问题应选择课堂教学中出现频率高、典型的疑难问题,特别是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问题。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选择微型课题,选择那些对学生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有提高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同时加强文明礼仪运用的研究,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2.调查研究,分析整理资料。选题正确只是微型课题研究成功的前提,调查研究才是微型课题研究的关键。社会学科的研究主要靠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教师在进行微型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深入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握就业形势;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充分了解学生诉求;对教学活动认真剖析,掌握科学的教学规律。通过教师每一次分析、研究资料的过程,必然对课堂教学有新的认识和感悟,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总结研究成果。通过对微型课题研究,把研究出来的相应理念进行固化,在学校进行推广,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同时,撰写相关的论文,在相关的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下转第248页)(上接第246页)
参考文献:
[1] 袁玥.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
[2] 蔡林森.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作者单位: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