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需求为先,实用为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数字校园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988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下文简称:理工附中)创建于1950年,1980年被认定为海淀区重点中学,多年来形成了“人文奠基,理工见长”的特色。理工附中作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以“智慧校园建设机制与应用模式探索”为试点工作重点内容,始终坚持“需求为先,实用为主”的信息化发展理念,建设了一批高质量、高效益、高评价的信息系统,为全校师生及家长,甚至校外用户带来了全新的工作、学习体验,大大方便了用户,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理工附中校长陆云泉,希望从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实际任务、建设成果及建设经验等方面进行介绍及解读,以飨读者。
  记者:作为理工附中发展建设的掌门人和多年从事教育的管理者,请您谈谈贵校数字校园建设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陆云泉:我校作为教育部首批百所数字校园建设示范校和北京市第一批数字校园建设示范校,以支撑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以有效的管理机制为引领;以“三通两平台”为重要抓手;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广大师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深化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促进应用模式创新,更加关注师生主体的实际服务需求,逐步施行多元开放的育人方式和大胆革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全校上下通过努力,构建有质量、低代价、可持续的信息化数字校园环境,使教育信息化在我校教育科学决策、精细化管理服务、教育治理体系、教育治理能力等教育综合改革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基于此,学校获得了多项殊荣,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科技示范校、北京市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
  记者:在理工附中数字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您始终强调信息化建设要依托学校核心服务需求去规划、去建设、去完善,那贵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有哪些?
  陆云泉:我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一定要借助各类信息化应用诊断、发现和读懂用户的真实需求以及痛点。切实做好服务转型工作,尤其是服务于学生的在线教育类应用,务必要保护学生探究质疑的欲望。同时通过不断累积的大量历史数据分析挖掘出师生变化趋势,促进教育附加值和增量不断上升,这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追求的目标和新动力。同时,我校数字校园建设的重点任务有这么几点:
  1.服务教师
  使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支撑创新的教学模式,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升教师综合信息素养。
  2.服务学生
  通过一站式微课社区的建设,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服务管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管理的流程化和扁平化,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效率,为广大师生提供无处不在的办公管理和服务环境。
  4.效益优先
  以实用、可行、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综合考虑学校实际需求、服务效益情况,理性选择成熟、易用、稳定的系统。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贵校有哪些基于深化教育改革和服务转型建设优秀的数字校园成果,它们的应用为学校的教学起到哪些积极作用?
  陆云泉:我校有三大块数字校园建设的成果比较有特色:
  1.数字化办公平台
  促进有效管理机制构建的数字化办公平台以数字校园实验项目为契机,改变以往单机文档打印下发、电话通知的办公方式,建设数字化办公平台,将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运作无缝衔接在一起,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建共享和消息有效传递,促进提升精细化管理服务和教育科学决策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数字办公平台成功常态化的使用,为校园服务从个性化向公共化转型打下良好基础。
  2.教务教学一体化平台
  我校教务教学一体化平台的建设以提高效率为基础;规范流程为原则;更加关注师生主体对象,重视建设过程中“诊断”的重要意义。进行教学教务一体化的建设,我们以实际建设中凸显的问题为入口,深入诊断各类应用平台在师生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改善和加强之处,最终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平台具体的应用系统包括智能排课系统、在线选课系统、教学评价系统、网上阅卷系统和成绩分析系统。例如:
  (1)其中教学评价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以往由各班教师组织评教的繁琐局面,减少了人为因素引发的评教偏差,保留实用的客观评价指标和评教流程,增强评教的合理性、客观性,体现了教育工作的公平公正性。
  (2)成绩分析系统的应用则可以帮助学生个人了解自己的强势和弱势、明确努力的方向;帮助任课教师定位下一步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好阶段性教学反思工作;还可以帮助学校纵观全校的学习情况差异和变化,及时发现相关问题,调整教改措施,找准教学策略,为教学改革方向提供建设性参考意见。
  3.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2013年9月,理工附中成立了微课平台建设工作组,专门建设了教师微课工作室,开始进行微课平台的开发设计工作,由校长亲自给项目教师开展微课项目启动培训,探索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微课教学。学生利用微课社区,根据老师的指引,结合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开拓了通过网络向教师、同学及其他人群学习的新途径。学生自主个性的学习欲望和探究质疑的学习态度得以保护,从而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大大地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
  记者:贵校作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在数字校园建设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和思路可以与大家分享?
  陆云泉:我校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经过不断地摸索与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符合自身特色的建设经验。
  1.建设前期
  我校优先成立项目骨干小组,目的在于明确项目成员责任,深入开展需求调研工作,对建设内容进行系统规划。聘请专家领导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以制度完善管理,保障、引导各项工作向着健康、平稳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规范化、系统化、有序化的数字校园建设。
  2.建设过程中
  学校本着“求真务实”的建设原则,围绕实际需求开展应用规划,不求大而全,但求产生切实的效益;在建设过程中本着“循序渐进”的方法,根据需求分层建设,边建边用;同时根据使用反馈,反复修整改进,“随需应变”,确保建设系统贴合实际需求,实现使用价值最大化。
  3.推广过程中
  采取分期分阶段推广的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不同的优先级,保证推广一个功能、稳定一个功能,由少到多,边建设边推广,不断丰富平台功能。同时,通过经验积累,总结出“抓住应用时机,先小范围试用、后大范围推广”的推广策略,规避因功能不稳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校采取多种激励机制,以绩效考核为手段,不断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扩大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效益。
  随着平台系统的不断建设和深入推广,我们将加大师生信息技术培训,进一步鼓励师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得教学成果,提升数字化校园应用水平,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重视教学资源的构建,除了积极引进优秀资源外,鼓励教师应用及开发,促进资源的积累,形成资源的生态化发展。另外,我们也期望数字校园可以成为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习与生活乐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载体,使数字校园建设系统发挥更大作用。
  近年来,我们也不断开拓思路、丰富视野,接待了全国各地几十所学校的来访交流,互相学习探讨数字校园建设经验,不断提高建设水平。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借助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词频分析,绘制出从教师角度研究信息化教学的研究热点共现知识图谱与发展趋势知识图谱。从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国内教师信息化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背景概览、教师队伍建设、信息化教学能力三个方面。从研究趋势上看,国内逐渐关注信息化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所起的作用。而国外研究热点包括:理论研究、新技术创新应用、教师的ICT能力。研究趋势体现于两方面: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也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针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综合性及实践性极强的特点,将其与超星学习通相结合,创建了线上平台自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的混合式图像处理教学模式。经过一学期试验表明,学生对该模式认可度较高,既能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字图像处理;混合学习;学习通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
摘 要: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设计高校资产管理系统是很好的应用趋势,能够为高校资产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本文对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高校资产管理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设计了高校资产管理系统,并对管理系统决策模块的实现进行研究。资产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注重归纳与总结,不断改进完善数据挖掘算法,找出数据背后蕴藏的关联规则,以便挖掘结果更科学化,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数据
摘 要:建立信息技术学科“新闻3 1”主题社区,线上实现信息技术学科“新闻3 1”教学活动,线下开展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活动,是“互联网 ”进入教育的一种新型教学课型。  关键词:新闻3 1;教学模式;主题社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21-0089-03  “互联网 教育”行动计划引领了教育信息化,基于“互联网 教育”各种平台及终端成为热点,
摘 要:“慕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为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公共课教学、加强教学管理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慕课推广和建设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并提出下一步课程建设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慕课;高职院校;SPOC  中国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
名次 学校名称 网址 Alexa 名次 学校名稱 网址 Alexa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社区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的信息化已成为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有力支撑,成为建设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一环。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信息技术对社区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已经显现,但与新时代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此背景下,如何继续推动社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和整体思考。本文在对北京市社区教育信息化案例分析基础上,结合对
3月23日,“感知应用 创造价值”——2011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简称“DCN”)全国巡展在北京拉开帷幕。此次巡展活动将在全国23个城市巡回举办,是DCN开放合作、大力拓展渠道的重要举措。同时来自全国两百多家渠道合作伙伴参加了DCN渠道伙伴沟通会。  2010年,DCN专注教育、政府、运营商等细分行业市场,业务快速发展。在教育行业,DCN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为教育部主办的“2010全国职业院校技能
主持:马超勤  东汉末年,南昌有个名叫徐雅的儿童,虽然年仅11岁,但他聪明伶俐,善于辩驳,连大人们都很服气。  一次,有个叫郭林宗的老先生邀请徐雅到他家做客。徐雅刚踏进他的庭院,见老先生在叫一些人砍院中的一棵大槐树。  徐雅说:“郭伯伯,你瞧这树长着圆形的枝盖,挂满了墨绿色的叶子,像一个巨大的华盖,夏日遮掉骄阳,冬日挡住狂风,它显得那样生机勃勃,得天独厚,多么可爱啊!您却要除掉它,这不是太可惜、太
无论是舀起一桶海水还是咽下一口海水,无论看上去多么晶莹透亮,其实,你得到的都是充满动植物的“大观园”,其中一些动植物我们见过。而另外一些对我们来说则很陌生,很神秘。  当然,光凭肉眼我们很难看清它们的真面目,但在显微镜下,它们一个个就都显形了。瞧!这些水中病毒、海藻、细菌、小虫子、甲壳纲动物、鱼卵、动物宝宝和植物(如海草),就像一个浮游生物园,好不热闹。以下可是科学家在显微镜下见识过的浮游生物,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