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职语文教师,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整体素质较差,自我约束能力弱,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对我们中职语文教师提出了很大的要求,经过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研究,我认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分”而育之。那么何为分?如何分?这就涉及到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教学是以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师所采用。它的生命就是互助性和发展性,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能够生动、主动、活泼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那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科学合理分组,分工明确
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好的合作小组应保证每位成员都有参与的可能,这样各成员才能促进高级思维技能,实现知识上互补,形成合作的社会行为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将学生进行纵横向交叉分组,尽量避免单一分组带来的消极因素。采用纵横交错的分组方法就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一点希望。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实现“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有力手段。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整体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愿望。
小组的人数设定在4-6人,这个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人数而定,但要避免笼统而不明确的区域划分,杜绝学生因不能找到自己小组位置而茫然无序。学生的小组分工要明确,否则一个小组就成了一盘散沙,各自为战或者一异同战,都不能为教学的有效进行提供帮助。
教师应采取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形成不同组合的小组,可以按学习差异搭配、按性别差异搭配、按个性差异搭配等多种形式进行分组,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分组,可因时、因地、因人和主题而采取一种或多种形式。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中,学生是主体。
教师要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合作学习,要在学生个体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参加小组合作学习。因此,小组讨论交流时要采用轮流发言的方式,即小组群体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讨论,不要只听少数人发言,要让组内每一个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共享小组合作学习的收获与快乐。以小组发言和自由发言的方式展开讨论、思考、交流。加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马上会想到作者借此想表达的主旨是什么?这样就将一个抽象化的概念引发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去,学生的积极性就充分调动起来了,教学任务也在交流中顺利完成。
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踊跃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那些不善于言谈的学生说出对所讨论的内容的见解,要把焦点引向弱势群体,使弱势群体彰显团队精神。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重要。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提出合作学习目标,合作交流方式,教会学生合作学习技巧,当小组合作学习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可以参与到小组中去,和学生一起研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应是在和学生处于平等位置的前提下进行合作交流的。师生之间的情感更加愉悦、亲切,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分配中,要因人因生设定,不能过于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而忽略教学内容的挖掘,教学目标的设置难易度要契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开展多个小组的合作与交流,达到知识共享和解决疑难的目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忙碌着,也是教学过程成功与否的指引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把我文本的情况科学合理的设定教学程序,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钻研教学理论水平,博采众家之长,完善教学素养。
四、激励学生进行评价、反思
小组合作评价机制是保证小组讨论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是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而且乐于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既要有教学过程中的适当评价,又要有教学过程后的教学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自我评价和集体参与的反思评价。
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比关注结果更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注重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尽可能多地去发现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讨论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交流的能力,尽力去捕捉每个成员的潜在优势,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在评价中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寻找更高的发展目标。注重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又要重视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做到个体与集体的有机统一。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车辐中等专业学校)
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师所采用。它的生命就是互助性和发展性,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能够生动、主动、活泼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那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科学合理分组,分工明确
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好的合作小组应保证每位成员都有参与的可能,这样各成员才能促进高级思维技能,实现知识上互补,形成合作的社会行为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将学生进行纵横向交叉分组,尽量避免单一分组带来的消极因素。采用纵横交错的分组方法就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一点希望。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实现“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有力手段。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整体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愿望。
小组的人数设定在4-6人,这个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人数而定,但要避免笼统而不明确的区域划分,杜绝学生因不能找到自己小组位置而茫然无序。学生的小组分工要明确,否则一个小组就成了一盘散沙,各自为战或者一异同战,都不能为教学的有效进行提供帮助。
教师应采取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形成不同组合的小组,可以按学习差异搭配、按性别差异搭配、按个性差异搭配等多种形式进行分组,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分组,可因时、因地、因人和主题而采取一种或多种形式。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中,学生是主体。
教师要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合作学习,要在学生个体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参加小组合作学习。因此,小组讨论交流时要采用轮流发言的方式,即小组群体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讨论,不要只听少数人发言,要让组内每一个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共享小组合作学习的收获与快乐。以小组发言和自由发言的方式展开讨论、思考、交流。加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马上会想到作者借此想表达的主旨是什么?这样就将一个抽象化的概念引发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去,学生的积极性就充分调动起来了,教学任务也在交流中顺利完成。
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踊跃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那些不善于言谈的学生说出对所讨论的内容的见解,要把焦点引向弱势群体,使弱势群体彰显团队精神。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重要。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提出合作学习目标,合作交流方式,教会学生合作学习技巧,当小组合作学习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可以参与到小组中去,和学生一起研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应是在和学生处于平等位置的前提下进行合作交流的。师生之间的情感更加愉悦、亲切,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分配中,要因人因生设定,不能过于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而忽略教学内容的挖掘,教学目标的设置难易度要契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开展多个小组的合作与交流,达到知识共享和解决疑难的目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忙碌着,也是教学过程成功与否的指引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把我文本的情况科学合理的设定教学程序,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钻研教学理论水平,博采众家之长,完善教学素养。
四、激励学生进行评价、反思
小组合作评价机制是保证小组讨论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是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而且乐于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既要有教学过程中的适当评价,又要有教学过程后的教学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自我评价和集体参与的反思评价。
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比关注结果更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注重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尽可能多地去发现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讨论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交流的能力,尽力去捕捉每个成员的潜在优势,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在评价中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寻找更高的发展目标。注重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又要重视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做到个体与集体的有机统一。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车辐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