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塑料去了哪里

来源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328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塑料在自然界中的降解非常缓慢,降解周期一般为200至400年。目前,垃圾塑料绝大多数依然留存在自然界中,其中一部分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了海洋。
  但多年前科学家在海洋中考察时发现,漂浮在洋面上的垃圾塑料远比他们预料的要少,只及原先估计的10%。其余的垃圾塑料到哪儿去了?当时他们给出多种解释,其中一种猜测是海洋中或许存在某种会分解塑料的未知微生物。
  海洋中确实存在着许多会吞食塑料的生物,不过不是微生物,而主要是动物。
  鲸鱼是最广为人知的海洋动物。鲸鱼在捕食时,会把巨量的海水连带其中的杂质一股脑儿吞进肚,因此垃圾塑料被它们误食是很普遍的事情。由于鲸鱼的肠胃消化不了塑料,这往往酿成悲剧。
  2017年2月在挪威西南海岸,人们发现一头鲸不断地往陆地上扑,想上岸,看似十分痛苦。最终,人们对它实施了安乐死。这一异常行为引起了动物学家的注意。经过解剖,他们找到了让这头庞然大物如此痛苦的原因——在它体内,有大约30个大小不一的塑料袋,其中最长的袋子大约2.5米。从袋子上依稀可辨的文字上分析,这些袋子可能来自丹麦、英国以及北大西洋沿岸的其他国家。
  鲸鱼吞食塑料的后果触目惊心,不过从数量上来看,被它们吃掉的塑料应该不会太多。首先,目前在海洋中,鲸鱼的数量已经非常有限;其次,经过长年的暴晒和海浪的作用,大多数塑料已被分解成米粒大小的塑料微粒,塑料袋或矿泉水瓶等并非海洋中塑料的主要存在形式。
  一项调查表明,90%以上的海洋塑料都是直径不超过10毫米的小碎片,其中的“主力”又是5毫米以下的塑料微粒。据估计,在全球海洋中塑料微粒的数量可达15万亿到51万亿个,重量在9.3万吨到23.6万吨之间。塑料微粒正把海洋变成“塑料汤”。
  这些塑料微粒最让人担忧。据统计,海洋中至少有100多种鱼类和600多种无脊椎动物在吞食塑料,其中包括西方人比萨饼中的关键调料凤尾鱼。
  凤尾鱼是沿海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们吃磷虾,但自己同时是座头鲸、海狮、海豹、海鸟甚至人类的食物,所以被凤尾鱼吞食的塑料微粒将扩散到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甚至危及人类的食品安全。
  最新的研究表明,让问题变得更严重的是漂浮在水面的塑料微粒甚至会被带到深海,被深海鱼类吞食。而能让比重比海水小很多的塑料微粒沉到海底的是一种叫“幼形海鞘”的动物。
  幼形海鞘长不超过10厘米,看起来有点像蝌蚪。它们靠自身分泌的黏液过滤器捕捉食物。它们的过滤器直径可达1米,就像房子一样把它们罩在里面。漂浮在水里的颗粒物被“房子”吸附,然后被幼形海鞘吃掉。当然,“房子”用久了也有毛孔被堵塞的时候,此时幼形海鞘就会把它抛弃重建一个。被遗弃的“房子”则沉入海底,吸附其上的塑料颗粒也被拖入海底。幼形海鞘一般平均每3小时更新一次“房子”。
  幼形海鞘是海洋中过滤海水最快的浮游生物之一。在快速吞进海水的过程中,水里的杂质包括塑料微粒也不可避免地被它们吞进去。塑料微粒经过不同程度的消化之后,未被消化的部分會随着粪便排出,沉入海底,这样一部分塑料微粒就被带到了海底。
  研究发现,幼形海鞘的粪便沉入海底的速度约为每天300米,被抛弃的“房子”则能以一天800米的速度下沉。这些结果表明,幼形海鞘的粪便和黏液过滤器可以快速地把漂浮在洋面的塑料微粒运输到深海海底。所以,幼形海鞘才是让海洋中大量垃圾塑料失踪的真正主角。(据大科技)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钛人工听骨在鼓室成形术中重建听骨链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钛人工听骨赝复物植入进行听骨链重建的中耳炎患者27例(27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
脑卒中后患者表现出多种功能障碍,其中行走功能障碍最常见,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自理和回归家庭的第一因素[1-3]。因此,如何采取有效、高效的方法恢复患者的行走功能是脑卒中康复
人教版教材介绍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发生图解及影响,但未提及由变异引起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的特殊四分体构象,学生解决此类遗传学问题比较困难,基于此我利用乐高积木制作模型来直观地展示相关结构。  染色體组、多倍体、三体、单体等染色体数目变异子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而且容易遗忘和混淆。于是我建立软磁模型来直观展示、动态演示,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一、作品构造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2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患者行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预后质量。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90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90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预后质量优良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