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而德育不好则是危险品。不但无益于社会且危害社会。德育必须从小培养,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培养习惯,无论是道德习惯还是学习习惯。”培养小学生的健康人格需从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我校主要先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现状,针对现状采取对策,申报了苏州市“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在学校教学与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的实践研究”,并在全校范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常规教育,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强化道德认识,为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打好基础,学校持之以恒地开展“日查、周结、月评”的常规教育活动。
日查:每天由师生值周督导小组按年级根据文明礼貌、爱校守纪、集会纪律、仪表卫生、普通话等养成教育内容,全天进行细致检查,量化评比。设立文明礼仪、卫生安全监督岗,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周结:总结一周工作,表扬进步大的班级、学生。通过公布每周量化评比成绩,督促各班进行反思,找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班级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月评:开展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家长评,以共同明确待达标要求,以评价促养成,循序渐进鼓励评价提高,使学生外化行为转变为内驱力,实现学校、家庭、学生的教育思想大统一。
二、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各班每日:坚持晨读英语、背诵古诗,口算练习。每周:写一篇日记或读书心得。每月:各班进行一次学习情况评价,同学们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教务处要有计划地开展促使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活动。如:读书竞赛,口算比赛、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要严格遵循教学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每学期每位教师都撰写一份学困生转化案例,耐心细致、满腔热情地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三、家校联手,形成合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才是国民的最优化教育,为了能使学生在校养成的良好的道德品质、文明行为得以巩固,我校十分重视社区教育,特别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委会;定期召开家长会,转变家长的育人理念;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为了更好地密切家校联系,通过“家校通”这个平台随时与家长进行互动。学校还通过家长问卷调查的形式,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家长信箱、家长热线的开通为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放了一面镜子,校务公开制度也为家长、社会了解学校打开了通道,增进了家庭与学校、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理解,增进了家校感情。
四、利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面对底蕴深厚的香山,我们充分利用《香山风》教材,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深刻领悟香山文化所蕴藏的人文精神,从小养成勤奋学习、养好习惯、学好本领、服务家乡、报效祖国的壮志情怀。香山风,犹如一股清风沐浴着南沙小学校园,把优良的人生美德传遍校园每个角落。
特色主题活动一:体验教育,我是香山小导游。
学校组建香山小导游社团,帮助学生了解香山历史文化知识,加深对香山风景区风景名胜的了解,激发探究香山文化的热情。校导游队定期到香山活动,并在各中队进行流动演说,让队员评选出最杰出的导游,组成导游团,为香山游客进行免费导游。
特色主题活动二:环保教育,我是环保小卫士。
学校组织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爱我香山的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编写《绿色游香山环保倡议书》,在主要景点向游人发放,积极倡议爱护香山、环保游香山。
针对香山风景区冬季护林防火的要求,每年学校都组织开展以“护林防火,爱护香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教育学生爱林、护林,自己不做危险的事情。
特色主题活动三:红色教育,寻找先烈的足迹。
在校本教材《香山风》里,有一章节是专门介绍香山地区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名人。他们静静地长眠在肃穆庄严、纯洁神圣的“红色教育”基地——香山革命烈士陵园,香山革命烈士陵园正好在香山风景区内。学校紧密联系香山陵,加大教育力度,用“红色”来感染、熏陶、激励学生,带领学生“寻找先烈的足迹”,走出了一条“陵园—校园—课堂”的红色德育之路。
特色主题活动四:成长教育,我是香山好少年。
1.提出南小“十五好”。我们在全校开展南沙小学十五好少年的活动。班主任利用班会、晨会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制定不同的目标,开展教育活动。每周,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等途径表扬各班“好少年”的优秀事迹,树立榜样,激励其他孩子努力进取。
2.结合每年艺术节,学校开展爱家乡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唱一唱“香山好”、写一写“香山美”、画一画“香山景”、抒一抒“香山情”、编一曲“香山新童谣”、演一演“香山青青草”、评一评“香山好少年”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一定会对香山的现在与将来有所思考,从而点燃学生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热情。我们组织学生排练小品、课本剧、舞蹈,《哟西,香山娃》《香山青青草》《香山一叶草》等作品的问世,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而且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成长。
五、注重环境渲染,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学校无空地,处处能育人。我们深知环境育人的重要性,近年来,我校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香山文化,对校园环境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精心打造,力求以优美的环境熏陶人,以特色文化感染人,让“花草树木传情,让墙壁走廊说话”,真正使学校成为精神文明的窗口,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基地。
1.以“诚、勤”为核心,铸就校园精神之魂。
2.“三风”育人。悬挂在校园、班级、教师办公室醒目处,学校对“三风”的内涵认真地进行了詮释,制定了“三风”建设目标,将其明确要求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为,在不断践行中得到升华。
3.给教学楼起名。教学楼分别为“诚信楼、诚笃楼、诚勤楼”,学校食堂为“诚俭楼”。让无声的建筑带着思想行走,让学生在每天的生活中感受环境的美。
4.开辟“香山文化廊”,发挥其潜在的育人功能。香山文化廊充分展示了香山的秀丽风景、人文故事、历史传说,同学们每天都领略着家乡的风景名胜,感受着历史的远古文明及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大自然的秀丽神奇。
另外,教室走廊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的悬挂,绿化地竖起的育人标牌,室外宣传橱窗的布置,教室里黑板报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各室场特色化、艺术化的布置,使整个校园充满了以学生发展为主的育人气息。学校的道德教育渗透到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像无声的老师,又像亲密的朋友,时时处处教育影响着学生,约束规范着学生的行为。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浸染。
一、常规教育,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强化道德认识,为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打好基础,学校持之以恒地开展“日查、周结、月评”的常规教育活动。
日查:每天由师生值周督导小组按年级根据文明礼貌、爱校守纪、集会纪律、仪表卫生、普通话等养成教育内容,全天进行细致检查,量化评比。设立文明礼仪、卫生安全监督岗,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周结:总结一周工作,表扬进步大的班级、学生。通过公布每周量化评比成绩,督促各班进行反思,找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班级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月评:开展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家长评,以共同明确待达标要求,以评价促养成,循序渐进鼓励评价提高,使学生外化行为转变为内驱力,实现学校、家庭、学生的教育思想大统一。
二、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各班每日:坚持晨读英语、背诵古诗,口算练习。每周:写一篇日记或读书心得。每月:各班进行一次学习情况评价,同学们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教务处要有计划地开展促使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活动。如:读书竞赛,口算比赛、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要严格遵循教学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每学期每位教师都撰写一份学困生转化案例,耐心细致、满腔热情地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三、家校联手,形成合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才是国民的最优化教育,为了能使学生在校养成的良好的道德品质、文明行为得以巩固,我校十分重视社区教育,特别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委会;定期召开家长会,转变家长的育人理念;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为了更好地密切家校联系,通过“家校通”这个平台随时与家长进行互动。学校还通过家长问卷调查的形式,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家长信箱、家长热线的开通为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放了一面镜子,校务公开制度也为家长、社会了解学校打开了通道,增进了家庭与学校、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理解,增进了家校感情。
四、利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面对底蕴深厚的香山,我们充分利用《香山风》教材,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深刻领悟香山文化所蕴藏的人文精神,从小养成勤奋学习、养好习惯、学好本领、服务家乡、报效祖国的壮志情怀。香山风,犹如一股清风沐浴着南沙小学校园,把优良的人生美德传遍校园每个角落。
特色主题活动一:体验教育,我是香山小导游。
学校组建香山小导游社团,帮助学生了解香山历史文化知识,加深对香山风景区风景名胜的了解,激发探究香山文化的热情。校导游队定期到香山活动,并在各中队进行流动演说,让队员评选出最杰出的导游,组成导游团,为香山游客进行免费导游。
特色主题活动二:环保教育,我是环保小卫士。
学校组织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爱我香山的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编写《绿色游香山环保倡议书》,在主要景点向游人发放,积极倡议爱护香山、环保游香山。
针对香山风景区冬季护林防火的要求,每年学校都组织开展以“护林防火,爱护香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教育学生爱林、护林,自己不做危险的事情。
特色主题活动三:红色教育,寻找先烈的足迹。
在校本教材《香山风》里,有一章节是专门介绍香山地区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名人。他们静静地长眠在肃穆庄严、纯洁神圣的“红色教育”基地——香山革命烈士陵园,香山革命烈士陵园正好在香山风景区内。学校紧密联系香山陵,加大教育力度,用“红色”来感染、熏陶、激励学生,带领学生“寻找先烈的足迹”,走出了一条“陵园—校园—课堂”的红色德育之路。
特色主题活动四:成长教育,我是香山好少年。
1.提出南小“十五好”。我们在全校开展南沙小学十五好少年的活动。班主任利用班会、晨会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制定不同的目标,开展教育活动。每周,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等途径表扬各班“好少年”的优秀事迹,树立榜样,激励其他孩子努力进取。
2.结合每年艺术节,学校开展爱家乡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唱一唱“香山好”、写一写“香山美”、画一画“香山景”、抒一抒“香山情”、编一曲“香山新童谣”、演一演“香山青青草”、评一评“香山好少年”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一定会对香山的现在与将来有所思考,从而点燃学生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热情。我们组织学生排练小品、课本剧、舞蹈,《哟西,香山娃》《香山青青草》《香山一叶草》等作品的问世,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而且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成长。
五、注重环境渲染,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学校无空地,处处能育人。我们深知环境育人的重要性,近年来,我校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香山文化,对校园环境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精心打造,力求以优美的环境熏陶人,以特色文化感染人,让“花草树木传情,让墙壁走廊说话”,真正使学校成为精神文明的窗口,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基地。
1.以“诚、勤”为核心,铸就校园精神之魂。
2.“三风”育人。悬挂在校园、班级、教师办公室醒目处,学校对“三风”的内涵认真地进行了詮释,制定了“三风”建设目标,将其明确要求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为,在不断践行中得到升华。
3.给教学楼起名。教学楼分别为“诚信楼、诚笃楼、诚勤楼”,学校食堂为“诚俭楼”。让无声的建筑带着思想行走,让学生在每天的生活中感受环境的美。
4.开辟“香山文化廊”,发挥其潜在的育人功能。香山文化廊充分展示了香山的秀丽风景、人文故事、历史传说,同学们每天都领略着家乡的风景名胜,感受着历史的远古文明及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大自然的秀丽神奇。
另外,教室走廊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的悬挂,绿化地竖起的育人标牌,室外宣传橱窗的布置,教室里黑板报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各室场特色化、艺术化的布置,使整个校园充满了以学生发展为主的育人气息。学校的道德教育渗透到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像无声的老师,又像亲密的朋友,时时处处教育影响着学生,约束规范着学生的行为。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浸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