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华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幼儿美育活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o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活动背景
  节日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种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有深刻的寓意。有的是为了纪念某一重要历史人物,或纪念某一重要历史事件,或是庆祝某一时节的到来等等,如中国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等。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西方节日占据半壁江山,正是因为许多人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多,才会感到传统节日没意思。如果我们对传统节日的内涵有深刻了解,那么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就会大不一样。
  在幼儿绘画教学过程中,老师机械的教,孩子简单的模仿,不能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只是简单地复制。在幼儿工作中这是两个棘手的问题。如何利用丰富的活动,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快乐的创作是我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具体做法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从节日中最能看到一个民族的特色。”在幼儿园如何推广民族文化,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在不断地探索当中,我发现中华传统节日就是一种很好的载体,借助民族节日贯穿起孩子们的美育活动,既普及了节日文化又改变以往古板的美术授课形式,给幼儿美育活动提供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一)案例一:春分
  春分:早在4000年前,中国就有了春分立蛋的传统,当时是为了庆祝春天来临。
  在古老的传说中,春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据史料记载,春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以庆祝春天的到来。在春分这一天,我园各班都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首先老师介绍春分的由来,讲关于春分的民俗、传说,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找来各式各样的蛋,有鸡蛋,鸵鸟蛋,鹅蛋,通通来试验一下,完成春分立蛋活动,然后开始画蛋活动,孩子们发挥想象力,自己装饰自己的蛋,看到孩子们兴致勃勃聚精会神的样子,作为老师的我们很开心,能走到孩子们心里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二)案例二:端午节美工活动
  1.在端午节前几天,老师就和孩子们一起寻找关于端午节的民俗小知识,孩子们回到家可以向家长寻求帮助,教师布置一些和节日有关的场景。
  2.教师带领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由来风俗
  “小朋友们,今天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五月初五又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等。端午习俗主要有食粽子与赛龙舟,系长命缕。赛龙舟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各班老师可以选择一项有特点的活动重点进行讲解。
  3.孩子们根据端午习俗,选择并参加一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三)活动三:新年庙会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及传承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扫尘、贴春联、祭祖、拜岁、点爆竹、拜年等等。
  我们利用春节这一特殊日子,为孩子们组织了一场新年庙会,在这个浓缩的新年庙会里,孩子们做鞭炮、包饺子、制作糖葫芦、做宫灯,捏面人,各种有意思的美工活动,吸引着孩子们跃跃欲试,通过这种仪式感很强的活动,可以让中华节日在孩子的脑海里留下深刻记忆。
  三、活动成效
  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也就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华传统节日体现出的敬天法祖、人情味浓的精神特质即便在今天也是需要的。其实,正是因为许多人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多,才会感到传统节日没意思。如果我们对传统节日的内涵有深刻了解,那么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就会大不一样。就像我们的孩子,在开展这些民族节日活动之前,可能对某个节日的印象是模糊的,但是有趣的节日活动,自己动手制作某个美工作品,引发了他们浓厚的兴趣,节日不再只是一个名词,而是各项鲜活生动的艺术活动。
  此项活动的开展,也受到各位家长的欢迎,家长们都非常喜欢参与此项活动,奶奶妈妈争当志愿者来幼儿园教孩子们包粽子,在专业戏剧院的家长自愿来为孩子们讲解戏剧知识,我们这个幼儿园更像一个大家庭了,园所更具凝聚力。
  四、探讨
  以节日和美育结合认识民族文化,只是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的一小部分,中华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内容更是包罗万象,比如:书法、戏曲、中华武术、中华好诗词等等,都包含着方方面面的美育因素,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能否开展民族文化主题活动,分年龄、分时间扎实推进,把中华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贯彻的更透彻,是我们还在探索的一個园本小课题。
  总之我们将用更加虔敬的态度、更加投入的情感、更加丰富的美育活动过好我们的传统节日,让传统节日成为增进亲情、友情、爱情的良辰与佳节,让美育活动更具民族特色,让传统节日滋养我们的文化自信!
其他文献
一、小学思品学科本质的分析  斯宾塞认为说:“一个涉及一切其他科目的科目,而因此是在教育中应该占最高地位的是科目,就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而思品这一科目,正是这样。思品的定位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其中包含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涵盖了爱国主义、人文和社会主义教育,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等,将多方面滴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  这些年,美国最早发起的学科性核心素养,逐步传入中国。
期刊
“愉快”这个词总是让人不由自主心生向往。“愉快”会让你感到心情愉悦,充满干劲、“愉快”能激发人的潜能,完成自己都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那么当“教育”遇上“愉快”时,那将会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什么是“愉快教育”呢?倪谷音老師在《我和愉快教育》书中阐释道:“愉快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思想。愉快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为基本立足点,正确运用适应儿童年龄特点的教
期刊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日益复杂化的社会生活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已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中学生处于身体健康的最不稳定阶段,要通过正确的方式去引导。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心理
期刊
一堂语文课,是由教师和学生相互交往构成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既要考虑到教师“教”的活动,也要设计好学生“学”的活动。而且“学的活动”应该占据课堂的主要时间,活动的落脚点应该落在阅读和思考的行为上。而教师的责任主要是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指示或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学”设计呢?  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从备课形态开始改变,改造教案的撰写
期刊
一、引言  根据宝教党(2009)46号《关于加强青年党员教师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青蓝工程”2014级青年党员教师培训班,在区教育局党委领衔、区教育学院干训部和基层学校组织共同协作下,紧紧围绕青年党员教师“德业兼修、岗位成长,成为青年教师的领头羊”主要目标,针对2014年教育系统新录用的青年党员教師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时间历经三年,第一年以见习期教师培训为主,第二年以导师团带教教学实践为主,
期刊
一、案例背景  本课堂来源于一堂小学英语二年级教学课。使用的教材是《牛津英语(上海版)二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一课:In the sky。本课堂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课时以Dora和Boots为主线,两个主人公在放风筝和回家路上,看到天上的sun, moon以及star展开教学。所以本课时我以seeing in the sky为主题。情节创设富有童趣,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主要能让学生初步学习
期刊
当我接收8(3)英语教学任务时,自信的我曾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8(3)班的学生们从学习英语困境中走出。至今,我还能记得上课的第一节课我和学生的三个约定:做事要有原则,能做错事但不能重复相同的错误;成绩上要有目标,不能做最后一名;遇事不能退缩,有问题随时找我。当时同学们用信任、依赖的眼神看着我,给了我莫大的力量。一学期我们“牵手”走来,有过坎坎坷坷、争执吵闹、你哭我笑,也有逢凶化吉、
期刊
一、中国的“故事”  从我在的小班第二学期开始,原本每学期的“幼儿成长档案”变成了“宝贝成长记”,一位教师每周需要观察2名比较特殊的孩子作为观察对象(多动的、发展迟缓的等都可以),每周各写一篇案例,包括幼儿情况分析、背景与实录、分析与对策,连续写一学期,以及最后的阶段小结,对幼儿一学期做一个总体发展评价和后续的教育建议。  二、新西兰的“学习故事”  从我接触到新西兰学习故事起,我觉得它与我平常写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变化,要求从业者知识、职业能力不断提高,这就促使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和教学模式必须做出调整,认清和理清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和教学模式变化规律的本质,才能不断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任务 教学模式  工业经济初期,社会分工变细,技艺型劳动岗位增多,各种专业人才应运而生,但由于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所限,劳动技艺较为简单,职业岗位相对
期刊
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由于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我们大概连改错、补偿的机会也没有,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  孩子的黄金阅读期(5~14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