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瓦山和大瓦山人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249879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拜读税清静先生的长篇小说《大瓦山》之前,我便有了一个疑问:如果税清静没去大瓦山所在的金口河区挂职锻炼,那么他还能成功地写出这样一个以彝族百姓生活为主题的作品吗?我甚至怀疑,他很有可能根本不会知道在乐山还有一座大瓦山。可对大瓦山,我却是在很小的时候便知道了它。
  我的父亲幼年便生活在距离金口河区仅40多公里的乐山沙湾区,也算得上是半个大瓦山人了,即便如此,父亲也从没去过那座大山,尽管他从小就听说大瓦山的风景比沙湾的美女峰美很多。父亲之所以一直没去过大瓦山,原因有二:一是去大瓦山的路险,二是听说山上的彝族人似乎不好打交道,所以他对大瓦山始终是只闻其名,未临其境。小时候很多次跟随父亲回沙湾,过峨眉站后,火车上便会挤上来很多彝族人,个子瘦高,皮肤黝黑,披着长长的擦尔瓦,说着难懂的彝语。听父亲说,这些彝族人便是要坐火车回大瓦山了……我从没想到有一天会从小说作品中去了解它,认识它,尽管大瓦山早在近百年前就被一位叫欧雷斯特·亨利·威尔逊的英国植物家称为“东方的诺亚方舟”。
  我对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学作品一直没有很强的阅读兴趣,总觉得这类作品所描写的人和事离自己的生活太远。然而税清静的《大瓦山》却不一样,今年5月在作家们的微信群里突然看见了这个名字时,我的心竟不由颤动了一下。我立即想到税清静笔下的大瓦山,是否就是父亲当年对我说过的那座山?上网查了相关资料,我才确定无疑,小说《大瓦山》所写的正是发生在我父亲曾经生活的那片土地上的人和事。
  二
  一部优秀小说,所应具有的品质和因素应是好的题材,好的构思,好的情节,以及好的文笔。对于擅长小说创作的作家来说,要达到上述条件并非难事,不然根本就无法驾驭几十乃至上百万字这样浩大的工程。那么,除题材、构思、情节和文笔外,在小说创作中是不是还有更重要的因素决定其成色呢?在我看来,这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作者要用他的文笔在作品中植入什么样的人文关怀?换句话说就是作者要在作品中带给读者的思想启示和精神内涵究竟是什么。应该说,凡是擅长小说创作的作家,无不是在构思故事、情节编排和文字驾驭上具有超强能力的,但又并非每位这样的作家都能寫出优秀的作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品的思想内涵。
  初读《大瓦山》,我不敢说它就是一部很完美的作品,但至少在阅读的几天里,我连晚上失眠时也还在头脑里想着情节往后的发展和各个人物的最终命运等问题。由此可见,这是一部能抓住读者心的好作品。这样的抓住,又不远远只是作者用了很多很有看头的故事和细节。比如描写阿卓这样一个曾在少女时代做过奴隶的彝族女性,她对庄稼超越了生命的热爱,便在阅读过程中一次次让我有迫不及待想要知道她最终命运到底如何的冲动,也让我的心在阅读过程中一次次沉下去又浮起来。沉下去,是因为这个女人的苦难和不幸;浮起来,则是因为她在不幸和苦难的命运中,依然有她对生活的热爱。后来阿卓又被的莫曲柏老爷分别在黄豆和洋芋地里多次放翻按倒,每次被按倒完事后,老爷都会赏赐她一个粑粑吃,等到老爷走远以后,阿卓才敢吃粑粑,而且一边吃一边骂道:“曲柏畜生,你这个砍脑壳的,又糟蹋了那么一大片庄稼!”吃完骂完,将掉地上的粑粑碎粒尖起食指和拇指拈起来吃了,再把那些压倒的庄稼尽可能扶起来。阿卓扶庄稼时极其认真,就像扶起自己摔倒在地的孩子,有些庄稼枝干被折断了,扶起来又倒下去,她便找来树枝,将就庄稼叶子或杂草给折断的庄稼枝干进行外科固定手术。阿卓是那么心疼庄稼,以全部心血挚爱脚下这片土地,以至于她在丈夫重伤昏迷(她误以为丈夫已逝)之后,对别的事全都混沌不清,却依旧恪守着她的“庄稼卫士本能”。阿卓现在从早到晚都在忙一件事,她不停地到生产队的庄稼地里去检查,看到有庄稼倒了或者断了,她就想方设法把这些庄稼扶起来,谁也劝不住拉不住,一边扶庄稼还一边骂:“曲柏这个砍脑壳的畜生,又糟蹋了那么多庄稼!”
  对于这段深深震撼了我的文字,何开四先生作了如此评价:“阿卓,这个曾经被深深戕害、苦楚比欢乐多上数倍的女人,却以‘地母’般的宽容和深情,清醒也好,疯狂也罢,一直不曾砍掉自己身上的土地属性,这是她无可逃避的归宿,也是她灵魂深处最执着的爱。”这在何开四先生眼中“灵魂深处最执着的爱”,也是这个女人对生命最执着的爱呢?也许,在阿卓和那片土地上所生活着的千千万万和阿卓有着相同命运的人们看来,一个简单而又至高无上的真理是:庄稼长成后就会成为喂养生命的圣物,因此容不下任何糟蹋和侵害的行为!这是一种朴素的认识,但其背后难道不正是阿卓不管遭遇了多少不幸也依然深深热爱着生命的表现吗?难怪何开四会感慨地写道:“每当我读到阿卓‘扶庄稼’的情节,都会被感动得掉眼泪。这是税清静的神来之笔,相信作者也是一个对土地有着深厚感情的人,才会有着这般质朴又深刻的描述。”在我看来,这种深厚的感情,也正是作者对于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读到这样的情节,自然更能理解作者在作品开头时所写下的诗句:“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或许,在作者看来,不管是阿卓还是曲柏,又或者是从北京来到大瓦山,后来就在大瓦山生活了几十年,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大瓦山人的艾祖国,作为个体的生命,他们无论卑微还是高大,无论善良还是丑恶,都只能在历史长河中用生命占据一段稍纵即逝的时光。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曾经也一样发生在他们祖辈身上,就像一场只有起点却没有终点的接力赛,个人的生命只是扮演了其中的一棒,然后又把生命或者说命运的接力棒传递到下一个赛跑者手中。历史,也就是人类命运,难道不正是这样一棒一棒传递下来的吗?
  三
  读《大瓦山》,为我解开了不少谜团。我是在成都土生土长的人,我对父亲生长的那片土地,对父亲也从没去过的大瓦山和大瓦山上生活的人们,一直怀有几分神秘感——那里的风土人情,那里的生活状况,无不让我有诸多好奇。在税清静的小说中,我读到了那些对土特产描述的文字,不由感慨这位作家虽然只是挂职到大瓦山生活了一年,但他对大瓦山的感情和热爱,却和大瓦山人一样深沉!
  我曾经采访过一位在选秀节目上推销家乡土特产的大瓦山歌手,问及他缘由,男孩回答说因为他的家乡太美,也太贫穷,有太多的好东西却根本卖不出去,所以他很想让外面的人们更多的了解大瓦山,了解大瓦山美丽的风景和依然生活在贫穷之中的人们。如今,我又在小说《大瓦山》中读到了介绍大瓦山众多土特产的文字,我没把这样的文字看成是时下文艺界很时髦的广告植入,而更多是看作了一位作家的良知和担当。
  在那片土地上,税清静虽然只生活了366天,可我相信在这短短的366天中他一定走遍了大瓦山的村村寨寨,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了大瓦山上彝族百姓的生活,要不他又怎么能创作出这样一部情节丰满、人物性格饱满又鲜活的作品呢?作为一名有社会良知和责任感的作家,税清静先生才不会仅仅满足于创作出一部优秀的小说。我想,税清静在作品中植入大量对大瓦山土特产品的描述,一定是想让人们知道大瓦山虽然贫穷和落后,却是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他希望更多读者阅读了他的小说后,不只是对那片土地和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有所认识,还能通过这样的认识去更多地帮助和扶持那里的经济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想对于税清静先生,如果因为他的这部小说,可以让落后而贫穷的大瓦山赢得一些发展的机遇,让生活在大瓦山的彝族百姓能因为这样的机遇而在生活上有所改善,应该是比作品本身赢得的广泛赞誉更能让他感到欣慰吧。一位作家能拥有这样的情怀,又怎么会不让人肃然起敬呢?
其他文献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四川省十佳演员,现任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京剧研究院院长,成都市政协委员。  专工青衣,代表剧目有《四郎探母》《玉堂春》《凤还巢》《宇宙锋》《断桥》《贵妃醉酒》《杜鹃山》《沙家浜》等。2015年主演新编京剧《落梅吟》,饰演女主角梅表姐,是全国第一部以梅表姐为女主角的舞台剧,刘露大胆尝试,在京剧中加入了较多的四川元素,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川蕴京剧。  推荐理
太史公于《史记·孔子世家》中言:“余读孔氏书,想見其为人。”以其人德行风范,足以传世故也。八年之前,余于蓝天书画院,偶观书法一帧,启功体也。既具楷书之刚劲,又有行书之柔美。概而言之,遒丽也。问其人,则老书家康锦元先生也。余心慕之。继而得天果之介,与康先生相识、相交、相知焉。  书法肇始于文字,历甲、籀而秦篆汉隶,自魏晋而步入自觉之时代。至唐,则楷为世范,有“欧虞褚薛”之称;草登峰巅,号癫张醉素之圣
很多同学都说喜欢章鱼,那今天小编就教大家做个有趣的小章鱼吧!  准备材料:纸杯、剪刀、颜料、高光笔和假眼睛。  1.用纸杯剪出章鱼的身体。  2.给章鱼的身体涂上颜色晾干备用。  3.用高光笔装饰章鱼的身体,再粘上假眼睛。  這样一个有趣的小章鱼就做好了,放在书桌上是不是挺好看的?
2017年6月22日至23日,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织的“2017年度四川省文联业务主管的社会(民间)组织工作培训会议”在成都隆重召开。时值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之际,会议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关于“文联要加强联络,延伸工作手臂,加强对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的团结引导,把千千万万文艺从业者、爱好者凝聚起来,不断增强组织吸引力”的工作要求。
今年的雷雨特别多,天气像个顽皮的孩子,说变脸就变脸。  刚刚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那层层叠叠的乌云就铺满了整个天空,像海上翻卷的波浪,气势汹汹地涌来,又如千万匹黑色骏马齐头并进。这时,天空和大地被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原本蓝湛湛的天空,被乌云遮得严丝合缝。  起风了,远处的大树胡乱地抽打着枝条,田野里的玉米也被吹得弯下了腰,垃圾桶边的纸屑被风卷着漫天飞舞……突然一道闪电把天空撕破了一道口子,紧接着一
我画世俗市井之作,纯属“道听途说”的凡人凡语,细品之不无许多百姓生活中的哲理,它与之当今人群中的浮躁之气比尚有正能量之气。它犹如一剂降火中草药,吃下后浮躁之气大减。  我穿休闲之衣,吃粗茶淡饭,蜗居一斗室,走田坎土边之路。喜听他人摆龙门阵,抄写平民俗语,画平常无大气之作。他人喜欢或不喜欢无须挂念,亦不累于此,我画我的——这是我一贯的创作态度和风格。  我画世俗市井之作,纯属“道听途说”的凡人凡语,
金丝猴,又称仰鼻猴,中国一级珍稀保护动物,与大熊猫齐名,同属国宝,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动物名录》。全球第一只金丝猴是1869年5月由法国传教士、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A.David)神父在四川宝兴县科学发现的,其模式标本现存放于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金丝猴共有5个品种,除越南金丝猴在国外,其余4个品种主要在中国,即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怒江金丝猴。目前,全国川金丝猴的数
大唐卓玛的画面就像是一个又一个的幻境,她用一支支魔法之笔带领我们进入神奇的藏地,而我们情愿被她迷惑,跟随她的脚步、跟随她的色彩去寻找那片最圣洁的领域。  第一次认识大唐卓玛是在2008年地震前的那个春天,阳光明媚,一天中午我和几位同学拿一些画到杨瑞洪老师的家里,也就是在那个下午我们有幸见到了他的妻子——大唐卓玛。  在认识他们夫妇之前,我见过许多油画,大多都是教科书上中规中矩的写实油画,说实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