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有望靠验血预警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sh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自然》杂志在线报告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物是阿尔茨海默病最早期的病理特征,而今科学家终于发现了可预测它的血浆生物标志物,并有望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提前预警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目前,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水平只能通过PET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或是测量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水平来准确评估,医疗界急需一种更经济的低侵入式诊断工具。
  通过结合免疫沉淀法及质谱分析法,日本国家老年病学和老年医学中心研究团队此次测量了血液中多个β-淀粉样蛋白相关肽段的水平。他们用两个独立的数据集测试其方法——一个是来自日本的包含121个样本的发现类数据集;另一个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包含252个样本的验证型数据集。两个数据集的样本均来自人类,且都包括认知正常的个体、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个体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研究表明,通过不同β-淀粉样蛋白相关肽段的比例,以及一个综合“打分”,就能够准确预测个体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沉积水平。
  这些血浆生物标志物和目前的技术相比,侵入性低、更经济、扩展性也更强,有望广泛应用于临床。这些生物标志物能帮助医生判斷最合适的临床试验参与者,因此未来可用于鉴定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高危个体。
其他文献
直线滑动面法适用粘聚力小的土质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一般通过假设几个典型滑裂面,计算最小稳定系数,确定边坡的稳定性。直线滑动面法最危险滑动面直接解法可直接确定路基边
12月7日---9日,由中国蚕学会主办,广西蚕学会、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承办的中国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桂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蚕业界180多名专家、学者欢聚一堂,总结交流
水份迁移和温度场变化是引起路基冻胀融沉的直接因素。针对冻区高氯盐渍土,经水热场耦合作用后水份迁移和温度场分布规律进行了室内动态试验,研究了水热耦合作用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向冻结过程中,水份向温度较低的地方迁移,迁移量随土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水热耦合作用后的土体冻结强度有不同程度上升,提升后的强度随土体深度增加而降低,远离冻区端因盐晶析出导致土冻结强度有所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