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转运针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SD大鼠血压影响之比较

来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shaos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捻转运针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SD大鼠血压的影响.方法用捻转运针手法刺激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SD大鼠“足三里”穴,颈总动脉插管,通过血压换能器和多道记录仪记录血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捻转毫针速度为150转/分.结果捻转手法可引起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SD大鼠血压瞬时下降,血压下降在5~20秒内最明显,10秒时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分别为42.88±10.71mmHg和15.75±4.40mmHg ,并在捻转手法停止时至捻转后2分钟后恢复至捻转前的水平.结论捻转手法刺激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SD大鼠“足三里”穴皆可引起SHR 和SD大鼠血压瞬时下降,但捻转对SHR的瞬时降压作用明显优于对SD大鼠的瞬时降压作用, 两组大鼠的瞬时血压下降幅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针刺对机体状态的调整,病理状态下最有效.

其他文献
树突状细胞是体内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树突状细胞与化学性过敏关系密切,在化学性过敏原的检测中很有意义.本文扼要介绍了树突状细胞的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肝外血管阻断方法进行肝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和意义.方法 自2005年6月-2008年8月,对43例肝肿瘤切除术患者分别采用选择性肿瘤侧肝外血管游离阻断或结扎以及建立肝后隧道放置阻断带联合阻断法(SHVE)(19例)和Pringle法(24例)两种不同的阻断方式进行比较.两组肿瘤大小:SHVE组6 cm×6 cm~12 cm×12 cm,平均9 cm×9 cm.Pringle组6cm
自1983年首次在转录因子ⅢA中发现锌指结构以来,现己发现10多种不同的锌指家族,约占人类基因产物的1%.锌指结构由多个半胱氨酸和/或组氨酸组成,通过锌离子来维持结构的稳定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