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介导的NGF基因转染对爆震性听力损伤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来源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ce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人类神经生长因子β基因(human beta-nerve growth factor,hNGFβ)转染对爆震性听力损伤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30只白色纯种豚鼠爆震性耳聋模型,爆震后第7天,20只豚鼠经耳蜗底周鼓阶骨壁钻孔向外淋巴腔内导入腺病毒携带hNGFβ基因(adenovirusmediated hNGFβ,Ad-hNGFβ),10只豚鼠经耳蜗底周鼓阶骨壁钻孔向外淋巴腔内导入人工外淋巴液(artificial perilymphatic fluid,APF)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第1、4、8周取材,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结果 基因导入后第1周,可见Ad-hNGFβ在耳蜗内成功转染,耳蜗各回均有表达,第4周仍可见表达,但较第1周时减弱,第8周时未见表达.第4周HE染色显示,基因导入组螺旋神经节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d-hNGFβ基因在爆震损伤后耳蜗中能高效和较长时间表达,它对爆震性听力损伤的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有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未成熟树突细胞(imDC)在启动和调节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HIV感染导致了imDC的功能改变,进而促进了HIV在细胞间传播和有效逃避宿主抗病毒免疫.此文将着眼于imDC介导的病毒播散机制,对imDC表面分子、imDC和HIV之间相互作用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3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 31例经胃肠减压、激素、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0.8d,1例再手术后出现肠瘘,二重感染死亡.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在术后4~10 d,有肠梗阻的典型表现,经保守治疗可治愈。
端粒及端粒酶活性与癌关系的研究是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证实,人体多数恶性肿瘤中均能检测到活性端粒酶,而与肿瘤相邻的正常组织或良性病变仅为4%左右.因而许多学者认为,端粒酶活性可作为恶性肿瘤的标志和预后指标.由此设想用抑制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将有可能达到抑制恶性肿瘤生长的目的,为肿瘤的基因治疗开辟新的前景.一些学者在某些药用植物中发现可抑制端粒酶活性的天然成分,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肿瘤的治
细胞色素P450 3A家族(CYP3A)是体内重要的I相代谢酶,参与多种内源性底物和外源性物质的生物转化,同时在药物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手段的成熟和深入,一些研究成果显示CYP3A基因与多种肿瘤的易感性相关.CYP3A基因多态性导致不同个体间CYP3A活性的差别,从而对肿瘤的治疗及预后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