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创新能力,奏响美术活动中的主旋律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in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话题。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树立创新意识,逐步形成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有助于塑造完美的个性,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创新意识;美术;教学活动
  教师是勾画幼儿未来的使者,幼儿艺术活动是开发创新潜能的最佳形式。美术活动既为孩子带来了审美的情感、学习的乐趣,又是发展思维创新能力的切入点。儿童画这一特殊的艺术化语言展示的是儿童的内心世界,记录的是时代思维的最强音。
  一、营造创新氛围。激发想象力
  儿童最喜欢想象,也正是在想象中,包含着无限的创造性因素。因此,幼儿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应创造出具有创新氛围的学习环境,重视儿童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让儿童体验到美术创新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例如,把美术活动以娓娓动听的故事形式展开,是孩子的一大爱好。故事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生动优美的语言吸引孩子。故事对孩子来说有一种不可替代的亲和力,是幼儿绘画创造的源泉。例如,美术活动如果是关于绘画水果的,就讲一个和水果相关的《水果镇的故事》《水果屋》《水果汽车大赛》等故事。孩子们被动听有趣的故事所吸引,想想这故事中各种水果的语言与动作。教师实施切入主题,水果这么可爱,我们今天来画一画故事中的水果吧!看看谁画得最好看!学生在这样的创作氛围中,都跃跃欲试,在接下来的美术学习中更是认真听讲、仔细画画,学习效率大大提升。正如心理学家考伯所述:“正是儿童期的幻想引发,才形成了以后所有创造性活动。”
  二、尊重个体差异。呵护萌芽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儿童的创造力不同于成年人,在开动脑筋力求创新中,只要是原来不会的现在会了、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在自己或者他人的基础上做得更好的,都是创造的萌芽期。每一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的个性差异,教师应尊重差异、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在儿童的创新萌芽期细心呵护、循循善诱、耐心指导,帮助这颗创新的幼苗健康、茁壮地成长,让创新之花在美术活动中完成最美丽的绽放。尊重是教育的重要前提,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对待班里的每一位幼儿应做到:公正、公平看待幼儿;包容、理解愛护幼儿;赏识、激励赞赏幼儿,幼儿才会得到更多的关爱与尊重,创造能力的发展在早期阶段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要尊重孩子间的能力差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我们都知道,幼儿的能力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他们在各领域的发展速度也是参差不齐的,我们必须理解并帮助他们以适合自己的速度向前发展。
  三、体验创新乐趣。多元化评价
  当创新的果实硕果累累的时候,我们作为幼儿教师更应该为儿童的作品给予鼓励与表扬性的评价,帮助儿童在收获成功喜悦的同时,多反思常进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艺术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明确提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评价分为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美术活动中,评价行为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相互结合运用。教师的评价应以赏识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利用各种表扬、赞美的方式鼓励幼儿,对幼儿的美术活动进行积极评价,对提高幼儿学习自信心和兴趣很有必要,并且教师鼓励儿童时应该更多地注重鼓励的指向性,我们完全可以说:“瞧,佳佳的小鱼多别致,是不同形状组成的小鱼,我们还见过哪些形状呢?这些形状是不是也能变出小鱼来呢。”这样幼儿就能打消顾虑,创新想法用各种图形组成小鱼;儿童的自我评价可以使自己的作品描述、心得、体会,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相互评价指的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评价,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指出对方作品中的优点与缺点,被评价作品的学生应以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的态度对待同学的客观评价,有助于儿童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幼儿时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幼儿在绘画的想象力发展下不断涌现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幼儿美术活动中把教育的侧重点放在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上,通过正确处理好幼儿动手动脑的关系,让创新进发于幼儿的兴趣之中、萌发于幼儿的发散思维之中,形成幼儿的一种良好习惯。
其他文献
如何让年轻一代学会与人和睦相处,一直是年长一代关心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它逐渐地成为一个教育难题。本文旨在探究学校如何让学生获得共同生活的能力和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更是高校在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重大发展战略。高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评价七个方面的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
近年来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已经证实,社会变迁、社会文化背景对于儿童社会适应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作用。由于个体所处的生活环境总在不断变化之中,这些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对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也使得任务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人们需要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多项任务,在任务间切换,中断频繁发生给工作绩效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