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次全切除及盲肠直肠端侧吻合治疗慢传输型便秘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x_lp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结肠次全切除及盲肠直肠端侧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3年4月间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肛肠外科接受结肠次全切除及盲肠直肠端侧吻合术治疗的23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23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治疗,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尿潴留1例;无吻合口狭窄、腹腔内出血、腹腔内疝、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随访2月至7年,排粪次数维持在1~4次/d,无需加用止泻剂,排粪时间均可控制在5 min内,且无便秘症状复发。

结论

结肠次全切除及盲肠直肠端侧吻合术是一种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较为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由益生菌、谷氨酰氨、深海鱼油和能全力组成的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对腹腔感染患者术后免疫状态和胰岛素抵抗以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9月至2013年4月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96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按信封法分为治疗组(48例,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和对照组(48例,普通肠内营养)。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和第7天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对数化胰岛素抵抗指数
现代减重外科已从粗放模式向精准模式转变,精准腹腔镜胃旁路术这一新概念充分体现了人文医学、循证医学、微创化治疗等先进理念,以实现最小创伤侵袭、最大脏器保护、最低医疗耗费、最佳减重效果为理想目标。该理念必将有广阔前景,成为减重外科的主流理念。
目的探讨进展期低分化(G3级)胃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及淋巴结清扫数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07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并手术的484例进展期G3级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肿瘤浸润深度、肿瘤部位、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阳性数、淋巴结转移率和脉管癌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G3级胃癌患者清扫淋巴结数是否达到15枚对淋巴结转移数、淋巴结转移率、脉管癌栓、临床分期及5年生存
减重手术是治疗肥胖及其合并症最有效的方法,但其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明确。除了手术的限容和促吸收不良作用以外,胃肠激素、胆汁酸、脂肪因子、肠道菌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都可能是减重手术改善代谢的潜在机制。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腔镜外科接受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的82例患者(单纯性肥胖9例、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55例,非肥胖单纯2型糖尿病18例)临床资料,探讨该术式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及教训。结果全组无术后死亡患者,其中9例(11.0%)患者有并发症发生,其中穿刺损伤1例(1.2%)中转开腹行缝扎止血;吻合
目的研究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XELOX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郑州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46例中位年龄为70岁的晚期胃癌患者前瞻性地根据其对自体CIK细胞治疗的接受度分为试验组(自体CIK联合XELOX方案,25例)及对照组(单纯XELOX方案,21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学反应、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与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以及Medline数据库2003—2013年期间公开发表的有关胃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危险因素的文献,提取文献资料,采用RevMan5.0软件分析胃排空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9篇文献共9976例胃切除患者纳入分析,术后胃瘫572例(5.85%)。60
期刊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216例施行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118例,开腹组98例。比较两组术中与术后恢复情况及近期预后。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253.9±26.1)min比(206.2±23.9)min,P<0.01],术中出血量少[(138.4±34.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