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活用教材中的文本,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便是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一种形式。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缩写式
新课标指出:“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好多文本,都可以让学生进行缩写,感悟,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总之,缩写可以放在学习文本前,也可以放在学习文本后,还可以放在复习时。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扩写和续写式
新课标指出“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根据这一要求,我充分利用教材文本,对学生进行扩写和续写训练。
1.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合理的扩写。教材中有许多短小精悍,故事性很强的文本。为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学习这些文本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扩写。扩写,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使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更生动,更鲜明,凸显个性;让情节更曲折,更诱人,更跌宕起伏;让语言更准确、更生动、更优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表达,学会了构思,学会了如何再现当时生活的情景,真正在创新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给文本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初中教材中的许多文本,往往在结尾时“余音缭绕”,给人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我经常利用这一“空间”,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续写练习。当然,续写和扩写还可以在教材训练的基础上,安排迁移式训练,要么给学生一句话,或一个开头让其续写成文。要么给学生一句话,或一个简短的故事,让其扩写。这样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充分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
三、改写式
语文新课标提出“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進行改写。”根据这一要求,我在平时教学中做了如下创新练习:
1.新闻式。把教材中学过的文本,用新闻报道的形式再次展现,这样学生既复习了文本,又锻炼了写作新闻的能力。另外,也可以进行拓展式新闻报道:给学生一双慧眼,让其留心观察生活中或身边有意义的人或事,把“它”用新闻报道的形式表达出来。如学校召开运动会,可以让学生报道运动会的成功召开,可以报道某运动员精彩的瞬间等等。还可以报道学校中的好人好事,可以报道班级中的感人故事,可以报道家庭,社会刚刚发生的事等等。真正使学生由教材走向生活,真正领悟到写新闻报道的真谛,真正领会到了写作的乐趣,真正感觉到写作就是生活。
2.小说式。教材中的许多文本,比较短小,情节曲折,易于学生改写,如,文言文:《孙权劝学》、《夸父逐日》、《伤仲永》、《花木兰》等文本,可以让学生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发挥想像和联想,把它们改写成小说。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把诗词改写成小说。
3.戏剧式。教材中的许多文本,故事性强,易于学生表演,如:学过《皇帝的新装》、《我的叔叔于勒》《丑小鸭》、《羚羊木雕》等文本后。我要求学生在忠于原作的情况下,把他们改成课本剧,并由编课本剧的编者当导演,把自己编的剧本搬上“舞台”,在班内展示评比,看谁的课本剧编的好,有创意,比哪个导演指导的到位(好),看哪位演员表演的精彩,能表达出剧中人物的鲜明个性等。通过这一活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浓厚了,写作热情提高了,写作能力也提高了。
四、感悟式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纵观初中教材文本,正是一篇篇文本内容激励着学生,正是文本中的一个个人物形象感染、启迪着学生,在他们内心深处,总有一些欲说不能的想法看法。如果我们教师加以引导、点拨,便能很好的鼓起学生的写作风帆。
由以下学生的拟题和观点可见一斑:
看,学生拟题:《我的人生,我做主》《壮哉 我的理想路》《小起点,大人生》《为理想 足迹更重要》《历经风浪才能感悟到彼岸的风光无限》……
学生的观点:①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学会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就要学会像居里夫人那样有坚定的信念。②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会像郭沫若那样去追求理想,更会像行道树那样为人类奉献自己的人生。③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我要像行道树那样忍受人生道路上的各种痛苦,为人类做贡献,我也要学居里夫人,一生为理想而奋斗,努力。④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大写的人”,我愿做火,点燃熄灭的灯;我愿做灯,照亮夜行的路;我愿做路,引领他人走到黎明;我愿做路旁的行道树,夏日里献出浓荫……
当然,每册教材学完后,都可以这样进行写作。特别是九年级的学生,复习时,纵观“全局”,多册结合,采用这种命题写作方式更好。既复习了文本内容,积累了写作素材,又锻炼了写作能力,还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同时还能使学生有话可说,又有内容可写。
总之,在教学中,只要活用教材文本,并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锻炼写作能力,拓展写作空间。
一、缩写式
新课标指出:“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好多文本,都可以让学生进行缩写,感悟,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总之,缩写可以放在学习文本前,也可以放在学习文本后,还可以放在复习时。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扩写和续写式
新课标指出“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根据这一要求,我充分利用教材文本,对学生进行扩写和续写训练。
1.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合理的扩写。教材中有许多短小精悍,故事性很强的文本。为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学习这些文本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扩写。扩写,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使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更生动,更鲜明,凸显个性;让情节更曲折,更诱人,更跌宕起伏;让语言更准确、更生动、更优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表达,学会了构思,学会了如何再现当时生活的情景,真正在创新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给文本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初中教材中的许多文本,往往在结尾时“余音缭绕”,给人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我经常利用这一“空间”,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续写练习。当然,续写和扩写还可以在教材训练的基础上,安排迁移式训练,要么给学生一句话,或一个开头让其续写成文。要么给学生一句话,或一个简短的故事,让其扩写。这样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充分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
三、改写式
语文新课标提出“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進行改写。”根据这一要求,我在平时教学中做了如下创新练习:
1.新闻式。把教材中学过的文本,用新闻报道的形式再次展现,这样学生既复习了文本,又锻炼了写作新闻的能力。另外,也可以进行拓展式新闻报道:给学生一双慧眼,让其留心观察生活中或身边有意义的人或事,把“它”用新闻报道的形式表达出来。如学校召开运动会,可以让学生报道运动会的成功召开,可以报道某运动员精彩的瞬间等等。还可以报道学校中的好人好事,可以报道班级中的感人故事,可以报道家庭,社会刚刚发生的事等等。真正使学生由教材走向生活,真正领悟到写新闻报道的真谛,真正领会到了写作的乐趣,真正感觉到写作就是生活。
2.小说式。教材中的许多文本,比较短小,情节曲折,易于学生改写,如,文言文:《孙权劝学》、《夸父逐日》、《伤仲永》、《花木兰》等文本,可以让学生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发挥想像和联想,把它们改写成小说。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把诗词改写成小说。
3.戏剧式。教材中的许多文本,故事性强,易于学生表演,如:学过《皇帝的新装》、《我的叔叔于勒》《丑小鸭》、《羚羊木雕》等文本后。我要求学生在忠于原作的情况下,把他们改成课本剧,并由编课本剧的编者当导演,把自己编的剧本搬上“舞台”,在班内展示评比,看谁的课本剧编的好,有创意,比哪个导演指导的到位(好),看哪位演员表演的精彩,能表达出剧中人物的鲜明个性等。通过这一活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浓厚了,写作热情提高了,写作能力也提高了。
四、感悟式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纵观初中教材文本,正是一篇篇文本内容激励着学生,正是文本中的一个个人物形象感染、启迪着学生,在他们内心深处,总有一些欲说不能的想法看法。如果我们教师加以引导、点拨,便能很好的鼓起学生的写作风帆。
由以下学生的拟题和观点可见一斑:
看,学生拟题:《我的人生,我做主》《壮哉 我的理想路》《小起点,大人生》《为理想 足迹更重要》《历经风浪才能感悟到彼岸的风光无限》……
学生的观点:①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学会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就要学会像居里夫人那样有坚定的信念。②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会像郭沫若那样去追求理想,更会像行道树那样为人类奉献自己的人生。③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我要像行道树那样忍受人生道路上的各种痛苦,为人类做贡献,我也要学居里夫人,一生为理想而奋斗,努力。④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大写的人”,我愿做火,点燃熄灭的灯;我愿做灯,照亮夜行的路;我愿做路,引领他人走到黎明;我愿做路旁的行道树,夏日里献出浓荫……
当然,每册教材学完后,都可以这样进行写作。特别是九年级的学生,复习时,纵观“全局”,多册结合,采用这种命题写作方式更好。既复习了文本内容,积累了写作素材,又锻炼了写作能力,还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同时还能使学生有话可说,又有内容可写。
总之,在教学中,只要活用教材文本,并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锻炼写作能力,拓展写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