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浪漫主义时期乐队中小号的运用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aba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首先,本文对浪漫主义时期交响乐中小号声部的力度写法进行了介绍,包括强奏力度的扩张及弱奏力度的使用两个方面;接下来,又对浪漫主义时期交响乐中小号声部的旋律写法予以分析,分别对号角性旋律和技巧性旋律进行了赏析研究。在技巧运用方面,主要论述了快速的吐音和高音区音程间的跳进这两种方式。
  关键词:浪漫主义  交响乐  小号声部
   阀键装置问世并取得应用以后,使小号成为了浪漫主义时期的半音化乐器之一,具有十分丰富多变的音乐表现力。与此同时,在浪漫主义艺术潮流的影响下又给音乐创作的整体风格带来了深刻变化,小号形制与音乐主流风格的双重转变,使这一时期的作曲家尝试革新小号在音乐中的运用方式,并使小号声部的创作发生了变化,从而表现出了鲜明的浪漫主义时代特点和独特艺术风格。
   一、浪漫主义时期交响乐中小号声部的力度写法
   (一)强奏力度的扩张
   在浪漫主义交响乐的早期作品当中,小号声部使用“f f f”作为最强力度记号,但出现几率很小,如门德尔松在其五部交响乐中一共只使用了两次。说明此时期大部分作曲家并不强调交响乐中小号声部的强奏力度,而是更注重作品整体的均衡听感,因此仍带有古典主义音乐流派的影子。发展到了中期,小号声部的强奏力度开始走向革新。虽然一部分作曲家仍持谨慎的态度,但重视发展小号声部强奏力度的作曲家开始增多,瓦格纳就是其中代表。到了晚期发展阶段,交响乐中的小号声部的强奏力度已得到了普遍使用,如马勒就热衷于“ff”强度以上力度记号的运用,其作品往往给以人张扬和极端的印象。
   (二)弱奏力度的使用
   由于小号的音色比较响亮突出,因此在乐队弱奏时很难控制到位,这使得古典主义时期极少在交响乐中采用小号声部的弱奏。而到了浪漫主义时期,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普遍对音乐的色彩性存在强烈的偏好,因此原有的弦乐器主导的乐器配置方式已无法满足他们的创作要求。作曲家为了创造出新鲜的音色组合,使音乐呈现出更丰富的色彩,开始大力挖掘交响乐中每件乐器的潜能。于是,小号声部所属的铜管组便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开始用于一些乐思的陈述。例如,舒曼的《第二交响曲》的开头旋律就是由铜管组的弱奏来完成的,在完美融入弦乐组音响的同时,这种似真非真的空灵号角声又恰到好处地营造了创世之初的神秘氛围。马勒同样也是运用小号声部弱奏的高手,他的《第一交响曲》和《第三交响曲》都伴随着来自舞台背后的号角声,手法新颖别致。其中,《第三交响曲》第三章的一段独奏中,作曲家使用了“PPP”的力度记号,利用小号声部的弱奏,突出了奥地利山林的美丽风光和悠远宁静。
   二、浪漫主义时期交响乐中小号声部的旋律写法
   (一)号角性旋律
   在浪漫主义时代到来之前,号角性旋律往往在音乐特性上表现不足,而更倾向于表现仪式庆典场合的宏伟效果。由于交响乐在发展过程中对各种形式的旋律都有所吸纳,号角性旋律自然也得到了运用,而这给后世的音乐变革揭开了序幕。
   在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创作中,看似简单的号角性旋律完成了充分艺术化的蜕变。在力度记号的变换中,传统的单一音乐情绪受到了颠覆,而能够自由表现各种不同的性格。它既可以用来突出音乐演奏场合的庄严恢弘,也可用来表现神秘,甚至是完成歇斯底里状态的音乐表达。
   (二)技巧性旋律
   1.快速的吐音
   在演奏较快节奏的乐曲时,演奏者常常需要采用一种吐音轻松且灵活的方式,即“双吐”法。例如在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短号独奏就需用到这一演奏方式。旋律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了配合舞蹈,运用较短的十六分音符使旋律显得浪漫轻盈,从而与柔软的舞步相映衬。而后一部分则需要展示双吐演奏技巧,速度逐渐加快使气氛推向高潮。在柴可夫斯基的另一部作品《意大利随想曲》中,快速演奏的技巧被再一次应用。这段旋律首先将长笛与小提琴进行同度混合音色,随后再以圆号声部的副旋律与之相配合,接下来短号声部变换声调后将同样的旋律再次奏出,使得音乐更具有空间感。
   2.高音区音程间的跳进
   由于小号的高音区演奏难度较大,因此在以往的创作中会做出由低至高的渐变式处理。浪漫主义交响乐则突破了这一传统,在小号声部的高音区的运用方面更加大胆,经常采用无过渡或无准备的方式直接进入高音区。比如马勒的《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中运用的小号旋律,出现了两次十度的跳进,第二次甚至直接从#g跳到b2。他的《第七交响曲》中第五乐章中的小号旋律中的第222小节则是从e2跳到了c3,两音相差六度。这种跳进的演奏需要采用连音奏法,比吐音难度要大,需要演奏者认真把握。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浪漫主义时期交响乐中小号声部创作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了浪漫主义时期小号声部创作方法的革新给音乐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本文对浪漫主义时期交响乐中小号声部的力度写法及浪漫主义时期交响乐中小号声部的旋律写法分别加以介绍,对其技巧运用和创作特点进行了赏析。
  
  参考文献:
  [1]杨立青.管弦乐配器风格的历史演变概述(五—六)[J].音乐艺术,1987,(04).
  [2]列·古洛夫,马稚甫.交响乐队以及各种风格的管弦乐写法的发展——简单的历史回顾[J].音乐研究,1958,(04).
  [3]符方泽.交响套曲整体结构的重组性思维——关于马勒交响曲中的“乐章分组”现象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0,(04).
  [4]陈建华.交响乐队中的大管[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8,(02).
其他文献
摘要: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大支柱。  关键词:初中 音乐欣赏 创新 曲目  学生除了学习唱歌的知识技能外,通过欣赏音乐,可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养。尤其是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更能触动心灵,洗涤灵魂,为我们实施审美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提供大量丰富的内容。  在对本校初中三年级
摘要:钢琴艺术指导课是艺术院校的主要课程,在很多国家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方法、统一的教学模式,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钢琴家。国外对钢琴艺术指导的教育已经打破了艺术教育的范围,钢琴艺术指导课程已经成为普通教育。现在,我国钢琴艺术指导也受西方国家教育的影响,在课程、教学方法和体制方面都有所创新。在进行钢琴艺术指导教育时,值得人们深思的是对钢琴艺术指导课价值取向的探索,其将会促进钢琴艺术指导课的革新,促进
歌唱呼吸气息调控方式、方法自古以来流派众生纷呈,众说纷纭,各抒己见,观念各异,学术混乱,概念模糊,缺失科学真理,难辨真伪。而科学"Hāo"音发声法歌唱呼吸气息调控学说理论从
摘要: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高音难的问题往往得不到明显的改善,本人经过三十多年研究,在声乐教学中探索以“数学”、“物理”的创新理论指导教学,形成快速有效的高音技术训练方法。  关键词:声乐教学 创新 循序快进  笔者申报的课题《高校声乐教学中快速掌握高音演唱技术的训练方法》被湖北省教育厅列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通过这几年对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等院校专业声乐学生以及社会上的合
摘要: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最突出的代表。海顿早期的钢琴奏鸣曲是指从18世纪50年代到1766年的作品,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正从巴洛克时期向古典主义时期转变。海顿早期的钢琴奏鸣曲是对奏鸣曲曲式创新摸索的产物,为古典主义奏鸣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海顿早期的钢琴奏鸣曲,可以深入地了解奏鸣曲的发展过程,准确地诠释奏鸣曲。因此,本文主要从曲式创新、风格转变和技巧处
摘要:音乐教育促进心性与情感和谐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艺术欣赏、审美情操,是构建和谐、健康校园的催化剂,也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纽带与桥梁。在就业、生活压力日益增加的今天,音乐教育有助于缓解学生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构建和谐、健康校园背景下,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而探究音乐教育对构建和谐、健康校园的价值,最后提出了加强音乐教育对促进和谐、健康校园构建的策略。  关键词:音乐教育
艺术教育是我们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
摘要:应用型人才要求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以及人际交际能力。本文就目前普通高等院校钢琴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全面培养。  关键词:钢琴教育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各大高等院校逐渐将人才培养的焦点转移到以技术为主的战略目标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应用型人才能够将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
摘要:如何将实施教师的爱平实地再现到一个个问题学生的教学案例中,让问题学生增加自信,不轻言放弃。  关键词:钢琴教学 师爱 问题学生  爱是师之责,更是师之德。教育中融入了感情,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自身的价值,让学生从情感上更加愿意接近教师,在学习上更加乐意接受老师的点拨,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状态。  那么,我们该怎样去帮助这些在学琴之路上遇到问题的孩子呢?笔者认为,首先就是选对方法
8月8日,台北中山纪念堂,广东深圳历经8年精心创作的大型儒家文化合唱交响乐《人文颂》台湾巡演拉开序幕。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潮水般的掌声与欢呼声响起,2000多名中国台湾观众起立喝彩,难抑激动与喜悦之情。  继去年《人文颂》于“世界和平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巴黎总部奏响后,历经一年多的修改打磨,《人文颂》再次起航,在宝岛台湾演出3场。《人文颂》以音符、乐章及人声唱响华夏正音,以交响乐的形式对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