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满中国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b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12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
  中国地大物博,植被丰富,热爱大山大河的中国人,连探测器登月都会不忘记带点种子,我们从未停止过对每一株树苗的喜爱。在植树节时,有人拿起了铁锹,身体力行地为祖国绿化作出贡献;有人拿起了手机,在蚂蚁森林洒下一片绿荫,大家都在身体力行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1915年,为了改善中国林业不兴的窘境,林学家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人上书北洋农商部长周自齐,希望将每年的清明节作为植树节。同年七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北洋政府定清明节为植树节,并在政府和学校等机构中推广并号召大家植树。于是,中国正式有了“植树节”这个节日。
  其实,热爱植树并不是现代才有,早在我国古代就已流行,虽没有特定的植树节,也丝毫不影响人们对植树的热爱。
  相传人文始祖黄帝开植树造林的先河:黄帝战败蚩尤,建立了部落聯盟,定居桥山,教化桥山人民在临水靠山的半坡上砍树造屋。古人早早就有了环保的意识,孟子就说要“斧斤以时入山林”,这种意识朴素而坚定。《汉书》中明确指出:“斩伐林木,无有时禁,水旱之灾未必不由此也。”这直接提出了水旱灾害与乱砍滥伐的联系。
  在古代,种树和耕田一样,都能够维持生计。朱熹说过:“故于墙下植桑以供蚕事。”他提出要在种田的同时栽种桑树,用来养蚕,纺织衣物。除此之外,树还能成为致富传家的财富,《史记》中提到,那些有“山居千章之材。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以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规模树木的人,可以称之为“素封”,意思是说这些人虽然没有朝廷的封爵,但是因为这些大规模的树木,富有的他们能够比肩王侯。
  此外,就是在中国拥有悠久传统的行道树。早在两周时期,在郊野大路的两侧需要种植行道树,来标明道路的延伸方向。《诗经·小雅》中说:“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这短短的八个字,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简单明快的画面。 到了大一统的秦王朝,大修驰道,对于种树则有详细要求——“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如今,秦代的驰道上仍然是每隔三丈就有一棵青松,标记着秦人的规矩和雄心。自两汉魏晋南北朝以来,不仅行道树种类增加,范围也更加宽广。到了明清时期,甚至还出台了专门保护行道树的政策。
  古人种树还有一个另今人不太能够想到的作用,那就是作为军事屏障。
  其实,战国时期的函谷关就是一个例子。这一带的茂密树林,大大保障了秦国的安全。例如蒙恬在受命北御匈奴的时候,就在黄河一带构筑城塞的外面栽种了大量的榆树,再构建一层关塞。到南北朝时期,这道榆树林仍然存在且发挥着作用。到了宋代,当时的朝廷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北方压力,也修建了恢弘的防护林,既有榆树,又有柳树,以防备北方游牧民族南下。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又是一年植树好时节。
其他文献
墨汁充盈,白纸充足,钢笔如此幸福,我如此幸福。  我要写字,像鹰要飞,马要饮水,猫要吃鱼,太阳要发光。  我喜风花雪月,但是更愿意描述尘埃里的生活。我的纸上楼阁,总少不了人间烟火的伴随。  我在写字,花在开花,各不相扰,岁月静好。  我写到鸟——不是所有的鸟张开了翅膀就要飞走,总有一些鸟,张开翅膀,是为了表达爱意。  你数不清自己多少次停留在同一个梦境里,就像你永远无法知道,一只鸟一生会有多少次落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点整,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上海和台北、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等全球六地同步召开了全球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事件视界望远镜”的第一项重大成果,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的实拍照片。  我们知道,任何拍摄的设备都需要光线或电磁波照射物体后反射回设备再成像。而黑洞能把光线和电磁波都吸收进去,不会有任何光线和电磁波反射回来。人类连找到黑洞都十分困难,更别说拍摄了。那么,科
在这世上,大多数的美好,都是无中生有挣来的。  身边的作家朋友,几乎都有一份自己的本职工作,医生、老师,或是会计,踏入文学世界,不带目的,纯属偶然。他们之中,早的,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懵懵懂懂地写作,把稚嫩的作品细心誊抄在方格纸上,装入信封满怀期待地寄往杂志社;晚的,人过中年才算入行,不过从未觉得落败或慌张,某天亲眼见证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爱不释手间,心中依旧会溅起一瓣心香。  文学世界,是他们硬生生
最近,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举行,这是国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参与诺贝尔奖科学家最多的盛会,为亚洲之最。令人惊叹的是,在这些拥有“世界最强大脑”的大咖、大腕中,有一个来自上海的15岁女孩,她就是谈方琳。  谈方琳出生于上海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数学老师,受他影响,谈方琳从小就喜欢数学。  上小学后,因为数学成绩很突出,谈方琳在父母的建议下,参加了一些数学竞赛的补习班
从小我的学习成绩就不太好。简单的加减乘除算来算去,正确的没有几个;汉语拼音学来学去,很久才认全;就连音乐这样的美育课程,我都能因为五音不全而被老师批评。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天赋极差的我像只无惧无畏的独角兽,即便每天如此糟糕,仍旧乐观地和自己暗暗较劲,还偷偷地认为自己就是最强大的勇士。  长大一点儿以后,我开始慢慢地看清了整个世界。小学算是勉勉强强过关,而初中的我却把笨拙的模样表现得更为明显,该不懂的
我总是坚定地认为文物鉴定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一门技术,需要不断地锻炼,任何人离开这一领域时间过长,技术就会生疏,判断力就会下降。人不是神,不能先知先觉,所有知觉都是学习来的,敏感的知觉都是刻苦锻炼而成的。这不局限于文物鉴定领域,其他领域也是如此。  所以,我每个月再忙,也会抽出至少一天的时间向社会开放鉴定,目的就是保持与社会的交流,观察社会相关领域的动态,学习日新月异的知识。这有点儿像健身,持之以
理想与现实的冲撞或许是我们这代年轻人都要面对的迷思。身在南方小城,虽说不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但面对日新月异又浮躁不已的大环境,我内心的自我怀疑越发频繁和强烈。  与记者前辈聊天时,我打趣他道:“工资涨了没?”他羞愧地告诉我,工作十年,工资水平依然没达到勉强小康的标准,虽然被称为“无冕之王”,但那只是口头称号而已。  前辈出生于1966年,他曾告诉我,不可劝退的新闻理想才是可能实
在自然界,潜伏是掠食性动物的拿手好戏。  我想“潜伏”这个词,倘若用到鱼身上,也许算是回归本义。鱼潜水中,游着或伏着,应是鱼类的常态。潜伏其实也是某些掠食性鱼类的生存本能:找一个隐蔽的,便于观察、突袭处所,潜伏下来,静待目标出现,然后伺机做出致命一击。  淡水鱼类中,鲈和鳜均属于水中的潜伏者,其中鳜最典型。鳜鱼又称桂鱼,头尖口大,牙齿锐利,背隆起,背鳍发达,披一身黑点豹纹,长相凶悍,是典型的掠食性
周末,我和好友一起去了莱州的小草沟,这里以观赏银杏叶而闻名,满地的银杏叶营造了一种无比浪漫的气氛。只是望着不远处烟雾缭绕的屋舍,我不禁在想,这满地金黄的浪漫究竟是一地鸡毛生活的调剂,还是奢望?  或许对我们来说,这里就是诗和远方,我们厌倦了眼前的苟且,于是来了个暂时躲避。在我们生活的地方,没有这般浪漫的情景,于是我们不顾旅途劳累,想让这里的清风明月涤荡一下我们疲惫麻木的心灵。那么,对于这些村民们而
去年整个春天,我都陷在一个问题里——我该如何与我的大学时代告别?  毕业季是一坛酒,还未拆封,味道已经渗透空气。我的心是春阳下的树梢,总是蠢蠢欲动,我想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比如流泪。可怎么哭才好呢?像所有青春电影那样,一边泪流一边咆哮,将书本撕成一只只白鸽抛向天空?或者做一回偶像剧女主角,哭得梨花带雨,我见犹怜?我睁大眼睛,抿紧嘴巴,把所有伤心的情节在心里回放无数遍,眼睛却始终干燥如烈日。  从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