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问题的背后,往往是人性的问题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en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诸多疯狂行为,确实已使许多家长精疲力尽。当下,可以说围绕教育有多少种方面,就有多少种疯狂,它几乎已演变成一场运动,无数的人被裹挟其中,身不由己,晕头转向,张惶失措。
  但这样的责任真的可以都推给“教育体制”吗?把板子打在高考上,或打在“教育不公平”上,似乎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但这样打板子,于问题解决来说也许片面,往往也陷入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无效困境。
  制度是中性的,制度中的极端效率和极端缺陷其实都是“人”操作的一个后果。当前人们谈教育中的弊端时,似乎从上到下人人都是无辜者和受害者,既然没有一个具体的人是“制度”本身或制度的形象代言,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其实,所有的人都是“制度人”,制度下的“受害人”,同时也是“制度”的推波助澜者。感觉受害越深的人,往往越成为推波助澜的发力者。
  我认为,看待当下中国许多教育问题时,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家长对教育认识的浅薄和自身的焦虑感。教育上的许多困惑,与其说是无奈,不如说只是出于盲目。盲目的缘由,一部分是家长把自身的焦虑和迷茫转移到下一代身上,其结果,是把教育制度中的不足无限放大,然后被反弹力击中,深受其害。
  以择校为例,这种疯狂行为的基础,一方面是家长把教育理解成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把教育的功能太多地赋予学校。而忽略家庭的强大作用;另一方面对当下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看不清,对儿童心理也不理解,用力过度,表面上看做了很多,结果却可能是得不偿失。
  为了选择“优质校”,很多孩子早早过上寄宿制生活。家长把教育的希望寄托给学校,却不知道,早早地让一个孩子离开家庭,把他抛入集体生活中,会导致儿童早期的情感发育的损伤。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弥补这种损伤。
  有些学校,原本教学质量很差,人们避之不及,但被名校收编后,家长们立刻趋之若鹜。其实,葱头放进花盆里变不成水仙,胡萝卜穿上锦盒也不会是人参。如果一所学校只是复制了校牌,其中人的素质没有提高的话,它的教育就并没有真正的改善。教育是如此依赖教师个体素质的一项工作,但这种素质,恰恰是最难复制的。
  我曾接到过一封家长的来信,这位妈妈看中了一家幼儿园宣传的理念,素质培养、生活自理、身体锻炼等,将三岁的女儿送了进去。然而在“全托管”的教育下,孩子与家庭之间的亲情被割断了,孩子的确有了很强的自理能力,但在另一方面,郁郁寡欢,很怕出错,始终生活在压力之中,甚至小小年纪就跟妈妈多次说“想自杀”。悲痛中的妈妈终于明白,将孩子的教育和人格培养完全交给学校或教育机构,其实也是种不负责任的选择。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完善,它的社会性的深化,并不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强。如果整个社会没有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所以,学校教育固然对学生影响深远,但学校教育无法解决一个人成长中的所有问题。制度问题的背后,往往是人性的问题。世上没有完美的制度,坏人会钻制度的空子,好人会修补制度的不足。所以,欲推动社会进步,一方面是推动制度的完善,同样重要的,是人性的改良,而这种改良,要从家庭做起,从家长做起,从基础做起。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教育何尝不是如此。有明确的目的固然不错,但若没有掌握实现愿望的方法,本末倒置,结果也可能是南辕北辙。上不了好学校,一次成绩落后了,孩子在某个阶段不如别人……或许在那时看来,是会让人有些气短,然而放在更广阔的人生来看,这些不过都是短暂的,甚至都不是最关键的因素。作为家长,与其做大量短期的、可见的、可量化层面的努力,是不是也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我的孩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对他一生有用?对他的未来更好?
  教育的真正作用是完善自己,对孩子如此,对家长亦然。在养育下一代的过程中,需要家长不断付出和改变自己,甚至将自己的整个人生参与进去,正因为如此,为人父母才是一项值得尊敬,同时也充满欢乐与惊喜的工程。与为不可知的未来焦虑相比,努力做好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其实已经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这是自己完全能操控的部分,也是最可靠、最见效的途径。
其他文献
艺术品投资在通胀预期中地位凸显,价值也在理性回归    2009年第四季度伊始,通胀预期仍居高不下,艺术品与黄金再度成为投资热点。然而一夜暴富的神话已经过去,挤惯了储蓄窄路,又经历了股市、楼市过山车历练的中国投资者,走进了现代理财的入口。  波动的投资市场没有“硬通货”,也没有捷径可走,古瓷片收藏专家白明说,“景德镇烧制瓷器,要经过72道工序,它的升值过程也是如此。”    艺术品投资不能“捡漏儿
中国公民马军成为有环保诺贝尔奖之称的戈德曼环境保护奖2012年度获奖人,他认为,中国的环境问题既多又严重,从事环保工作的人需要付出12分的勇气和耐心,有时则需要怒目金刚舷窗外,灰霾愈发浓重,灰色的城市轮廓由远及近渐渐现形,马军知道,北京到了。14个小时的长途飞行,让大洋彼岸华盛顿清爽的空气和一望无际的蓝天此刻
2013影响中国年度企业家获奖:万隆 提名:褚時健/王小川获奖理由★作为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涌现出的第一批民营企业家,73岁的他带领企业再次攀登上了新的高峰:2013年,他凭“小猪吃大猪”的气魄,以7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最大的猪肉生产商。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的曲折路途上,他完成了一个本土企业家的蜕变:从“屠夫”变身为资本玩家,在国际并购舞台上演绎了令人憧憬的“中国故事”。通过收购,他和他的
2012年初,美国共和党以首场总统初选开启新的一年,也拉开了将时跨一整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两党鏖战的序幕。  马萨诸塞州前州长64岁的米特·罗姆尼成为共和党初选首战的胜利者,但同时也身陷同党竞争者的“围攻”之中。在第二场初选即将开始之际,竞争者们一齐把“枪口”对准了这位初胜者,为的是试图阻止其继续增长的优势,从而避免自己过早地被淘汰出局。  “我对罗姆尼2013年入主白宫毫不怀疑。”米特·罗姆尼在艾奥
近日在电视上看到彩色胶片巨人柯达公司轰然倒下,禁不住想起去年游览柯达总部罗切斯特的经历。  去年5月的一天,我们去美加边界的千岛湖玩,归途中给一位老朋友打电话,她很高兴,邀请我们到她家做客,因为这是当地最好的季节。于是我们临时改变行程,由向南改为向西,前往一百多英里外的纽约州罗切斯特城。  朋友家位于安大略湖南岸一个安静的小区。她在门口迎接,我开玩笑道:“多年不见,你怎么不见老?还是这么吹弹可破,
1962年,我妈第一次走出小乡村,背着被褥卷,也许还拎了一土布袋热红薯,搭汽车,转火车,再汽车,从河南出发,去武汉上大学。半个月之后,她写信给她的妈、我的姥姥:“同学们都有蚊帐,我没有。”姥姥回信:“蚊帐是什么?”  我妈详详细细写给她:“一种很稀很稀的棉布,和床一样长一样宽,高度比两张床之间的距离多一些。”我妈用线量的尺寸,三根长线就是三个尺寸。  没画图吗?蚊帐有一面是要开门的,没画图怎么说得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河流是一个意义丰富的对象。《易经》多有“利涉大川”的话。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河流蕴藏了中国人的历史记忆和人生圆满之想象。从南北朝开始,南北中国之间的关系更是以文明自任的中国人的伤心之所,桓温北征,感叹“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宋时抗金名将宗泽临死前大喊三声:“渡河渡河渡河”。慧能渡江,辞别师父,“迷时师渡,悟时自渡。”……至现代中国,西南联大更上演了南渡北归的历史
在教材争论问题上,法官裁决奉行的是民主政治关于“好生活”的原则,那就是多数人说了算,但同时也保护少数人的权利    法律有欺软怕硬的特点,一方面是所谓的“法不责众”,害怕多数人,另一方面是欺凌少数人。少数人只要被说成是“极少数人”或“一小撮”,再有理的正当要求,也会被说成是“无理取闹”。真正的法治,它的是非判断依据应该是法律本身,而不是“极少数人”或“无理取闹”这类情绪性判词。  在美国,常常发生
“这份纲要很重要,是全国人民全面参与讨论、制定的,大家也都能看到。作为部长和公民,我自己就多次参与过纲要制定的讨论,我在居住的社区参加过居民讨论,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也多次参加过高层讨论。我掌握的数据是差不多800万古巴人都对纲要提出过意见。”古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常务副部长卡洛斯·杰西·马特乌斯·佩雷拉(以下称佩雷拉)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说。  他手中拿着的16开大小的手册正是古共六大去年通过
200多名动物保护志愿者经历15小时,在京哈高速上将一整车即将被送上餐桌的狗全部救下。营救成功后,志愿者热情高涨,然而真正的考验,却在喧嚣之后;狗事的解决,仰赖的是人事    狗,到处是狗。在东兴动物医院,几乎每间动物病房里都被狗占据了。  志愿者熊熊正在照顾一只刚刚治愈的中华田园犬。她每天都要来到医院给这只常说的“土狗”喂药,她甚至给这条并非她的宠物起了个名字:二妞。  二妞是4月15日在京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