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答中学历史材料解析题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yq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解析题是近年来在中考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其所占分值较大,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学科知识迁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题型。它新颖、灵活、多样、区分度强,本身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材料超出了课本内容,但又没有完全脱离课本,而是课本内容的合理延伸。正因为其独特的考查功能,许多学生在考试中无从下手,失分严重,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这种题型呢?
  一、读——解题的基础
  阅读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切不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读题时注意以下几点:
  1.先明确所问的问题。问题是围绕材料设计的,读材料是为了解答问题。先弄清题目的要求和要回答的问题,然后再去读材料,带着问题去读,其针对性比较强。
  2.阅读材料的步骤:(1)先读材料的出处、题目、提示语、表格等。为什么呢?因为这部分内容文字少,读得快,可谓一目了然;且给的信息多、启示多。这部分内容往往给出了材料的主题、时间、作者、文献名称、背景等信息。因此读这部分内容我们可得到如下启示:①对材料正文的内容大致了解;②可以粗读或浏览材料正文,直接作答。(2)读材料正文,读懂显性信息。所谓显性信息,就是由材料直接反映出来的历史事件及经过简单分析就可提炼出来的信息。所谓读懂显性信息,就是根据材料的内容,概括出材料的大意。
  二、找——解题的关键
  “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出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找”和“读”往往交织在一起,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
  1.从材料中找出有助于解题的信息。通过阅读材料找出每段每句的含义,抓取关键词语如时间、地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等,排除无效和虚假的信息,层层剖析,达到“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效果。
  2.找出材料与教材的关联。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多新,必定与课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中的重要史实和观点相对照,确定材料所述与教材的具体章节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教材联系在一起,回答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材料解析题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材料形式和设问要求。认真阅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因为,“论从史出”,结论要从对材料的发掘、升华中得出。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然后从设问的行文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通过推测判断,得出答案。
  三、答——解题的落脚点
  在做好前两步工作后,“答”可以说是胸有成竹了,但在答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答好第一问。每道材料解析题基本上有多个设问,问题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着的,而第一个设问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着下一问的作答。因此,第一问作答时一定要仔细推敲,既要考虑材料的显性含义,又要分析材料的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面,力求全面准确。
  2.针对不同材料确定答案。对于基础材料回答时必须恰当、准确、精练;对于提炼信息式材料万万不可遗漏要点,拿不准的宁可多答一些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组合材料题作答时一定要考虑相关材料、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材料题要注意辨别、认识和批判,注意分析材料作者的阶级立场及对历史事件的主观判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解答问题。
  3.注意得分点。中考一般情况下是采点给分,所以要结合分值巧定答案。例如:如果某一问是4分,很可能要求答2个或4个要点。
  4.答案观点明确,简明扼要。材料分析的每一问只有1分或两三分,所以问什么答什么,不需展开论述。
  5.注意用字、用词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我觉得做材料题得立足于材料,再联系课本中讲到的知识,在脑海之中联想一下,再组织文字表述;文字务必简要、概括大意。总之,解答材料解析題,只要掌握解题技巧,以不变应万变,无论命题者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上提出问题,都能应付自由,都能做到事半功倍,取得好成绩。
  (作者单位 河北省藁城市第八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促进小学生身心稳定发展,小学班主任要积极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行业向素质教育倾斜,并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和思想道德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教育中,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底蕴的同时,有效地将班主任管理与小学语文教育相结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班主任管理 结合策略 必要性  在学生正确情感价值观形成与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中,小学班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好教育工作的创新是推动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也是实现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重要方法。文章以小学语文课堂为基础,先对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创新要求进行简要分析,之后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创新策略展开讨论。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创新,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已经成为小学语文学科的主要目标。然而,从当前的小学语
摘 要: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开展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基础,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民俗文化教育能够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更有利于小学生“三观”的建立和发展,所以将民俗文化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就需要对相应的渗透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民俗文化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渗透策略  从实际上来看,优秀的民俗文化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并对青少年的世
摘 要: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丰富的阅读积累,可以让写作变得更加容易,更加得心应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便成了教学的重点。但是由于写作教学方式枯燥且单一,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读写结合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许多
摘 要:新形势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和完善。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字词句的提升,为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读写结合教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一方面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本文首先提出了需要探究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当前的现状,实现读写结合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良好应用,完成学生综合性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小
摘 要: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微课程一度成为研究的热点,尤其关注如何提高效率、如何能够科学地开发和设计微课程等领域。同时,有关微课程的研究也已经从关注“形式”转变为注重“质量”。随着微课程在各个学科中广泛应用,当下其已经成为学校课程改革中较为关注的路径之一。小学语文因其学科特征具备与微课程结合的可能性。因此,如何把握小学语文微课程开发的正确方向和应用效果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
摘 要:叶澜教授把评课过程称之为“捉虫”。其实,没有问题的课堂是不存在的,平时的教学研讨中,我们更多的是听别人的课,评别人的課,或者听别人的评课。其实,真正地走进自己的课堂,进行课后自我深度“临床”诊断,可以使教师更直观地认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着重探讨的就是如何通过“录音—自评”式教研,使教师在自我监督和反思中,通过不断改善不恰当的教学行为、方法和策略,逐渐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关
摘 要: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注重生存教育。然而,在社会转型和网络文化盛行的背景下,小学生易受网络文本的负面影响,对生存的认知产生偏离。为此,将生存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当中,有助于帮助学生感悟审美的真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核心素养。  關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范畴。新时代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存教育,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