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档案建设浅议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学档案则是对这一中心工作的永久记录。完整的教学档案,反映着学校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监控的流程,它对推动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教学研究,加强教学评估,以及维护学校和个人的合法权利都有着重大的作用。
  一、教学档案建设意义
  院系级教学档案,是加强院系教学管理不可缺少的手段,并且在教学管理中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学档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记录和成果,而且是教学工作中可供借鉴的知识宝库。院系在研究改进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时,经常需要查阅教学档案,用以总结规律,发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为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学院科学化管理水平服务。教学档案是教与学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历史的见证,具有真凭实据的作用。
  1.教学档案建设有利于教学管理和教学秩序的规范化。
  从教学档案的形成过程来看,教学档案是教学材料的汇集、整理,是教学工作中点点滴滴的统一体。教学档案的完整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所有的文字材料都是教学档案的基础,如教学计划、课程安排表、教学检查情况、教学总结、毕业环节、试卷分析、标准答案、实习计划、实习总结等,这些材料必须完整,通过整理分析,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工作必须加以思考、分析、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按要求归档。其归档结果真实记录了教务处和各院系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实际,可以作为领导和教师了解教学情况、总结教学经验、制订教学计划或处理问题时的依据。同时也为学院的各级党政领导及教学管理人员在制定决策、实施计划时,必须切实熟悉、了解和掌握过去及现在的教学情况材料,使教学改革和教学秩序在原有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切实保证教学管理的连续性,使教学质量保持稳步提高。
  2.教学档案建设是高校教学评估工作的重要基础。
  2004年,教育部对全国高职院校全面开展教学水平评估,根据教育部教学评估的指标体系,它主要是从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及利用情况、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学风和教风等方面对教学质量进行分析。教学档案是教学评估工作的主要检查对象之一。教学档案能够反映院、系两级的教学管理活动、各系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是院系办学特点和办学水平的真实体现。
  3.教学档案建设增进了信息交流。
  教学档案的建设,给大家创建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在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培训中,教学档案是交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不断地产生着新的教学文件材料,这些文件材料归入教学档案中,形成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的信息宝库。这是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估的信息源,是师生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依托这一信息库,可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教学信息网络,供广大师生查询,并进行教学、科研信息交流,还可为进一步扩大校际间的交流提供广阔的信息平台。
  4.合理的建立、利用教学档案,可以提升工作的效率。合并教学档案资源,建立相应的信息中心,改变了以往的需要信息现汇总的常态,可以由日常的积累汇总,形成数据库,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并且教学信息库的建立,一方面能够积极准确的提供数据资源,同时也可以让数据资源共享,在申报精品课程、教学团队、课题项目等情况时,可以提供出相应的佐证。并且电子信息库在查找信息时,可以缩短了查阅的时间。
  二、教学档案建设的现状
  (一)教学档案管理不标准,档案收集不系统。
  从许多高校的实际情况看,由于教学管理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档案培训,不懂档案管理业务和要求,致使教学档案管理虽有标准,却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同时,教学档案收集不系统、不完整。关于教学工作的文件、文件管理,档案、档案管理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监督、指导和协调,出现了文件的形成与归档脱节,导致档案管理混乱,极不规范。有些单位教学档案记录缺项,学校领导听课却没有听课记录;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却没有规范的会议纪要;教研室有青年教师培养部署,却拿不出像样的培养规划和总结。
  (二)有关职能部门档案记录不一致。像学生出勤考核、学生违纪、学生参加党课及社会实践活动、学籍变动等情况的记载存在着部门之间记录不一致的现象。一些教学档案记录存在“有终无始”,缺乏完整性现象。
  (三)文件管理有标准而不执行。文件与档案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两者密不可分,档案是由文件转化来的,文件是档案的基础和源泉,要想使档案工作标准化,文件必须首先要实现标准化,可是从目前情况看,文件在标准化建设方面相对地落后于档案工作的标准化,严重地影响着档案工作一体化、标准化的推行。
  (四)没有很好地遵循教学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现行的档案管理标准中,档案一般分为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人事档案、声像档案、磁性载体档案及其它专业档案。但在调查中发现,有许多档案员在潜意识里总认为,单位只有文书档案而没有其它门类的档案概念。把文书档案当成了档案的代名词,这样一来就造成大量的教学资料、教学工作的照片等材料不能及时归档保存。
  (五)教学档案管理缺少应用性。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方式往往是建档入库,注重保藏而忽视其应用价值,缺少开放性。由于对教学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价值认识不足,教学档案管理归类工作常常在半封闭的系统中进行,形成了与高校其他部门相对隔绝的状态,其服务模式是一种以收集、保存、借阅为主的模式。通过案卷目录、索引来反映档案信息,需要人工查档来传递信息,服务形式呈现被动性,缺乏多渠道、多层次的综合服务功能,没有形成档案管理者和信息需求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如何更好的建立教学档案
  (一)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是档案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教学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把分散在教师手中的文件材料收集起来,建立门类齐全的教学档案,才不会出现分散、封闭、零碎的局面,才能遵循其自然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因此,必须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包括教学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制度;设立专职人员,统一管理教学档案;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对教学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
  (二)实行教学档案立卷。
  根据教学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其有机联系和便于利用查找的原则进行立卷。原则上相同内容的文件材料数量多时可分别组成若干卷,也可以根据文件的内容分别组成薄卷。同时还要定期检查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程度,完成立卷,填写卷内目录,对卷内密不可分的文件材料按正件在前、附件在后,印件在前、定稿在后,批复在前、请示在后的要求排列,并将案卷的封皮、目录等填写齐全,统一存档,保证将本年度的教学文件材料立卷、归档。
  (三)教学档案要按专业体系分类。
  根据教学档案的特点,实行按专业体系分类,按层次组卷是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每届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就能鉴别质量的优劣,找出它们之间的差距,促进教学改革。因此,按专业体系分类、组卷,就能全面、系统地反映专业的发展变化。除此之外,教学档案按层次、分专业进行整理,能保持学科的系统性和专业教学水平发展的连续性,因而是科学的管理方法。
  (四)建立档案电子查询中心
  电子档案的建立可以缩短电子信息的查询时间,打破原有的信息查询方式,这样一方面保证了信息的长久完整保存,同时也为批量信息的输出创造了捷径。在每学年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信息采集》前可以日常积累制作出“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库”,该库收集了教师在本学年所发生的所有的业务情况,并由教师本人提供纸质佐证的同时,提供相应的电子佐证,并将“信息库”中的业务名称与电子材料相链接,这样一方面在对信息查询时可以快速有效的看到相应材料,同时也可以将教师的所有材料进行了分类分总,经过多年的采集,便可以形成纸质与电子同时成立的教师档案。
  总之,要加强档案的科学管理,就必须做好做实其基础工作,制定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管理现代化。
其他文献
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首先要科学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网上信息的爆炸性增长.智能搜索引擎技术已经成为计算机工业界和学术界争相研究、开发的对象.文章在分析网络蜘蛛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多线程、类
通过分析工作流审计信息包含的内容,对工作流事件进行编码,基于XML Schema给出了工作流系统审计信息的通用表达,并讨论了审计信息的分析过程.该工作为异构工作流系统之间实现
网格的目标是实现对地理上广泛分布的大量异构资源进行共享.然而,由于网格具有的异构性、分布性和动态性,网格环境中的资源管理是个复杂的问题.将经济学原理,例如一些经济学
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是模拟生物群体智能的优化算法,具有良好优化性能.但是由于信息的单一传递,群体的迅速收缩和群体多样性降低,导致算法早熟收敛.该文采用多样性控制与交叉
《西狭颂》被称为“汉三颂”之一 ,方劲瑰丽,气势雄伟。线条朴茂丰腴,用笔方圆兼施,古拙而不失韵味,浑然天成。结体看似方整严谨,实则跌宕姿媚,自然生动。整体秩序井然,疏朗有致。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