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条件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到底存不存在?生活中为什么会有太多的人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对此,伟大的哲学家叔本华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他说:“苦痛乃积极实在的东西,幸福快乐乃消极的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所谓快乐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谓,没有苦痛,便是幸福。”所以幸福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之一就是:幸福需要以苦痛为基点。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穷人与妻子、六个男孩子还有女儿女婿共同生活在一间小屋内,局促的生活空间让他感到活不下去了,便去找智者求救。穷人对智者说:“我们全家这么多人只有一间小木屋,整天争吵不休,我的精神快崩溃了,我的家简直是地狱,再这样下去,我就要死了。”智者说:“你按我说的去做,情况会变得好多了。”穷人听了这话,当然是喜不自胜。当智者听说穷人家还有一头奶牛、一只山羊和一群鸡,便说,我有让你解除困境的办法了,你回家去,把这些家畜带到屋里,与人一起生活。穷人一听大为震惊,但他事先答应要按智者说的去做,只好依计而行。人畜同居一室,穷人的痛苦可想而知。穷人又去找智者,智者让他把那些牛呀、羊呀和鸡呀分批赶出房子。
  故事的结局是这样的:穷人又找到智者,他是一路跑着来的,满脸红光,兴奋难抑,他拉住智者的手说,“谢谢你,智者,你又把甜蜜的生活给了我。现在所有的动物都出去了,屋子显得那么安静、宽敞、干净,你不知道我是多么开心!”
  小屋还是那个小屋,人还是那些人,日子还是一样的穷困。但由于有了更糟糕的环境作衬托,鸡、牛、羊的折磨消失了,穷人的幸福感也就有了。所以,幸福是需要一定的环境和背景作衬托的,是在比较的基础上实现的,通常这个比较的基点就是更痛苦的事件和环境。美国的哲学家赫舍尔说过:“没有羞耻、焦虑和厌恶,便不可能对人类的处境进行思考;没有无止境的心灵苦痛,便不可能体会到大的喜悦和幸福。”
  如若你没有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或许并不是你的处境真的太糟糕、太艰苦,恰恰是因为你的生活太过平稳,没有遭遇过痛苦和挫折,以至于你对幸福的感受麻木疲劳。这就像一个人嘴巴里天天含着糖块,日久天长,味觉麻木,再也感受不到糖的甜美和可口。若想改变这种现状,你首先就要试着去接受困难和挑战,每战胜一次挫折和不幸,每经历一次心灵的磨难,你就会收获到一种意想不到的幸福和快乐。
  其次,流逝的时间也是幸福得以滋生的重要条件。人生就是由无数的烦恼和痛苦交织而成的。童年时,一个玩伴的远去,心爱玩具的丢失都会让年幼的我们痛苦不已;少年时,脸上新长的几颗青春痘,别人一次无意的嘲笑,都会让年少轻狂的我们懊恼怅惘;成年后,恋爱的失败,上司的一次批评和指责,与同事发生的冲突和误会都会让我们感到消沉沮丧。可以说,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足迹,都会伴随着令人心痛和伤感的体验。可是,当时光渐渐流逝,我们一天天长大或老去时,再去回首往事,把人生的镜头拉长拉远,将近景变成远景,在回忆中品味过去,我们就会发现,曾经有过的烦恼和苦痛,已在记忆的长河中渐渐褪去,有些在当时看来似乎永远都不会走出的伤感和苦痛,经过时间的积淀,反而会变成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
  所以,幸福如同人生的阅历一样,是需要时间来积淀验证的。时光如流水,它能使我们的心灵恢复镇定和弹性,抚平每一颗曾经受伤的心灵,它会带走我们所有的苦和痛,赐予我们希望和快乐。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当你的心灵正在被悲哀所缠绕,当你的心灵正在为苦痛而难过,请不要对生活失望,耐心地等待着,总有一天,在不经意中你会发现那些曾被忽略的点点滴滴的幸福。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探究中医结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
居住在祖国边僵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如果来到西双版纳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便走进了竹的世界.映入眼帘的满眼是竹.大龙竹壮美,凤尾竹秀美,埋桑竹、疙瘩
期刊
偶然看央视《艺术人生》栏目,播放的是“纵贯线乐队”专访节目,罗大佑、李宗盛、周华健、张震岳这四个年龄加起来高达190岁的老男人,一一诉说自己对“朋友”的看法。李宗盛说
目的:本文采用多奈哌齐和银杏叶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治疗 ,观察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60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为了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法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开始独自骑自行车上学了。他感觉很兴奋,每天跟我说过“再见”,不等我把叮嘱要慢点的话说完,已经吹着口哨,一溜烟儿似的,远了。我站在门口看着,直到他小小的身影被冰冷的高楼遮挡,完全从我的视线中消失。儿子并不知道身后有一双关注的眼睛,所以,他不会回头,我也不想让他知道,免得他骑车时走神儿。  那天,因为接电话,儿子走的时候,我没来得及送他。放下电话,我心里总是忐忑不安,甚至到了单位,还
1928年,沈从文在中国公学的第一堂课.就闹了笑话.他在学生面前呆站了十分钟,然后又用十分钟念完了原先预备讲一个多小时的内容,接着陷入了沉默.最后,他只好在黑板上写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