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o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和探讨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了2014年2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借助CT检查、体征、临床表现、检测指标等对其患病原因进行分析,准确判断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从而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结果:4例(7.14%)患者治疗无效死亡、6例(10.71%)患者变成植物人、10例(17.86)患者重度残疾、15例(26.79%)患者轻度残疾、21例(37.5%)患者恢复正常。死亡患者中,有1例患者是因为脑干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2例患者是因为肾功能不全、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1例患者是因为梗阻性脑积水而导致死亡。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进行全面的分析,不仅可以准确掌握病情的诱发因素、部位以及治疗方法,而且还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为患者的预后及康复提供保障。
  【关键词】 高血压性 脑干出血 临床效果
  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很容易诱发脑底的小动脉出现病理性改变,比较明显的表现是小动脉的管壁上出现了纤维样或玻璃样变性、局灶性缺血和坏死,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局限性的扩张,削弱了血管壁的强度,从而形成了微小动脉瘤。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发生于50-70岁男性群体,并且具有起病急、预后差、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等特点,因此对其相关诱发因素的病情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可以为日后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择了2014年2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发病或入院时舒张压≥90mmHg(1mmHg=0.133kPa)或收缩压≥140mmHg,相关检查指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同时排除了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外伤以及急诊科死亡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51-75岁,平均61.5岁,其中桥脑出血患者33例、中脑出血患者15例、延髓出血患者8例;出血量大于7.5mL患者10例、5mL-7.5mL患者12例、2.5mL-5mL患者21例、<2.5mL患者13例。入院时出现呼吸频率及呼吸节律改变患者28例、出现瞳孔改变患者22例、出现头痛患者15例、出现偏瘫患者19例、出现应激性溃疡患者21例、出现头晕患者35例、出现肺部感染患者23例。伴随有脑梗死患者8例、高血压病史患者12例、糖尿病患者7例、脑出血患者1例。
  1.2 影像学表现
  所有56例患者进行头颅CT扫描检查:结果发现桥脑出血24例、中脑出血9例、中脑及桥脑11例、全脑干出血7例、延髓5例。其中破入脑室4例、破入基底池3例。根据多田氏血肿公式对出血量进行了计算,结果出血量≤5.0ml的患者34例,>5.0ml的22例。
  1.3 治疗方法
  我院对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给予了内科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均给予止血、吸氧、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头部降温、亚低温治疗,其主要目的是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预防各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出血量大于5ml的患者,尤其是梗阻性脑积水、继发脑室出血患者,最好进行脑室穿刺引流治疗,后期还要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阶段还要帮助患者逐步开展相关功能锻炼。对于呼吸不规则、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或气管切开治疗。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根据患者脑干出血以预后效果对所有56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发现4例(7.14%)患者治疗无效死亡、6例(10.71%)患者变成植物人、10例(17.86)患者重度残疾、15例(26.79%)患者轻度残疾、21例(37.5%)患者恢复正常。
  2.2 患者死亡原因
  通过分析发现,4例死亡患者中,有1例患者是因为脑干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2例患者是因为肾功能不全、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1例患者是因为梗阻性脑积水而导致死亡。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干出血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一般比较低,其主要表现为桥脑出血。由于脑干结构复杂,手术难度极大,一旦出血后病情比较凶险,而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虽然可以取得预想的治疗效果,但是具有很高的伤残率和死亡率。近些年来,临床上已经出现了脑干血肿成功治疗的报道,对于脑干出血量大于10mL的患者,采取CT引导下立体定向技术或开颅手术可以达到预想的治疗效果,桥脑出血源动脉是旁正中动脉,该动脉一般呈直角从基底动脉发出,并且基底动脉血流方向与血流方向相反,所以在血压的影响下很容易发生破裂出血,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基底型、被盖基底型、被盖型三大类。发病后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锥体束受累、眼球运动障碍、呼吸功能障碍、眩晕、循环功能障碍、幻觉、呃逆等。而且以消化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最为常见。
  综上所述,重视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早期急救,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如血压、呼吸、瞳孔、体温、脉搏等,上述检测指标一旦出现不良改变,要立即通知主治医生进行诊断,必要的时候还应该进行CT或MRI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和出血量来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降低患者的死残率。
  参考文献
  [1]徐卡娅,刘健,刘沣.脑干出血32例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15(4):159-160.
  [2]王军,王晓峰,唐宗椿.重型高血压脑干出血侧脑室引流89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6(25):64-65.
  [3]王建宝,雷鸣,武曰才.高血压性脑干出血102例治疗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8(8):97-98.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与护理理念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对医院、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救死扶伤、忠于職守、爱岗敬业、满腔热忱、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奉献、文明行医"行风的指导下,在"以病人为中心,以真情换理解,以微笑亮窗口,以服务赢声誉"宗旨的引领下,作为一名导诊工作人员,为塑造医院窗口形象,要有"天使般的微笑,空姐般的规范化服务、宾馆式的服务热情",更要做个"
【摘 要】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效果以及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05月-2014年05月接种流感疫苗健康人员500人。根据接种疫苗人群年龄将所有接种人群进行分组。设为A1组[免疫组 (儿童组,成年组,老年组)],同期选择500名健康人员作为A2组[对照组 (儿童组,成年组,老年组)]。A2组:不对其实施疫苗注射;A1组:实施疫苗注射。对比两组实验人员在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