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创设情景化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ada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应用形象直观的情境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轻松快乐地掌握化学知识,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新知积极性,并主动掌握,巩固新知,协调配合,强化新知。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育 创设情境 教学方法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化学实验仪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化学元素中的各种形、色、光、动、静等合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快乐积极地学习。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表明,在中学化学课堂中引入多媒体、课件、化学实验,可营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过程的圆满度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化学教学改革朝着更科学、合理的方向迈进。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
  良好的基础是成功的开始,创设情境,良好的导入,形象而生动的化学实验,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把化学试验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声、色、味、情景融合在一起,营造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氛围。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在课程初始就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新知充满热情。在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加以启发和引导,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学习步骤和原则,根据课程必须掌握的内容,巧妙运用各种课件和化学仪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一堂生动有趣的化学课,可以在课程伊始就播放化学实验视频,让学生观赏实验,在好奇中发现问题,总结出神奇的地方,配以美好的视听觉享受,营造愉悦、轻松的氛围,这样创设情境的导入方式能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求知欲望,在心灵的交流碰撞中,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探索化学方面的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对化学新知的学习,使得学生提高积极性,主动掌握知识。
  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对化学新知的学习。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对传统教材的重难点突破。可借助电教媒体和化学实验仪器,根据不同的化学教育教学内容,以及化学教材中要重点掌握的内容,配以图片欣赏和化学实验操作,让学生沉浸在对知识的无限遐想和神往中,使学生的感情处于活跃状态。再加上教师形象生动的启发,可以解决化学课程中的重难点,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在实际观赏中得到熏陶和启发,开阔视野,使得学生更热爱化学这门课程,更积极、主动地掌握新知,为学生学好数理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化学严谨的实验操作流程,在学生今后的为人处世中都有裨益,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三、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巩固新知。
  学生的实践热情源于对知识的探索。通过动手实践,通过老师循循善诱的启迪,学生对知识达到新的认知,在发展思维的同时,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对信息进行反馈和理解,在化学实践中得到各方面训练。操作过程和化学成果是对化学教育教学实践成果的反映。因此,在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加以引导、启发,运用各种仪器,在快乐实践操作中,进行情境演绎,激发学生的操作欲望,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学生互相探索,不断创造新成果,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在一次次的化学实践中不断巩固新旧知识,在实践中成长。
  四、创设情境,使学生协调配合,强化新知。
  创设情境,特别是最后教师指点、总结环节,能够使学生更协调配合,强化新知,达到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的重要目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化学课程内容和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有组织、有计划地让学生动手实践,互相探讨、取长补短,让学生乐于展示才华和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完成实验全过程,通过成果的展示、自己的归纳总结,对典型问题做出分析、对自己或他人的成果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最后,教师或学生小结,使得对本次化学课程的学习有所升华,使得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知识脉络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得学生在欢乐中探索求知。
  综合论文的分析研究,总结中学化学课改研究現状和特点,展望课改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新知,有效强化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推进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冉鸣.化学教育.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08-01.
  [2]牟晓红,冷宝林.化学分析.中国石化出版社有限公司,2013-05-01.
  [3]张升晖,杨春海.化学实验.中国计量出版社,1997.
  [4]程华.中学化学课改文献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4-01.
其他文献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教学,属于圆周运动的基础知识和规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虽然涉及的新知识点不多,但是与旧知识的结合较多,涉及的实际问题较复杂、对学生数学处理能力要求较高,造成学生在该部分内容的学习中理不清头绪,从而觉得很难入手解决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发现在该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对一些知识的教学可以结合实际进行量化教学,在量化结果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知识有很好的理解与记忆。  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
摘 要: 图像系统是地理课本的两大内容之一,它和教材文字紧密联系,贯穿教材始终。可以说,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图像系统包含丰富的地理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而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地图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据统计,目前采用的初中地理课本(人教版)中插图所占篇幅比例不少于1/4。七年级上、下,八年级上、下四册书中共有地形图、景观图、分布图、统计图、政区图、漫画等,总计512幅。因为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堂教学要关注物理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科学观的形成,要让学生体会物理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纵观物理学发展历史,每一个新发现、新创造、新思维、新理论,无不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因此,物理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方法与能力方面的教育,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要充分挖掘物理的人文教育功能,重視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意志与素质方面的人文教育,使学生
斑蟊素是提取自芫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蟊或黄黑小斑蟊的干燥全虫的天然活性成分,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其毒性能对心肾器官造成实质性损伤。去甲斑蟊素是斑蟊素的衍生物,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又明显减轻斑蟊素对泌尿系统的刺激性,同时具备升高白细胞的独特作用,临床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能够使体内含有半乳糖残基的物质靶向至肝实质细胞,是几种受体介导肝靶向途径中效果较好的一种。采用半乳糖修饰
摘 要: 在物理阅读中,物困生常常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他们存在的部分重要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使物困生不再畏惧物理,而是敢于面对物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 物理阅读 物困生 解题能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物理教师关注物理阅读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是对学生,尤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对于物困生来说,为了让他们对学习物理重新燃起希望,合理利
摘 要: 文章认为,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掌握三维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创设探究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感悟体验和探究得到发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  关键词: 初中物理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是初中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延伸阶段。首先,以物理基础知识教育学生,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在今后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学会生存、学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者结合《温度计》的教学谈谈这方面的实践探究: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置疑,课堂有了新生成,培养学生的创新
摘 要: 自主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作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高中化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中化学 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学模式  自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程理念后,国内课程与教学论专家和学者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先后出版了关于合
邓小平说:“教育必须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是教授学生部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等化学基础知识的学科,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一、思维品质的培养  1.深刻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良好思维品质表现在对化学问题的深入思考,要求学生用扎实的双基、透彻的概念及化学
摘 要: 对话教学法主张在平等师生关系的前提下,在班级全体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促进教育知识的灵活运用,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新时代随着计算机网络存储功能的改进,初中生物学习已经由知识记忆向知识能力转化,而这个过程需要展开关于知识点的讨论,关于知识运用的交流,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需要以对话教学法为指导不断发展。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对话教学法 有效运用  一、对话教学法的内涵解读  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