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汉三贤”的天道观看东汉士人个体意识的萌发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汉三贤"王充、王符与仲长统在各自著作《论衡》、《潜夫论》及《昌言》中都有关于"天道"的精辟论述。王充指出"天道自然,非人事也",将人从天人感应的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王符主张"天道曰施,地道曰化,人道曰为",强调人之调和阴阳、和谐治道的作用;仲长统进一步提出"天道为末,人事为本"的观点,突显个体价值。三者天道观的历时演变轨迹正是东汉一代士人思想解放、自我意识萌发的过程,其中有对前朝"天人感应"言论的承继,亦透露出后世玄学思想的新动向,并映射出后汉一代士人欲突破天命、寻求个体价值的不懈努力。
其他文献
在新技术背景下,围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这一中心,如何进行微积分课堂教学,是值得探索与研究的问题。微积分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运算能力,还需要培养
晚明文人传奇中节妇形象的大量出现与“有益风化”的戏曲创作传统、统治上层的提倡、思想界的颂扬等因素密切相关。与明初期传奇中节妇形象更多是囿于道德规范的伦理表达相比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面临诸多困境,具体表现在对实践教学内涵的理解出现偏差、实践教学环节管理不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