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转录后调节基序

来源 :国际病毒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iahong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的表达调控是近年来HBV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对于了解HBV的致病机理、HBV与肝癌的关系以及对乙型肝炎和肝癌的预防和治疗均有重要的意义.HBV转录后调节基序就是新近发现的在转录后水平顺式调节HBV复制与表达的调控区域。

其他文献
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及配体超家族通过诱导细胞的生长、分化、死亡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在机体抗病毒的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病毒诱导感染细胞表达死亡受体(death receptor,DR)配体后可被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和自然杀伤(NK)细胞清除,是机体抵抗病毒侵害的防御机制之一.本文介绍了病毒诱导TNF受体与配体结合至激活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途径。
病毒蛋白中有一个结构域参与了有包膜病毒释放过程,而且这个结构域对病毒释放是必不可少的,称为晚期结构域.它通过与一些细胞所固有的机制相作用来发挥功能.目前的研究发现晚期结构域与细胞分选机制和泛素化机制有密切的联系.对晚期结构域的研究,不仅增加了人们对病毒学的认识,还可以为细胞生物学的几个重要领域提供有用的信息。
期刊
流感病毒NSl蛋白的功能研究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以前的研究着重于它对宿主细胞蛋白合成的抑制作用方面考虑。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流感病毒的NSl蛋白与流感病毒所诱导的细胞凋亡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目前的研究认为,流感病毒的NSl蛋白能够抑制病毒感染细胞干扰素的产生,在流感病毒拮抗干扰素的抗病毒效应中发挥起了重要的作用,并且这种干扰素拮抗作用可能与流感病毒的毒力有关。
SARS冠状病毒是一种新的病毒,能够引起人体以急性肺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对这种病毒的研究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就SARS冠状病毒的基因组所编码的结构蛋白和酶的研究现状和预测加以综述,为SARS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乳头瘤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随着大量乳头瘤病毒的发现、测序,以及历次种系分类的进行,使乳头瘤病毒的分类逐渐自然化、系统化,乳头瘤病毒的分型标准也从1978年的杂交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