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六十载 太空写辉煌

来源 :军工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123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6年10月8日,中国航天事业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诞生。
  创建之初,我国国防科技基础薄弱、条件简陋,又面临西方技术封锁,一代代航天人秉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前赴后继,艰苦攻关。60年奋勇拼搏,60年创新发展,我国航天事业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巨变,甲子之年已昂首屹立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
  如果说,中国航天是一部史诗、一部巨著,那么每一次飞行都是一首壮美的诗篇: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首次“一箭三星”发射成功、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嫦娥一號”月球探测器发射、首次太空行走、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北斗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高分一号”卫星发射、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第一型固体运载火箭发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首飞、“天宫二号”成功升空、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中国航天人追梦的心从未放弃,追梦的脚步从未停歇。
  随着“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飞船的飞天成功,中国迈入空间站时代;深空探测已从地球延伸到月球,我们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火星;北斗组网和高分专项,将使我们更便利地联通与共享。那些致力于科技探测的“量子”卫星、暗物质探测的“悟空”,将开启中国仰望星空新时代。
  伟大的事业孕育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六十年形成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铸就了不朽的精神丰碑。
  作為我国航天事业的主导力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形成了完整先进的弹、箭、星、船、器航天产品体系,既为国防打造大国重器,又在太空中不断刷新高度、深度与广度。
  新的历史时期,中国航天必须要努力实现支撑国家战略需求、拓展核心利益的新目标,构筑更为坚强的战略安全基石;必须全力塑造技术创新的新优势,担当国家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必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成为国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必须加快推进“走出去”的新品牌,打造充分展示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高科技品牌。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逐梦征程任重道远。航天人以“创人类航天文明、铸民族科技丰碑”为己任,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是他们新的使命。
  (作者:本刊副主编)
其他文献
<正>1巨型高层建筑与城市视野的协同如果城市被看作是巨型企业,是什么推动着它的市值不断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座城市的最高建筑如同一把标尺,衡量着城市间的相对地位。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住房非常缺乏。据估计当时缺少80万套住房。而同时也缺少所需的建房资金。这种情况促使住房困难户组成一个储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储蓄必须在共同的储蓄
首先分析了Access数据库的安全性问题,最后介绍一种随机加密技术及在基于ASP.NET的Access数据库中的应用。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水稻占有一席之地.可大多的种植地区多是南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北方寒地水稻的种植也迈开了脚步,但是水稻要想在北方寒冷天气条件下做到保证高产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