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管化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对CRP、IL-6、PCT水平的影响

来源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q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无管化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对CRP、IL-6、PCT水平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463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研究组109例和对照组354例。对照组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研究组予以无管化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各项手术指标水平,治疗前后血清CRP、IL-6、PCT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结果

研究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血清CRP、IL-6、PCT水平(0.92±0.31)nmol/L、(42.73±13.69)ng/L、(0.72±0.25)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0.40)nmol/L、(51.20±15.04)ng/L、(0.97±0.66)ng/L(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9%(5/1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3%(67/354)(P<0.05)。术后研究组各项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管化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可能成为治疗肾结石的有效手段之一,对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改善预后均可能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的普及,各类医源性的输尿管损伤后狭窄增多,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本文就各类输尿管狭窄,尤其是长段输尿管狭窄的各种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总PSA的比值(FPSA/TPSA)、PSA密度(PSAD)联合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PI-RADS(前列腺影像数据与报告系统)评分在PSA灰区前列腺癌(PC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PSA灰区、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或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患者117例,统计上述患者FPSA、TPSA、多参数磁
目的探讨以结石成分分析为基础的个体化指导方案在结石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收治300例经内镜手术治疗的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取红外光谱自动分析法对尿结石标本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以结石成分分析为基础给予个体化预防指导方案;另选取同期本院未进行结石成分分析的40例尿路结石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术后结石复发率。结果尿路结石标本中多为混合成
目的通过分析复杂性肾结石病史,结石成分等临床特点,为其诊疗及预防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期间118例复杂性肾结石病例,对患者病史、既往史、结石化学成分及尿常规、肾功能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18例患者中,7例(5.9%)接受过定期规律体检,97例(82.2%)从未曾接受过健康体检,64例(54.2%)曾有结石病史,86例(72.9%)以疼痛
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是一种内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它可通过多种途径损伤内皮细胞,参与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就ADMA的代谢与它在CKD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膀胱过度活动症作为一种泌尿系统疾病,在全球影响着超过4亿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社会生活。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OAB已成为中老年人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功能障碍疾病。其带来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等相关问题,同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为进一步认识并推进OAB治疗方法研究进展,本文就OAB治疗策略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对经验不足的外科医生,比较腹腔镜下经腹入路肠系膜间途径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传统经腹入路侧结肠途径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在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59例左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者的资料,采用常规侧结肠入路32例,而经中结肠系膜间入路27例,比较围手术期结果和随访资料,比较两种方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术后疼痛程度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恶性程度高,易多发、复发和转移,手术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但术后大部分患者将出现远处转移。新辅助化疗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微转移灶的控制和生存率的改善等作用,推动其逐步成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式,其临床利用率也逐步提高,但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及进展作一综述。
肾结石是一种复杂的全球流行的疾病,受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微生物可能在肾结石的发病机制和预防中起作用,并且肠道微生物体系在此种疾病的角色一直是最近研究的热点。肾结石患者的肠道微生物体系可以为该疾病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前列腺癌(PCa)通常起病隐匿,发现时多为晚期且治疗困难,亟需研发早期识别及诊断前列腺癌的新型生物标记物。外泌体是由活细胞分泌的小囊泡,是前列腺肿瘤细胞和外界细胞信息传递的重要介质,通过携带并传递生物活性物质(如miRNA 、蛋白质和脂质)发挥作用,在前列腺肿瘤发生、进展、转移及耐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外泌体及其内容物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预测预后的新型生物标记物。近年来,关于外泌体参与前